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韻泉聲(國畫) 黃君璧
在台灣開展水墨畫教育
歷史往往難以預想,如果黃君璧在1949 年的社會巨變之中不去台灣,他將和同時代許多的內地畫傢具有相似的經歷,不容置疑的是,徐悲鴻仍然會聘他為中央美術學院的一位教授。
雖然到台灣也是一個前途難卜的運程,可是黃君璧開創師大系統的藝術教育,延續了他在內地時期的教育生涯。面對日據時代背景下的藝文空間,中國傳統水墨在台灣這個被殖民者稱為福爾摩沙的土地上,在50 年代的社會激蕩中凸現了像黃君璧這樣來自內地的畫家所特有的歷史地位。
黃君璧到台灣之後,任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主任,一任就是 22 年,其間還兼台灣教育部評審委員專家等職。作為一個教育家,他在台灣開闢了水墨畫教育的新空間,並廣收入室弟子和登門弟子。他的學生很多,有名望的也非常多,如宋美齡、陳香梅、黃篤維等。黃君璧在台灣退休後,經常是台灣住兩個月後,到香港住一個月,這幾乎成了一種規律,因為他在香港也有很多學生和弟子。
有意思的是,作為黃君璧的弟子之一,宋美齡拜師也經歷了一番週折。解放前,宋美齡在南京辦過一個畫展,並通過畫展認識了黃君璧,想跟他學畫。本來約好星期六見面的,但很不巧,當時鐵路局局長托一個朋友請黃君璧到上海遊玩,所以錯過了跟宋美齡見面的機會。到1950 年黃君璧40 多歲的時候,宋美齡又再次提出做他的學生。在正式拜師後,黃君璧每週授課一次,宋美齡學得很專心。據説,蔣介石晚年也深受黃君璧的影響。黃君璧信佛,國畫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超越自我的境界,這種境界對蔣介石後期的影響非常大。傳説老蔣晚年經常跟黃君璧到處遊山玩水,受到黃君璧精神的感化,個人精神變得豁達很多,兩人因此結交下深厚的感情。
暮年遺憾:未能回大陸看看
除了畫藝,黃君璧生活態度的節儉也為人稱道。如畫紙上有瑕疵、印記之類的,他從不丟棄,而是用畫筆把瑕疵改成一幅畫,而畫筆使用到已經禿頭了,他也不忍丟棄。他要求家人吃飯時不能浪費,吃多少拿多少,不能多拿。而家人在餐桌吃飯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轉餐臺,轉到誰,要求誰吃光。
黃君璧一生最大的遺憾是由於歷史、政治等原因,造成自己家庭支離破碎。在國民黨嚴格控制的年代,三地之間缺乏書信往來,家庭成員之間幾乎沒有音訊。改革開放以後,家人才有機會重新見到黃君璧。據黃君璧的兒子黃功森介紹,周總理生前曾邀請黃君璧回大陸。在解放初期,三番兩次請他回來,但台灣方面控制得很嚴,在改革開放之後,有一次政府還通知黃功森,説黃君璧要回來,叫他做好思想準備,但那次到最後還是沒有回來。1989 年以後,黃功森聽説統戰部也在安排黃君璧回國,但遺憾的是,黃君璧1991年因肺炎去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