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意象油畫家簡評之吳大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18 15:30:27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吳大羽為中國早期油畫界以色彩著稱的新畫派代表畫家之一。林風眠認為他“具有宏偉的創造力”,稱之為“非凡的色彩畫家”。他的作品是化用了中西兩大文化資源的“結果”。由於對藝術的認識獨具慧眼,所以他的作品既具東方文化內涵,又富含西方藝術形式的抽象美。

吳大羽,1903年生於江蘇宜興。1922年就讀于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1923年轉入雕塑家布爾代勒工作室學習雕塑。1924年春,與林風眠、李金髮等人在巴黎組織霍普斯學會。次年改名為“海外藝術運動社”。1927年回國,任上海新華藝專教授。1928年3月,共同組織成立杭州國立藝術學院,任西畫系主任。與林風眠、林文錚等人組織創辦“藝術運動社”。抗戰期間,輾轉于沅陵、昆明、香港、上海等地。1947年復回國立杭州藝專擔任油畫工作室主任。1950年遭校方解聘,居家作畫。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專油畫係。1965年進入上海油畫雕塑工作室從事油畫創作。1976年執教于上海船廠職工美術大學。1985年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1988年元旦,病逝于上海。

吳大羽的藝術素養開闊宏深,他的繪畫早年受到印象派、野獸派、表現主義、立體派等歐洲現代繪畫影響。1938年以前,吳大羽曾創作了許多巨幅具象油畫,如《汲水》、《凱旋圖》(又名《岳飛》)、《孫中山演講圖》等,遺憾的是全都毀於抗戰期間。解放後他也曾創作了《回鄉》、《豐收》等巨幅作品,卻毀於“文革”期間。這些大尺幅作品主題雄偉,氣勢恢宏,頗具影響。然而,能夠代表吳大羽油畫最高藝術水準的還是他晚年時以抽象藝術為油畫探索的階段,閔希文在回憶吳大羽的文章中稱這個時期為吳大羽的“輝煌十年”,即1978至1988年之間。此階段,他完全沉醉在對於純藝術的追求上,隨即揚棄了畫面上的具象因素,轉而進行到頗具表現性的抽象、半抽象探索。

吳大羽認為:“藝術來到了美術家眼裏,會産生兩種意義,一是美育教學,二是創造的哲學。將由這兩個資訊,決定他進行工作的程式。”他的魅力也正表現在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這兩個方面。首先,在藝術創作中,他將西方現代繪畫與中國傳統藝術的一些觀念和技巧有機融合,創造出一種個性強烈、色彩絢麗而意象深鬱的藝術風格。吳冠中稱他是“生命的宗教徒”,朱德群稱他為“一位才華橫溢的學者畫家”;其次,吳大羽一生曾執教于多所藝術院校,因為他致力於中國繪畫的創新運動,在教學中充分引進西方現代藝術理念,他以富有個性和現代感的創作和人格魅力,在學生中造成了深遠影響,培養了如趙春翔、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閔希文等很多當今畫壇享有盛名的畫家。趙無極稱之為“善於點亮學生眼睛的好老師”。吳冠中認為在當時的老師中“威望最高的則是吳大羽,他是杭州藝專的旗幟”。

對於藝術的認識,吳大羽説:

繪畫即是畫家對自然的感受,亦是宇宙間一剎那的真實。

美同歷史的名義一樣,它是有生命活力的,不是死物。要它來代表真理的一面,是藝術家們應該懂的一個重要起點。

畫需要的是領悟,不是畫筆上的技巧,不要去畫物的外形,需要的是超脫。

對形體的恭順,無益於掌握形象。美的出現在形象和心象之間。

對於中西藝術的認識,他説:

中西藝術本屬一體,無有彼此。非手眼之工,而是至善之德,才有心靈的徹悟。

人類的藝術是相通的,用不到分中西。藝術是一種語言,只有時代之別,沒有地區之分。

吳大羽後期的所有油畫和蠟筆畫作品雖然尺幅不大,甚至作品上既無簽名也無日期,但每幅都匠心獨運,其超現實主義意味的畫面空間結構,表現主義意味的筆觸線條,野獸主義的色彩表現,導引觀者進入一個勿需多餘的詮釋的至高境界,這個境界博大、宏深、純粹、脫俗。“美在天上,有如雲朵,落入心目,一經剪裁,著根成藝。”吳大羽充滿詩意的表達耐人尋味。

由於時代的局限,吳大羽的抽象畫在當時被認為“不合時宜”,他一度作為被人批判的對象,過著被人淡忘的幾十年與世隔絕的日子。但是,正是因為晚年黯淡的待遇,也鋻於思考的深度,吳大羽把身心都託付在創作上。他所塑造的藝術時空裏面,回蕩的是那種萬年空谷般的寂寥與沉默,體會到的是那種遠古的洪荒,那種廣漠的宇宙深處的大寂寞與大爛漫。

歲月漸行漸遠。當我們今天回望那段蕭瑟而感傷的時期,時間已然拂去遮蔽那段歷史“真實”的灰塵。吳大羽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地位不可磨滅,其油畫創作的開拓性貢獻及其探索的深度與高度都令人高山仰止。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