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寫胸中丘壑——讀郭曉川畫作隨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04 10:04:32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作者:邵大箴

  大家都知道郭曉川是一位活躍于當代中國畫壇的美術批評家和策展人,而他的繪畫才能只有很少人知道。其實,他一直在畫畫,曾經在藝術院校系統學習過,在後來專攻美術史論和從事美術評論的同時,也沒有放棄畫畫。

  他之所以鍾情于繪畫,一是從小培養的興趣、愛好使然;二是他把“畫”和“文”,以至“行”,看作是相互不可分割的綜合修養和技能,是從事藝術工作的人必須具備的。也就是説,作“文”或做繪畫經營、管理的人,如不親自作畫,則很難懂得繪畫的三昧。反之,作為畫家,如果學點“文”或了解點藝術社會運作知識,對繪畫也會有所助益。不僅如此,他還意識到,在“畫”、“文”、“行”中,運作著共同的規律,即所謂“道”,那是做人、做藝都需要虔誠地去追求和遵循的。

  在中國文人畫的傳統中,文和畫是從來不分家的,中國古代從事繪畫批評與理論寫作的人,往往都是繪畫實踐家,幾乎沒有專門從事美術批評或美術史研究而不會畫畫的人。這一點,與現代西方的情況不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美術評論或美術史的人,會畫些畫是應該提倡的。

  西方現代藝術批評界流行一種説法,認為美術批評和美術史研究屬於哲學、歷史學科範疇,是形而上的,而繪畫技巧僅僅是一種實踐技能,是形而下的,兩者不僅不能相提並論,而且彼此距離越遠越好。這固然與西方前衛藝術思潮重視觀念忽視技藝有關,也反映了西方人歷來的另外一種不夠全面的認識:以為藝術批評者如果掌握了一種繪畫技巧,則會影響他對從事其他藝術風格和技巧藝術家公正的評價。這種擔心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但未免因噎廢食了。藝術批評者不懂藝術技巧的後果,在西方已經明顯地顯示出來:藝術批評與史論研究,越來越因強調觀念而哲學化,不僅造成與藝術實踐的脫節,而且從表達形式到內容都晦澀費解,這在藝術極端觀念化的過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郭曉川的繪畫作品中有兩種類型:速寫和水墨山水。速寫以勾線為主,多為人物寫生。筆法簡練,形象生動,説明他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捕捉人物動作的本領。水墨山水多為即興創作,不是依靠寫生完成的,而是在長期對自然觀察、體會和視覺經驗積累、前人藝術學習心得基礎上的即興創作。

  從畫面上看,他作畫比較快捷,先有一個根據腹稿做的略圖輪廓,然後用墨和赭、綠、藍等色彩渲染,再用濃墨勾畫輪廓和交代細節,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既胸有成竹又有大膽、果斷的隨意發揮。他用筆粗獷、大氣,造型注重塊面轉折,講究畫面整體效果。從圖式看,他廣泛吸收前人營養,不拘于一家一派。畫中景色多為長期積蓄在心中印象的即興組合,可以説是寫“胸中丘壑”。畫面多有題字,抒發作畫時的情懷。無疑,郭曉川的水墨山水是屬於寫意文人畫一派,借筆墨表達內心感情。郭曉川的這些山水畫品格是樸實的,畫面單純而耐看,反映出他的傳統繪畫修養和用文人畫筆墨追求創新的努力。

  作者作畫要自得其樂,惟有作者自娛才能娛人,但要娛人娛己,給別人提供美感,必須有修養和技巧。機智、聰明、著述甚豐,對客觀世界有敏捷反應的郭曉川,作畫時是愉快、興奮的,他通過一幅幅作品,體悟藝術,體悟人生,並把他的內心體驗傳達給我們,使我們産生感情的共鳴。

藝術檔案

郭曉川,男,1962年生於山東省微山縣。1979年參軍。1984年考入山東藝術學院。1991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1994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美術系,1996年獲美術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歷任《美術觀察》雜誌副社長、副主編,《中華文化畫報》主編、《華商》雜誌執行總編等職。

1998年策劃和舉辦了“中國當代美術二十年啟示錄”展覽,1999年創立了大型常設學術項目“今日中國美術”。主編和出版了《中國當代美術二十年啟示錄》、《今日中國美術》(I、II卷)、《今日中國美術》(展覽卷)等大型圖書和畫冊,以及“今日中國美術叢書”系列讀物。出版重要專著有《西方美術史研究評述》和《中西美術史方法論比較》等。


富貴茍難圖(國畫) 郭曉川

深山只此涼(國畫) 郭曉川

一塵不到心源凈(國畫) 郭曉川


1   2   下一頁  


下一頁我與可染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我與可染
· 實者慧——“鄒佩珠、李小可、李珠、李庚捐贈李可染作品展”推出
· 油畫版世界遺産雲南專輯將出
· 蘭幹武書法展在京亮相
· 李平師生寫生展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