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單幅漫畫戲劇性更強,比長篇漫畫更快捷易讀,比動畫片成本更低廉——四格漫畫一直是受到漫畫愛好者鍾愛的漫畫種類。近年來,儘管四格漫畫擁有了更多的發表平臺,但在動漫産業轟轟烈烈、大幹快上的背景下,作為動漫産業源頭之一、一度風光無限的四格漫畫卻難掩落寞。
“其實現在刊登四格漫畫的報刊和雜誌很多,但就是難出精品。”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連環漫畫分會秘書長徐濤對記者説。
記者了解到,除一些專業漫畫雜誌,目前國內許多報刊特別是一些城市的晚報、時尚雜誌和兒童刊物,或多或少都登載四格漫畫。近年國內的出版社還出版了幾十種四格漫畫圖書,代表作品有貓小樂的《阿衰》,發行量達數十萬冊。
四格漫畫難成主流,看來並非因為缺乏發表平臺。實際上,除了傳統的紙媒,網際網路也成為四格漫畫的重要發佈平臺,而隨著3G時代的到來,手機更成為漫畫傳播的新寵,孫元偉等漫畫新銳就專門為手機提供四格漫畫作品。
風格樣式趨於單一
近日由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連環漫畫分會召集的四格漫畫研討會上,業內人士對四格漫畫風光不再的現狀感到憂慮,並努力尋找其根源。
漫畫家方成説,很多報刊不敢放手去登作品,他們怕出問題。漫畫家繆印堂認為,現在的報刊發表漫畫的間隔太長,不利於作品形成影響。漫畫家孫以增認為,反映社會現實並對小人物寄予深厚同情,構成了張樂平先生筆下“三毛”的強大生命力,而現在的作品缺的正是這樣的生命力。青年漫畫家孫元偉表示高水準漫畫展會的稀缺也會導致漫畫難成氣候,“好的漫展可以培養群眾基礎,但現在的漫展幾乎都成了賣場。”
目前國內動漫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術、輕創作的傾向也是四格漫畫精品難覓的原因。中國戲曲學院新媒體藝術系教師王九成把四格漫畫的魅力,總結為“敘之美”“變之美”“短之美”和“笑之美”,但要達到這樣的境界,目前高校的漫畫教學顯然有些無能為力。王九成説:“現在的動漫專業教學,教的是技術,説白了就是教軟體。但即便這些軟體跟社會也是脫節的。”他認為,大學應該著重培養創作型人才,但用於創作方面的課時特別少,以他任教的中國戲曲學院為例,一學期只有32學時。
四格漫畫創作中題材和風格的單一、趨同,也是四格漫畫日漸邊緣化的因素。繆印堂認為,現在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搞笑的。他説:“搞笑我並不反對,但也應該給人一些啟示。”繆老還批評創作風格上的盲目模倣:“現在太多的作品都學朱德庸,只畫上半身,沒有腳,腦袋很小,表情不豐富,動作簡單,一看就像是兩個人在説相聲。”
好的四格漫畫作品只有持續地出現,才會成為有影響的作品。《科普畫王》主編王宣銘主張將四格漫畫作品系列化。他認為,我國較成功的系列漫畫作品不多,與龐大的讀者市場相比,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這一方面是因為很少有作者能夠堅持長時間的創作,另一方面也和傳媒不注意培養作者、培育作品有關。他認為,一部成功的四格漫畫作品,需要多年的培育才能做到家喻戶曉,這就要求作者潛下心來,踏踏實實地進行創作,急功近利和蜻蜓點水都不行。
政府扶持需從源頭抓起
相對於影視動畫動輒數千萬元的投入,四格漫畫被公認為“低投入,高産出”的藝術品種。而從創作規律來看,四格漫畫也是動畫片創意和劇本的重要源頭。在動漫發達國家,由四格漫畫改編成的著名動畫片俯拾皆是。我國張樂平的“三毛”,也被改編成多部電影、電視劇和動畫片。相形于國內紛紛興起的動畫基地、昂貴的動畫設備、投資巨大的動畫節,漫畫人難免“眼紅”,他們希望政府對漫畫創作有更多切實有效的扶持措施,畢竟動畫産業的騰飛,還要以劇本和創意為源頭。
低稿酬直接導致漫畫家缺乏創作熱情。據了解,目前的漫畫專業在校生,創作一套四格漫畫僅能獲得四五十元的稿費,專業畫家可獲七八十元,只有非常有名的畫家才可能得到200元左右的稿費。一位漫畫雜誌的編輯説,稿費太低,又不能一稿多投,作者很難以此維持生活。如果政府能夠對出版社實行補貼,適當提高漫畫作者稿酬,對提高漫畫作品的數量和品質都會有直接的幫助。
目前政府對漫畫的扶持措施主要是獎勵漫畫作者,徐濤認為,如果能同時獎勵出版單位,調動出版單位的積極性,對漫畫創作和出版的推動會更有成效,因為出版是主體,只有出版水準提高了,才能涌現出高水準的作品和作者。他呼籲加大對漫畫的投入,增強獎勵的科學性、透明度和權威性。
中國動漫的發展,缺的不是資金,而是人才和創意。四格漫畫創作的繁榮無疑將緩解當前動漫原創力不足的問題,假以科學有效的扶持措施,漫畫必將成為動漫産業發展的強大基石。但在眼下,用徐濤的話來説,漫畫界還是需要“沉下心來,潛心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