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翁同龢書法獎 閃耀首屆中國(常熟)江南文化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08 08:54:44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本報記者 蔡樹農

“世上湖山,天下常熟”,常熟具有5000年的人類活動史、3000年的文明史、1700年的建城史,文化底蘊深厚,歷代人文薈萃,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商末周太王長子太伯、二子仲雍南奔,把中原文化和先吳土著文化匯聚一體,形成吳文化發端。常熟先賢言偃,字子遊,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的南方弟子,學成南歸後,道啟東南,文開吳會,被譽為“北學中國,南方第一人”。江南文化發端于吳文化,常熟在江南文化形成及發展的歷程中,産生了眾多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領風氣之先的流派,像“元四家”之首黃公望開創的淺絳山水派,明代嚴澂開創的虞山琴派,“東南文宗”錢謙益開創的虞山詩派,清“畫聖”王翚開創的虞山畫派,清沈龢、林皋、王瑾開創的虞山印派,常熟尉張旭開創了中國狂草藝術高峰,現代又有中國工藝美術創始人龐薰琹。常熟又是吳歌重要一脈白茆山歌的發源地,中國著名的藏書之鄉,可謂“文學之鄉,彬彬稱盛”,無愧江南文化淵藪的縮影。

5月26日晚,首屆中國(常熟)江南文化節“錦繡江南”大型文藝晚會開幕,詩韻江南、創意江南、時尚江南的江南故事徐徐打開畫面。作為江南文化節重要活動的翁同龢書法獎的十位得主張泓、稽小軍、張建會、諸葛麗娜、宇文家林、洪厚甜、劉顏濤、李嘯、陳忠康、崔寒柏在晚會上受到有關領導現場頒獎。常熟同時被中國書協授予中國書法之鄉稱號,常熟書畫院被中國書協授予中國書協創作基地。

翁同龢為清朝常熟人,兩入軍機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等,為同治、光緒兩朝帝師。中日甲午戰爭時為主戰派。後舉薦康有為,支援變法維新,康有為稱其“中國維新第一導師”。翁同龢不僅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且詩、文、書兼擅,其書法縱橫跌宕,力透紙背,時人謂有顏魯公風骨,被推為“同治、光緒間天下第一”。為傳承江南文脈,推動當代書法藝術的發展,中國(常熟)江南文化節設立了藝術交流類獎項“江南文化·翁同龢書法獎”。評審活動由中國書協和常熟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學術性與藝術性並重,繼承與銳意創新並舉,吸引全國高水準書法家積極參與,經過評委會的4輪投票篩選,評出獲翁同龢書法獎的作品10件,另有90件作品獲提名獎。

翁同龢書法獎作品展開幕式于5月27日上午,在常熟美術館舉行,言恭達、高雲、尉天池、王翔、白煦、張陸一、華人德、王偉林等出席,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翁同龢書法獎作品展》隨展發行。另,李嵐清篆刻藝術展亦在常熟美術館同期展出。27日晚,與書畫藝術聯繫緊密的“第二屆中國古琴國家級傳承人暨江南保護基地成立兩週年音樂會”在常熟圖書館上演,劉善教、唐健垣、李禹賢、龔一等著名琴師演奏了《搗衣》、《梅花三弄》、《風雲際會》、《廣陵散》等經典琴曲。

5月28日下午,文化學者余秋雨應邀登臨首屆江南文化講壇,就江南文化的概念起源、特徵、內容等舉行專題學術講座。

世界上有許多江河,可“江南”只有一個——屬於長江,屬於中國。因為“江南”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更是一種文化因素、一种經濟形態、一種區域優勢、一種特殊品牌。把書法置於這樣的江南場景中研讀可以讀出書法的文化性,“琴、棋、書、畫”的江南特色使江南古典性與現代性增添永不褪色的底色,經久耐看,物質文化遺産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得以完美結合。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中國意象油畫家簡評(七):李仲生
· 春意江南——中國油畫名家寫生創作展在杭舉行
· 守望與遠征
· “綠色”的美術
· 慶新中國60華誕 名家作品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