浙江文化又是精緻和諧的文化。江南地域所特有的崇尚精緻和諧的精神,歷數千年而不失,不僅體現在千餘年歷史積累而成的浙江文化建設中,更體現在多數浙江人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質中,這種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精緻和諧,是浙江歷史文化傳統的重要內容。這一點在浙江整體書風上體現明顯。創新而多元、精緻而又和諧、思想而學術的文化傳統對當代浙江書法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今天的浙江書壇始終秉承著這一理念,薪火相傳,這也是浙江書法界最值得驕傲的精神傳統。
依此脈絡,不難發現浙江書法六十年發展的主線。自清代以來,書壇尤其是浙江書壇,一直貫穿著兩種書風:雄渾與清雅。雄渾者以趙之謙、吳昌碩為代表,清雅者以朱彝尊、沈曾植為代表。至晚清,書學合一,形成潮流,書家無不以飽學為標誌,根植國學,拓廣書意。這是浙江書法在清季乃至民國引領潮流的核心因素。加之西泠四君子創辦印社于孤山,建立起金石印學高地,引中外篆刻家頂禮膜拜。試觀浙江書法六十年來的大家,無不都是晚清走過來的傑出者,直接雄渾與清雅兩股風氣。雄渾有潘天壽、陸維釗、沙孟海,清雅者有沈尹默、馬一浮、李叔同。正是這些巨匠,帶領浙江書法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
二、載體:浙江書法六十年的發展平臺
浙江書法六十年,從輝煌走向輝煌,固然離不開歷史的陶染與滋乳,但更需要時代的載體與動力。高等教育的先導,書法社團的助推,書法組織的引領,成為浙江書法六十年的發展動因。
1、浙江書法高等教育的先導
回溯浙江書法六十年,浙江的高等書法教育影響了浙江書法乃至中國書法的進程。1962年,在著名美術教育家、原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潘天壽先生的呼籲之下,文化部決定在全國美術院校中國畫係開設書法篆刻課程,並由浙江美術學院試辦書法篆刻專業。潘天壽院長親自挂帥,成立了吳茀之、諸樂三、陸維釗、沙孟海、朱家濟、劉江等參加的七人小組,後來又調章祖安先生參加,開始籌備工作,于1963年夏天開始招收書法篆刻專業學生,後來又成立了書法刻印科。浙江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的建立,標誌著中國書法教育由傳統師徒授受式向高等教育的專業化道路的轉型,喻示著中國書法的專業時代的到來。1979年,恢復高校本科招生以後的第三年,浙江美術學院組成由陸維釗任組長,沙孟海、諸樂三、劉江、章祖安為成員的教學班子,向全國招收首屆書法篆刻專業碩士研究生。這標誌著書法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有了自己的專業化高端人才。誠然,中國美院不僅為全國培養了大批書法專業人才,而且,其教學方法、創作理念、審美價值取向等,都直接影響著浙江書法的發展走向,為浙江書法的發展提供了專業搖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