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一筆水墨丹青 化作紙上風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06 10:37:11 | 文章來源: 天天新報

讀韓煜先生的書法已經20多年了。我喜歡他的字,一半是感動,一半是欽佩。韓煜先生自幼酷愛書法,6歲開始習字,後拜在書法理論家郭紹虞先生門下,勤學苦練,遍臨碑帖,在具備了深厚的基本功的基礎上,不斷開展探索和創新。上世紀80年代的中期,在長寧路上的一間斗室裏,無論酷暑寒冬,他都在那裏奮筆疾書。他的書法風格多樣,無論楷書、行書還是草書,或端莊、或生動、或如曉晨初霽,或如風狂雨驟,規整而不拘泥,灑脫卻含深沉。

韓煜認為,書法不能單單看作是一種書寫的技法。任何一門藝術都要通過其表像而折射出內在的韻味,因此書法要表現的是一種字外的、其他藝術沒有的氣韻之美。這種韻味通過作品而能使人感覺到一種內涵的存在,又可以使人在觀賞時産生出一種回味無窮、流連忘返的情緒,同時又為觀賞者提供廣闊的藝術想像餘地。

為了這種唯美的氣韻,韓煜先生在古人的碑帖中間去揣摩,在唐宋的詩詞中間去體味,甚至在大自然的天象變幻中間去感悟。他曾從一次電閃雷鳴的暴風雨中間猛然感悟到自然界中那無窮無盡、時斷時續、變化萬千的氣韻,並把它融會貫通到他的書法中間,形成了氣勢雄偉、意蘊高雅的書法藝術特點,在當時的海上書壇獨樹一幟。

繼而他又把曉雨初霽時煙雨朦朧的感覺運用到書法中,發展出墨色豐富,變化靈活,氣勢磅薄,韻味十足的墨韻書法。他在書寫時變尋常的濃、淡兩色為濃、淡、枯、焦、濕五色,把水墨畫的運墨手法創造性地運用於書法藝術之中,不但豐富了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而且在藝術效果上超出了書法範圍。如《龍》、《莫泥古》、《鷹》、《蒼》等墨韻書法作品,佈局得體,形象生動,令人聯想到這似乎是一幅幅國畫。這些作品在海內外展出時,曾引起轟動,得到了廣泛的好評。

他還深入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台灣故宮博物院,甚至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從高古的書畫、陶瓷、雕刻展品中,學習古人的技法,汲取藝術元素,經過千錘百煉,脫胎換骨,終於形成了灑脫、凝練、筆致奇逸、古風醇厚的新的書法藝術特色,實現了他“從人類産生美的源頭去尋找‘趣的意味’”的願望。他的作品以隨意、率真的外在形式迸發出超強的視覺衝擊力,觀者無不流連忘返。他的書法作品《李白古風行草》冊頁也作為上海地區唯一的一件書法作品入選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展覽,並被中國文化館收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水墨之音”中國畫畫展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
· 中國水墨畫名家——高鴻水墨畫展‏
· 中國水墨藝術走進聯合國
· 水墨人物畫的視覺感
· 2009上海水墨藝術大展開幕 知名畫家參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