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吳冠中的吝嗇與慷慨:用錢像對待時間般節儉(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26 10:33:59 | 文章來源: 搜狐文化

吳冠中像(速寫) 趙士英作

吳冠中先生在藝術領域中的成就和影響是眾所週知的,但拋開專業之外,他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

吳先生從不講究吃穿,一生精力都用在繪畫創作、藝術探索和藝術創新上,物質生活特別簡單。在作品進入市場後,吳先生完全有條件改善現有的“生活品質”,可他依舊是勞動者樸素的習慣,在用錢方面像對待時間一樣節儉。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後海會賢樓的大雜院裏,他住著兩間平房,房子像火車車廂,一間是孩子們住著,另一間是吳先生和老伴朱碧琴用,還佔了半間用木架子放畫,星期天和節假日夫人帶著孩子們出門,把吳先生反鎖在屋裏畫畫,作品《向日葵》、《木槿》等就是在那個地方畫的。 六七十年代,他騎自行車背著畫箱,從後海的家到光華路工藝美院上班。他戲稱有一輛不喝汽油的鐵騎寶馬。現在吳先生住的方莊寓所也不過百平方米,幾年前還是水泥地,還是孩子把他哄出來做了最簡單的裝修。他有一間自稱袖珍的畫室,大概十幾平方米,畫大畫始終鋪在地上,一邊畫一邊卷,許多中小彩墨畫和油畫多在這裡畫的。

1995年夏天,我的個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那天下著傾盆大雨,吳先生和夫人在雨中等了一個多小時打不到車,後來加兩倍的錢才找到一個計程車,到了美術館的時候,兩個人身上都淋濕了,大家看到他們都感慨萬端。

不了解吳冠中先生的人往往認為他一毛不拔,向他索畫是不可能的事。其實不是這樣,過去《美術》雜誌有一個攝影師老付經常給吳先生翻拍作品,吳先生主動給他一張尺幅很大的彩墨精品,畫得特別精彩。後來老付的愛人生病,經濟困難想把畫賣了,徵求吳先生的意見,吳先生很高興地説:好,能起作用就好。像這樣給朋友送畫的事經常有,但是他從來沒有為了自己打通關係給別人送畫。

吳先生平時也很關心社會和當代藝術的發展,有一次他打電話約我陪他到宋莊畫家村看看,我當時在電話中説你別去,你目標太大,引起是非怎麼辦?後來他還是自己去了,他想了解一下不吃皇糧靠作品生存的北漂藝人的現狀。

吳先生為人處世觀點明確,態度鮮明、表達直白。許多時候説話心無顧忌、口無遮攔,只要他認為是對的,出於真心和善意就行。生活中,他是一個感情非常豐富也非常脆弱的人,三年假畫官司浪費了他寶貴的光陰,不能畫畫使他萬分痛苦。他視畫如命,假如不能為藝術而生,那就為藝術而死。

1996年全國政協第八屆四次會上,我寫了一個關於“建議建立吳冠中美術館”的提案,徵求吳冠中的意見時被否。吳先生説:“我不修那個廟。歷史是無情的,等人死了以後所有的權力、地位、名氣等光環都沒有了,這個時候藝術作品自身的價值才真正體現出來。”上世紀90年代末,吳先生從西班牙回來,他深有感觸地對我説,委拉斯凱支、戈雅、畢加索、米羅、高蒂的主要代表作品都留在了自己的祖國,而他們的藝術卻是屬於全世界的。一向視畫如命的他,近兩年把自己一生的代表作品無償捐給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他這一舉措得到了夫人和三個孩子的全力支援。吳冠中説:“我不懷疑自己捐贈的作品中有一些可能將來被歷史和人民淘汰,我唯一的目的是作品能夠真正走到人民中去,接受人民的評判。”這使我想起了60年前,他回國前寫給吳大羽信中的話:“藝術的學習不在歐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師們的畫室;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的心底。趕快回去,從頭做起。”

60年後的今天,吳冠中圓滿地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草,是長在祖國土地上的草,奶也應屬於祖國和人民。”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