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徐震結束,MadeIn開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31 10:02:01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邱家和

MadeIn新作:化粧

“8848-1.86”個展現場

錄相:彩虹  

身兼比翼藝術中心藝術總監的上海年輕藝術家徐震,近年來新作與個展頻頻,海內外各大藝術博覽會上更是幾乎每場必到,是一個已經引起國際藝術圈關注的當代藝術家。不過近來卻聽説他要變身MadeIn,記者為此對他作了專訪,得到了他本人的親口證實:9月將是徐震結束、MadeIn的開始。

徐震,生於1977年,1996年畢業于上海工藝美校,生活工作在上海。2001年獲邀參加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之後作品被廣泛展出。2004獲得中國當代藝術最高獎。

9月是新開始

這個變化,不僅僅是在作品上換一個署名。“MadeIn會與年青藝術家合作,不管是個體的還是群體的,風格可以很多樣。” 徐震強調,那是公司實體式的運作,而非藝術家個人的合作;採用項目制,買斷智慧財産權;在強調作品的創作的同時,強調品牌運作。因此他認為那種公司的方式是品牌型的、合作型的。

他表示,MadeIn今後會從事與當代藝術有關的藝術品生産、創造,活動的策劃以及支援藝術項目。公司已註冊,中文名為“沒頂”文化有限公司,徐震是法人、藝術總監。有點像廣告公司。他還歷數了公司面臨的任務:一、9月6日在香格納畫廊H空間舉辦的“看見自己的眼睛:中東當代藝術展”;二、在“上海當代”的“新發現”單元中有一個項目;三、參與並策劃9月10日在松江舉辦的大型當代藝術展覽;四、參與今年10月尤倫斯藝術中心的中國年青藝術家的展覽。

徐震結束了

在本版所附的“近年來徐震個展簡表”中可以看出,不算幾乎他參加的群展,僅從其個展紀錄來説,徐震是國際藝術圈和博覽會上的大紅人。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上海嶄露頭角的徐震,其藝術探索的經歷用他自己的話來總結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對人的身體的關注,專注于生理性的題材,代表作品如錄影《彩虹》;二是關注藝術與觀眾的關係,開始反思藝術體制的問題,如在展廳門口放一個電風扇等;三是開始關注社會題材,如轟動一時的個展“8848-1.86”、長征空間個展“可能性第一”中的黑人小女孩的照片等。

徐震的創作,綜合材料的作品比較多,幾乎沒有繪畫,都是錄影、裝置、圖片等。其創作手法有人總結為三個字:穩、準、狠,亦即品質上達到要求,感官上也比較刺激。他自己則表示,到後期往往是針對具體的事件乃至體制,甚或對藝術家本身的問題提出質疑。特別是“8848-1.86”、黑人小女孩等作品,對媒體時代的新聞本質提出質疑:作品似乎是“假新聞”,但他解釋,其重點不是新聞的假,而是如何偽裝、偷換概念讓觀眾信以為真。

他透露,今年他的新作是名叫“無題”的用撲克牌搭出來的布達拉宮,這是徐震最後的作品。他還表示,今後要換一種方式玩玩。思維方法、使用的材料、處理的方式都不一樣了,要試試“野豁豁”的路子。

以“中東當代藝術展”亮相

“中東當代藝術展”是MadeIn的第一次公開亮相,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30多件各種媒材樣式的作品,從展覽策劃、展品的創意製作到展覽呈現,甚至為展覽準備的新聞稿,都是MadeIn的作品。

他自稱,整個展覽30多件作品,譜係較廣,既有標誌性的作品,有意突出中東的符號,讓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來;也有的則有所區別;互相之間還是互補的。他解釋,總體而言這個展覽是針對“異同情調”的主題的,就如西方人看中國當代藝術所關注的“異同情調”,同時也想作一個探索,看看這種方式能否做出有趣的東西。

展覽有其鮮明的針對性:國內有人説現在中國當代藝術不行了,中東當代、印度當代藝術熱了,這個展覽無疑是對此的絕妙諷刺。徐震還透露,連這次展覽的新聞稿也是用幾件國際上舉辦中國當代藝術展時所使用的新聞稿拼出來的,其特點是在“文化交流”名義的空泛的套話。他表示,這是一種對當代藝術的一種探討。他相信,包括中國藝術家也不贊成這樣的“異國情調”,也不希望觀眾把他看作所謂的“中國當代藝術”。

MadeIn小試牛刀

徐震還透露,這個展覽有許多人參與,有的還不是藝術家,MadeIn這個新體制使展覽有了更豐富的角度。他還認為整個過程有點像藝術家交流計劃中的駐站計劃,但重點在於反過來看自己,對比一下中國的異同情調。

他指出,中東的“異國情調”的線索,包括戰爭、宗教、建築、文字等視覺元素,還有中東地區的情緒,對西方國家的看法。在創作中他發現,中東的女性藝術家很強,他們所表達的女性問題很容易引起認同,這與對中東的想像是有聯繫的。反觀中國當代,則是政治、意識形態的問題更敏感。另外他還發現,“異國情調”的表現往往是階段性的。在製作過程中他接觸了包括中東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的大量資料,發現中東的當代藝術家有的連他們自己的身份都不能公開,他們的方法也不夠放開,因此有意識地作了拓展和延伸。

他也坦承在創作過程中碰到了一些問題,如與政治與宗教的關係很密切,許多“政治漫畫”往往直接體現為西方畫家與中東畫家的直接對抗。對此他採取了一種中立的態度,讓不同的觀眾看出不同的內容,也借此反映這樣一種對抗的本質:對抗的雙方互相都有問題。

無異新的冒險

MadeIn的開始意味著徐震的結束。對此他本人有清醒的認識。他説:“對我個人來説,嘗試用實體方式進行創作是比較有趣的事:用個體藝術家的身份來做創作對我來説很容易,現在作為公司老闆來做創作則更有挑戰性。”

他認為,多年來他用“徐震”這個名字做的作品與事情,積累了很好的社會關係,很好的品牌聲譽,較好的市場反應,為MadeIn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而MadeIn促使他重新開始。他承認,目前還不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連工作室應該選多大的場地都還未確定。

見多識廣的上海香格納畫廊勞倫斯,還有西方資深策展人瑪麗安娜都一致認定,徐震的新實驗在西方還沒有人嘗試過。他表示,徐震敢於放棄似乎功成名就的“徐震”這個品牌,重起爐灶用全新的體制打造MadeIn這個全新的品牌,是極具冒險性的做法,很不容易,也很“有意思”。

近年來徐震個展簡表

2007 第38屆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藝術無限-徐震18天;

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07-徐震: 香格納超市;

下一頁“洞”背後的開啟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繆曉春:在新媒體中追尋老傳統
· 文化産業準入門檻降低 新媒體將最受“寵幸”
· 邱志傑:新媒體藝術的文化邏輯
· 白南準新媒體展重溫20世紀60年代影像
· [專稿] 緣分新媒體藝術空間——Beat Kuert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