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碰撞必有所得——中國美術創作院、河南省書畫院兩院作品展側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21 09:09:12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作者:周少一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創作院、河南省書畫院主辦的“揮灑中原——中國美術創作院、河南省書畫院兩院作品展”日前在鄭州市商都藝術館閉幕。聯展涵蓋了兩院所有創作人員的作品,不僅僅是單純的寫生,更有在寫生基礎上的學術思考和探索。

  兩院聯合寫生交流由中國美術創作院常務副院長滿維起和河南省書畫院院長謝冰毅發起,並得到兩院畫家的響應。畫家們深感院際交流對於今天的畫院創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因為長期居於一隅,容易使人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子,交流才能共贏,可讓雙方互相促進、取長補短。寫生既為全國各地的畫家交流搭造平臺,又為畫家們在生活中體驗藝術和在藝術中提升境界努力創造了條件。

  火熱的現實生活和巧奪天工的大自然,是美術家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優秀的畫家,身處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總是肩負著責任感,積極而勤奮地“上山下鄉”。采風過程中,畫家們在鞏義、登封、龍門石窟、三門峽等地,時時被美不勝收的山川風物、歷史悠久的古跡遺存和生活、勞作其間的蕓蕓眾生所打動。慨嘆、流連、拍照存稿、對景寫生、握手詢問、促膝長談,畫家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去深入了解和細細品咂滄桑古樸而又欣欣向榮的豫西大地。陶然于大自然之中,兩院畫家不忘切磋技藝,來自於北京的畫家,和生活在河南的畫家,對自然景觀的感受不一樣,認識方法、具體的技法也各有韆鞦,不管是否同意對方的藝術創作觀,碰撞了就會有所收穫。

  滿維起的《豫西人家》、《秋臨三門峽》,張復興的《雲起嵩山》,石峰的《豫西秋韻》等作品勾皴了蒼翠岩幛與黃土窯院;張鴻飛的《莊戶人》、《村頭》、《柿子熟了》,苗再新的《少林少林》系列,潘纓的《曬糧》、《晾衣》、《柿子熟了》等人物作品,為表現樸實健朗的豫西人的內心提供了生動的一線樣本;而連俊洲的《塔》等花鳥作品,則于蒼厚凝重的整體形貌之外,描繪了豫西明媚鮮妍的別樣側面。還有一些畫家雖然畫的不是具體的豫西風光,畫的仍然是原有的題材,但是大自然對心靈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兩院交流的體悟,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創作當中。“寫生不一定看見什麼就畫什麼,或者非得畫當地的東西,關鍵是有體悟並通過創作傳達出來。”有畫家這麼説。正如東晉顧愷之作品描繪的並不是當今的人,但仍然讓人感動,因為超越了具體的形並傳達出神,作品才能進入永恒。可以説,在畫家們舞動的毫穎之下,在那些鮮活的畫面形象釋讀之中,我們恍若也作了一次豫西秋色遊。


傣家潑水時節(國畫) 郭怡孮


兩口子(國畫) 馬國強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清正大氣蒼渾雄健
· 陳沛彬推出書畫創意展
· 蘇州為失明者舉行書畫義拍
· 胡正偉胡小敏展示大漠風情
· 郭睿花鳥畫作品展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