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組畫之八(油畫) 雷波、白羽平、馬琳、秦秀傑、鄧樂民、陳毅剛、劉一、白冰洋合作
持續了6年的“北京風韻”系列創作和系列展,以其精心的策劃、廣泛的選題、週密的組織、完善的實施,成為反映北京地方文化和文化建設的一個亮點,為北京的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做出了貢獻。這個展覽能夠在當下浮躁的社會風氣中保持不變的品格,保持著它一以貫之的學術追求,是它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之所在。
“北京風韻”從一齣現就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因為它以學術導引到展覽的全過程之中。北京畫院組織專家、學者共同策展,先期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史料徵集,在分析歷史資料和研究現實狀況的基礎上,確定落實了6個不同的展覽主題。在精心組織創作之後,還聘請了院內外的專家進行了認真的評選,值得一提的是,評選中沒有照顧關係戶的問題,沒有平衡油畫、中國畫,平衡院內、院外畫家,平衡北京畫家、外地畫家,完全以學術的考量為其甄選的唯一標準,保證了“北京風韻”作品的高水準。這是“北京風韻”系列展成功的基礎。一個展覽的成功首先是要有精心的策劃,然而,作品的水準是重中之重。如果沒有好的作品,再有精心的策劃、再有學術的準備都是徒勞的。
應該説,展覽的學術含量和作品的藝術品質是保證其成功的關鍵。因此,“北京風韻”系列展的作品既考慮到文脈的延續和傳承,又面對當今社會的建設與發展,同時,還針對當下的文化問題。縱觀展覽中不同主題的不同作品,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北京,看到以當代筆墨、色彩表現出的新時代的繽紛和燦爛。不同的個人風格,不同的表現方式,集中在一個主題之下,集中在一個展覽之中,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因為在主題創作逐漸衰微的今天,人們對主題創作的期待並沒有衰微,相反是期待更高。要積澱反映這個時代文化的成果,一定需要一些能夠反映時代的創作,而這些創作的力度如何,是否能夠反映出這個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成就,將成為衡量一個時代文化成就的標桿。
毫無疑問,我們正處於一個展覽的時代,如何在眾多的展覽中鶴立雞群,最大程度地發揮展覽的社會效能,以學術的力量來提高展覽的品質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這個展覽,我們可以認識到當代美術展覽策展中的一些規律性的問題——學術思路與學術貢獻,作品構成與作品品質,展覽形態與展覽規模等,這些都可以從“北京風韻”系列展中找到成功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