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第11屆全國美展海南入選作品數創歷史紀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07 19:04:43 | 文章來源: 海南日報

《五月·北川》 (油畫) 梁峰

《紅色娘子軍之歌》 (油畫) 李漢波

《黎家印象·守望家園》 (油畫) 王銳

近日,從海南省美協傳來令人興奮的消息:在備受矚目的“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海南省美協選送的作品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現已獲悉入選的有油畫6幅,水彩畫4幅、版畫6幅(國畫的結果尚未出來),成為歷次參展中入選作品最多的一次。在中國美協60週年慶典、新中國成立60週年大慶來臨之際集中顯示了海南繪畫的實力,實為海南美術界的一大盛事。

在這樣影響廣泛的“國展”中海南美術獲得豐收,同時也引發了美術界同仁對海南繪畫藝術的思考。“地域美術”概念已成為本世紀初美術界最為熱門的詞彙之一,以“地域美術”為學術命題相關的各類畫展在我國不少省份此起彼落,理論界也從多視角去推波助瀾。那麼,海南美術面臨著怎樣的態勢,“地域美術”或者説“地域文化”的探討將給美術從業者怎樣的啟發?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帶著問題,請教了海南省知名的美術評論家和畫家。

美術群體三大陣營漸成氣候

海南省美協副主席、海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王家儒既是我省中青年畫家的實力派,同時也是一名嚴肅的美術評論家。他回顧説,省美協結合省情,針對地域特點,統一認識,提出努力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地域美術”的學術定位,使海南畫家在近年來的全國重要大型美展及各項含金量頗高的學術展覽中入選率及獲獎率不斷刷新,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量到質的轉化。這些實質性的進展使得海南拉近了與內地在“文化與空間”上的距離,漸漸進入全國美術界的視野。

“目前,我省以美協、院校、書畫院三大陣營為主體的美術群體漸成氣候。值得注意的是,各類書畫院的紛紛成立,畫廊的不斷增多,請進來、走出去的畫展頻繁開展,不少業已退出江湖、商海弄潮的畫家紛紛歸隊,這一切都為我省美術事業的發展與繁榮、再上一個新臺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王家儒説。

“地域美術”的精神內涵

在談到“地域美術”概念對海南美術創作的啟迪作用時,對此問題做過深入研究並在實踐著的王家儒説,從學術角度來説,“地域美術”的意義與價值是不可質疑的。它從客觀上弘揚該地域優秀的文化資源,從更深層面去繼承和把握自身的文化精神,使藝術家更多從自身生存的環境去吸取藝術靈感,以鮮明的藝術特色去彰顯地域畫家在現代社會追尋精神家園的風範,從而使優秀的地域文化在歷史的進程中得以延伸拓展。

然而,他談到,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去理解與把握“地域美術”精神,“地域藝術”包涵著地理與文化等多重含義,是指某一區域的藝術家群體長期來在特定的自然環境與文化情境等生存方式條件下所創作的藝術品,它具有鮮明的、較為固定的審美取向與表現手法等藝術特徵。像西方藝術史上的佛羅倫薩、威尼斯、尼德蘭、佛蘭德斯、北歐等畫派,我國美術史上的南北宗畫派,近現代的徽派、浙派、吳門派、海派、金陵畫派、長安畫派、嶺南畫派等畫派的稱謂,基本上是以該地域的藝術家群體的一種總體的精神指向審美取向與藝術手法特徵去劃分的,具體體現在題材的取向與筆墨圖式的確立等方面的建樹。

《趕海人》 (水彩) 符祥康

《黎家女》 (油畫) 張繼光

海南美術創作的兩大傾向

以此次作品入選全國美展的油畫家王家儒、梁峰、王銳、丁孟芳、李漢波和張繼光為例,他們的成就令人振奮,他們的創作水準基本代表了海南目前油畫創作的嶄新面貌。王家儒教授談到,目前海南畫家以地域題材創作的作品大致有兩類傾向:一類是以自然景物為創作母題,作品無論是題材取向或藝術語言的應用都帶有較為典型的地域特色,清逸而溫煦、盡得熱帶情韻之妙,流淌著天然去雕飾的坦蕩與灑脫,手法屬具象性質的寫實或寫意的風姿。然而,該類作品除了極個別能進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較深層面去掘取外,大多數作品仍處於“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淺層面階段,更不用説昇華到“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地。這種用筆墨造“景”而非造“境”的格局使作品囿于“小家碧玉”式的情調、缺乏縱橫捭闔的精神高度。

另一類是以風土人情為創作母題,這類作品大多取材于黎族苗族少數民族生活場景,其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古風猶存的船型屋,獨具特色的植被及特定的民族風情,容易給人以另類的感覺,“陌生”所帶來的“新鮮感”具有一定的討好性。這種強烈、具有較強平面裝飾風格的手法,自然純樸中頗有幾分現代感,第一時間裏的視覺衝擊波常會令人賞心悅目。然而,這類作品不足之處是題材泛化及“精神貧血”,帶有一定的“圖解”性質,所依靠的僅是下鄉采風或“斷章取義”式的照片資料,較少從人類學、歷史學、文化學、美學、生態學等角度去詮釋這些風土人情內在的“精神性”。

對於這次“國展”獲得的前所未有的好成績,作為評論家的王家儒中肯地説,就參展角度而言,海南地域題材作品的入選率及獲獎率是卓有成效的,然而,必須警惕認為畫“少數民族風情、熱帶植物、山川景物”就等同於地域美術的錯誤推論。這種觀念上的淺見不但容易使藝術家産生惰性與滿足感,以表層簡單化的擷取去代替向精神層面深度的勘探,而且容易使個人的審美取向日益變得狹隘、僵化與固執。這無疑是對文化資源和自身文化創造力的浪費與無視。

呼喚“海南地域風格畫派”的形成

王銳是我省近年來本土成長的青年油畫家。他此次入選的是《黎家印象·守望家園》,這是他近年來創作的黎家印象系列作品之一。畫面中黃昏的風景是他表現最多的題材,這或許和他的童年有關。在他的童年記憶中,黃昏總是溫馨而又美好的,只有在黃昏的時候,一家人才得以團聚在一起,因此,黃昏是他童年的記憶中最美好的。可見,地域生活的影響在畫家心靈中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我國自古就有“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之説。顯見地域對藝術家性格與繪畫風格的形成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法國學者和藝術家丹納在《藝術哲學》中從畫派形成的角度論述了地域對繪畫風格的影響。他説:“各個畫派之間的差別在於每一派都代表一種氣質,代表它的鄉土和氣候的氣質”,“越是偉大的藝術家,越是把他本民族的氣質表現得深刻。”

王銳在與記者談及這些年來海南地域特色的創作時説,近些年來,隨著海南幾代藝術家的努力,加之旅居海南的著名藝術家如劉貴賓、陳顯棟、王昌楷、李涵等人的不斷“登陸”,藝術家與文化人結合的各種沙龍不斷舉行,打造具有海南地域繪畫風格的品牌觀念已深入人心,許多中青年的藝術家自覺地投身到其中,為發展具有海南地域風格的繪畫藝術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可到底怎麼樣才能形成具有鮮明的海南地域風格的繪畫作品,尚待理論上的支援。

“現在一提到地域性,許多人就會把它和風俗、風情畫聯繫起來,或者認為畫幾間茅草屋、幾棵椰子樹、幾塊大礁石就是地域性,其實這是一種膚淺的認識。地域性是一個學術課題,要想弄清楚這個課題需要長時間來研究。説得簡單點,它其實就是一個地區的文化,一個地區的民族長時間以來積澱形成的精神與品格,也是一個地區的精、氣、神,我想這才是地域性的內涵。要想把這種內涵體現在我們的畫面上,還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充實和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王銳説。

對於近年來在海南呼聲日高的“海南地域風格畫派”的形成,兩位畫家都表達了同樣的看法。王銳説,海南美術界必須前瞻性地做一些工作,不管是在展覽作品的評選還是學術研討上都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傾斜並及時梳理與研究,團結一切社會力量和畫家群體,以此營造一個濃烈的藝術氛圍,從而推動具有海南地域風格的畫派的早日形成。(記者蔡葩)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雕塑展率先在長春揭幕
· “展”場秋點兵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雕塑、壁畫展區開展
· 喜出望外-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壁畫展區作品評選的感想
· 第11屆全國美展壁畫展在京開幕
· 美協副主席吳長江:第11屆全國美展有六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