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國畫大家黃君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27 14:01:37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美術週刊
黃君璧
 


黃君璧(1898—1991),原名允瑄,晚號君翁,廣東南海縣西樵人。黃君璧在國畫界地位極高,早年盛傳的“畫壇四傑”即指的是徐悲鴻、張大千、黃君璧、溥心畬。而台灣畫壇又把張大千、黃君璧、溥心畬稱為“渡海三家”。黃君璧在台灣地位極高,享有“畫壇宗師”的美譽。

見紙即畫 年少成名

徐悲鴻曾讚譽黃君璧所畫的白雲、瀑布是“天下第一”。他的繪畫特點是在傳統中國畫風上融入西畫的一些特點,中西糅合在一起。這跟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和人生經歷有著極大關係。黃君璧的父親黃仰荀是一個愛好書畫的人,喜歡收藏古畫。黃君璧自幼受父熏陶,見紙即畫。在他年輕的時候,就曾經在楚庭美術院學過西畫。後來考進了廣東公學,有幸遇到藝術界頗有成就的李瑤屏在公學執教,得其熏陶與指教。

黃君璧在20 多歲的時候,參加了陳炯明主持的廣州美術展覽,獲得金獎,因而被當時的廣州政府相中,派去日本學習考察一年。回國後,他經李瑤屏介紹,進入廣州培正中學教書,並與李瑤屏等十幾個人成立了癸亥合作畫社。兩年後,這個組織發展成200 多人的國畫研究會。當時,傳統國畫和嶺南畫派之間的爭論很厲害,甚至發展成了明顯的派系鬥爭,但黃君璧不主張爭鬥,他也不評論別人的缺點,而是主張取長補短、和諧相處。他要求學生注意臨摹,先把古人的精華消化,再拜自然為師,最後創造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總結為三句話就是:注重臨摹,強調寫生,要求創造。

在培正中學期間,黃君璧認識了梁寒操,梁時任國民黨宣傳部部長,跟當時的行政院院長很熟,此次結識,可謂是黃君璧一生的重要轉折。而正因此次結識,也才有了黃君璧以後去南京、重慶和台灣的事情。

那時候,傳説廣東政府買了一架新飛機,要送行政院院長回南京。回南京之前,他們幾個跟黃君璧、梁寒操一同去了廣西遊玩,他們遊玩桂林山水以後,還去了衡山,後來一同去南京,黃君璧在南京中山文化館任文化研究員,負責編畫史。1937年,由於日本侵略,黃君璧又輾轉到了重慶,當時還跟徐悲鴻看了三峽山水,後經徐悲鴻等人介紹,在重慶中央學院任美術教授。後來,黃君璧在重慶嘉陵山買了一個小房子,經常與徐悲鴻、張大千等人聚在一起寫生、切磋畫技。抗戰勝利後,他隨學校遷回南京,1948 年又回到廣州,緊接著就隨同學校一起到了台灣。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白雲懷古國——黃君璧畫展”北京開幕
· 讀蘇立文論黃君璧有感
· 黃君璧百餘精品“葉落歸根”
· 紀念黃君璧誕辰110週年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