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畫家王鐵城

時間:2009-05-12 14:10:35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展評>

藝術中國:作為一個蘭州人,您對於西北文化和西北人的精神氣質有怎麼樣的認識?

王鐵城:我作為一個蘭州人, 對西北文化有一種特殊的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與“ 小橋流水人家”反應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境界。甘肅位於祖國大地的西北部,遠古文明、絲路文明以及多民族特色構成的文化,形成了獨特的人文境域。在這片土地上有燦爛的文化遺跡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為代表的大批石窟寶藏;有大地灣遺址、馬家窯等優秀的文化遺産。從地理環境特點來説,大西北自然環境經過歷史風霜的沖刷之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地理景觀,體現出一種蒼涼、渾厚的感覺。具有洪荒、蒼鬱、雄渾之美,給人以冷峻、空曠的歷史感,很震撼。特殊的人文景觀、嚴酷的環境造就了西北人樸質、豁達、善良、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氣質。

藝術中國:您認為這種地域文化對您的創作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王鐵城:大西北積澱著幾千年的文明精粹。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特殊的人文景觀滋潤、陶冶著我,它對我的人生經歷和藝術追求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我的藝術創作中,崇尚純樸、深沉、率真的東西。這些都能夠在我的作品中有所體現。

藝術中國:您早年曾經求學過中央工藝美院,現在在北京服裝學院執教,您怎麼看工藝美術與純美術創作之間的關係。

王鐵城:工藝美術(現稱藝術設計)與純美術創作之間,它們既有區別又有共同點。從審美層面和藝術的本質來説是相同的。工藝美術創作與純美術創作的不同在於它不是唯主體的自我表現,而必須受功能、審美、技術、材料、經濟等多種條件的制約。並在這些制約中獲取藝術表現的自由。工藝美術具有審美與實用雙重功能的特性,因此,它顯現出了形式語言精煉和審美的共性,而純美術創作體現精神層面的多一點,注重藝術家個體審美體驗和個性的張揚和表現。當下的藝術創作中工藝美術與純美術創作是相互借鑒、不斷促進的。

藝術中國:您會借鑒一些工藝美術的知識或手法應用到純美術創作當中嗎?

王鐵城:工藝美術從人類原始文化的發生起,最早的新石器或陶器,已賦予了表現情感的可視形式,純美術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有過學習工藝美術專業的經歷,對純美術和工藝美術的藝術規律有一定的認識。如工藝美術創作中對形式美的追求,對節奏、韻律及精煉形象的表達方式,純美術創作中,對我在探求表現形式過程中會有很多啟發。我認為涉足工藝美術和其他姊妹藝術領域,能夠在創新意識、探索膽略、方法拓展上得到全新的視野與藝術體驗。

藝術中國:90年代以來,您畫廊當中有很多中國畫小品,很具生活情趣,您認為小品創作和主題創作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王鐵城:小品創作和主題性創作實際上是不矛盾的,主題性創作因為它有主題性,在創作過程中限制和局限性比較大,它有很明確的一個主題,畫面必須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而且畫面的構成,形式,都要為來烘托和強化主題服務。這種創作過程有一定壓力,作者的創作狀態比較沉重;藝術小品的創作相對輕鬆一些,能夠在自由狀態下去創作,在藝術語言的表現上常常會産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品創作的生動性、趣味性更強一點。對於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來説,主題性創作與小品創作之間的關係是互補、相促的關係。從藝術標準來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優秀的小品創作和主題性創作都可以成為經典作品。

藝術中國:當下中國畫壇製作之風很重,很多畫家在肌理和媒材上下功夫,您對此怎麼看?

王鐵城:當下中國畫畫壇,出現作品在肌理、製作上下功夫的現象是很正常的。中國畫發展到今天,由於傳統的藝術語言、表現形式,在表現當代題材和某種場景時會顯現出它的局限性,這需要借助其他手段來強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善於吸取西方近代藝術的某些優長之處,創造以東方傳統為本位的新中國畫,並在保留傳統筆墨精神的前提下對表現手段的擴展是值得稱讚的,而且一些藝術家已在這方面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但值得警惕的是應該把握有度,因為藝術作品首先是要有情感的,有生命的,有創造力的,這個是一個前提,為了能夠達到藝術效果,可以用各種表現手法去表現,如果一味的去做一些畫面的效果、肌理,過分的強化畫面的視覺效果,忽視作品的深刻內涵和意境,在某種程度上會削弱作品的表現力。如果缺乏充滿靈性的直抒心臆的揮寫,缺乏真情實感,經不起細讀與推敲,作品就會流於平庸。

藝術中國:您的作品總是能夠一下抓住觀眾的視線,一些細節也非常生動,墨色的把握和彩色表現關係也十分精妙,您怎麼看待中國畫中西融合這個問題?

王鐵城:我覺得中國畫中西融合的問題,一定要立足於民族文化的根基進行融合。對東西文化進行比較研究,對於線條和造型、平面和立體、主觀和客觀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在此基礎上中西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夠因為強調中西融合把自己民族本質的東西丟掉了。應該把文化視點和藝術創作的根基紮在本土化的土壤之中,在自身生存的現實和文化傳統之中探尋當代文化生長的基因。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樸實平和、天真靈動、含蓄高雅的審美境界,守護中國畫獨特的價值認同和審美情趣。不然中西融合就會變成“四不像”,失去本民族文化特點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藝術中國:當代中國畫的視覺衝擊力與筆墨趣味之間的平衡,您認為是如何把握呢?

王鐵城:傳統的東西在表現上有它的局限性,在視覺傳達上陰柔一點,溫和一點,這也跟中國的哲學思想,民族性格及追求儒雅、含蓄的審美取向有關。尤其在現代空間環境之中,傳統中國畫作品顯得視覺衝擊力比較弱。筆墨當隨時代,當下對筆墨形式和畫面視覺衝擊力的探索是符合時代發展的。東方藝術的平面化與西方藝術的立體化反映了認識事物的兩個視角。在藝術創作中,可以突破現有的框框,在視覺衝擊力方面吸取西方現代藝術的東西,將畫面構成、設計和抽象形式等因素運用到中國畫創作中,這樣使畫面在整體感、視覺張力,筆墨對比上更體現當代性,加強和拓展國畫創作的藝術表現力。

藝術中國:您談一下目前您的教學和創作的情況?還有未來的一些創作計劃和展覽的展望?

王鐵城:以前我作為一個專職畫家,專業創作時間比較充足,現在崗位的變化,要在教學、教學管理方面投入一定的精力,相對來説創作的時間沒有原來那麼充足。我的創作計劃是在人物畫方面繼續進行一些探索,創作一批自己覺得較滿意的作品,可以參加美展、辦個人展覽。在中國畫的表現形式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藝無止境。優秀作品是人品、學養、性格、才能 、筆性、環境影響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把人生閱歷、對世界的認識和體驗滲透到作品之中,努力使自己的藝術作品體現文化含量、畫內法理和畫外功夫,至於達到一個什麼目標,還是順其自然吧。 我要在一種相對寬鬆,自由的狀態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