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水墨當下”的藝術視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8 10:14:56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柯羅夫 zanzibar

  從20世紀下半葉到本世紀初,在傳統和現代的雙重語境中,水墨藝術是中國文化和思想的具體外在表現之一。近1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和文化地位在國際平臺上的凸顯,民族和文化意識的更加強化,“水墨”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方式和中國藝術文化的重要表徵之一,越來越引起海內外的關注,許多重要的藝術家和機構也都參與到“水墨”的建設和研究工作當中。因此對水墨藝術的發展進行梳理和呈現,將是能夠把握時代脈搏的重要文化舉措。

  朱屺瞻藝術館和多倫現代美術館一直關注當代水墨領域:2005年以劉國松、陳家泠、仇德樹三位藝術家的“天地人和”群展拉開了首屆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的序幕,2006年舉辦了以“水墨再生”為主題的第二屆大展,採用了客座策展人制,九個子展覽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新水墨生態景觀。2007年除延用客座策展人制外,還邀請陸儼少藝術院共同參與,舉辦了以“水墨在途”為主題的第三屆水墨大展,多層次地展示了行進中的水墨景觀,凸現了水墨的動態發展進程。

  自2005年首屆“天地人和——上海新水墨大展”以來,至今已屆五年。幾年來,新水墨的語境亦朝著更為有利的方向發展,我們欣喜地看到,新水墨創作隊伍擴展與逐步壯大,各種藝術型態相容並包,和而不同;呈現出多元價值取向,構成了當代水墨畫壇的對立互補的整體藝術機制。無論是“拒絕西方眼光的水墨畫與應順西方眼光的後水墨畫”,他們在尋求現代藝術語言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契合點上殊途同歸。

  水墨畫作為民族文化的符號與載體,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水墨與國際對話的空間正在增大,各地美術館在水墨研究與建設領域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國際間文化交流互動進一步發展。

  中國畫家在當代世界文化格局中的文化自信心正在不斷增強,站在民族文化保護和提升民族精神的更高視點上看,要增強中國藝術的文化話語權,就要努力弘揚中華文化。沒有民族性就沒有世界性。既要有開放的胸襟與國際視野,同時又要堅守自我民族的文化精神。

  作為第四屆“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2009年展覽主題為“水墨當下”,匯集了來自海內外70多位藝術家的當代水墨作品,展現整體水墨領域的發展現狀。“上海新水墨基地特展”通過劉國松、陳家泠和仇德樹的作品,回顧了新水墨展覽的發展軌跡和歷程,並且呈現出這些藝術家在水墨領域的探索新成果。“水墨創造·感悟都市”展覽,從中國都市化進程和都市文化崛起帶來的水墨人文景觀入手,將當代水墨藝術家從山水和人物兩個分主題切入中國改革開放後的都市社會圖景,呈現出中國獨有的社會現實;“海外水墨”則選取了海外的中國水墨畫家和從事水墨藝術的外國藝術家參展,在全球化、本土化的話題張力中間,呈現出歷史與當下特定的藝術視野;“水墨·抽象”展覽,從單純的水墨語言角度,探索語言表達和觀念之間的聯繫,更深層次地切入了當代人的精神世界;“粉墨——當代女性水墨畫展”則借助女性藝術家獨特的視野,細膩地呈現了當代人的日常生活,借助水墨把當代女性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納入了水墨藝術的總體視角。

  相對前三屆展覽,“水墨當下”大展是一個敞開的結構,借力社會資源。在當代水墨的領域當中,既有利用傳統水墨語言,繼續抒寫個性情懷的藝術創作,也有關注整體社會現實,揭示與思考社會政治圖景的藝術實踐,也有從語言和觀念的角度,以水墨元素本身的展開切入精神層面的探索,因此,本次大展的子展覽主要從全球化·地域、觀念·語言、社會圖景·個人心性等多個角度來呈現水墨在當代的真實生存狀態。

  “水墨當下·第四屆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通過“水墨”這一特定的現象和主題,部分地揭示了當代中國的文化精神景觀。既是對當代水墨領域的梳理和呈現,也是對中國當代的民族文化建設和交流提出了新的課題。

下一頁“在雲端”馬衝個展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水墨的夢幻 畫的讚歌
· 杜大愷水墨作品展開幕式
· 奇逸孤傲 亦鬼亦仙——孫初水墨畫印象
· 張朝暉:關於當代水墨的六問六答
· 再訪水墨表現力--關於姬子的墨道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