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街頭涂文化鴉已經散佈到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在紐約、柏林、倫敦、哥本哈根等一些大城市,並慢慢被人們接受。而且逐漸成為一種藝術,而並非最初美國街頭的反叛與黑人青年地域性的反文化行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迷上塗鴉文化。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展現自己的生活態度,用以表達其所想宣告的意念或想法。今日在中國,塗鴉已成為年輕人最“潮”的玩意兒之一。塗鴉是街頭文化靜止的表現形式,它可以是政治的,可以是人性的,甚至可以沒有任何含義。它是來源於最直接的內心的聲音,色彩明艷,聲音鏗鏘,個性張揚。
從上世紀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已有一群塗鴉愛好者以此為生,發展其有獨特的塗鴉藝術來表現自己的主張以及起鮮明的個性。到了後期便不再是單純的反文化社會的行為,而加入了藝術的東西在裏面,使其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更加合法,慢慢從地下走到地上。
城市文化墻功能需要引導
如今,圍墻美化已上升為“圍墻文化”現象。作為街頭文化的一部分,塗鴉不乏倡導時代旋律、弘揚社會精神的優秀作品,但也有大量雜亂的“資訊垃圾”,這部分塗鴉乃至成了老百姓眼中的“牛皮癬”,不僅影響了市容市貌,而且不利於建設精神文明與和諧環境。在許多人的記憶中,白墻上題詩作畫,風景點刻字留念,這種附庸風雅的行為著實讓城市管理者頭痛不已,而後來的文化墻更具有中西合璧的形式美。於是,取代隨意塗鴉的城市文化墻便應運而生。
“美化城市、傳播文明、宣傳政策、弘揚公益”,這是對現代城市文化墻四大功能的簡要概括。無論是表現形式還是使用的材料,抑或主題內涵,我們的文化墻已經和最初的塗鴉不可同日而語:除了運用通常的繪畫材料外,文化墻還大量採用了文化石、陶藝、燈箱、金屬、噴繪等多種現代材質;形式上,既有平面繪畫,也有立體浮雕,既有書頁式,也有竹簡式,既有具象圖案,也有抽象符號;而主題上,文化墻更強調政府主導與統一規劃,更彰顯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總之,文化墻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單一走向豐富,大大拓展了這一當代獨特藝術形式的題材空間與表現手段,其品位格調更為高雅,文化味道更為濃郁,藝術構思更為巧妙,內容主題也更積極向上。記者了解到,全運會前,濟南街頭將有100余面文化墻悄然現身,它們或顏色絢麗,或內容雋永,或展示荷風柳韻,或講述名人故事……這些別具韻味的文化墻成了濟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體現了濟南地域特色、名士以及歷史故事以及全運會三大特點。
濟南對待街道文化墻的態度最初比較低調,從去年年底開始,在沒經過任何事先宣傳的情況下,文化墻悄悄地出現,這也是濟南首次通過大面積製作文化墻來體現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提升城市形象。“文化墻是體現城市歷史文化的一個窗口。”濟南市建委有關人士表示,濟南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比較深厚,通過製作文化墻,一方面可以美化環境、提升城市形象,一方面也可以宣傳即將到來的全運會。之所以選擇了低調,是因為此前沒有太多製作經驗,製作的內容也幾經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