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談漫畫,一邊練素描
沈灃
每次參加和中國動漫有關的活動,都是經歷一次旌旗招展的典禮。
上週三天津神界公司編創的《四大名著》漫畫推出,新聞會上照樣響徹著“振興”“創新”“民族”“弘揚”“突破”的聲音。
聽著主創方激動地表示:“《四大名著》漫畫的創作整整花了7年的時間,規模宏大,是近年來中國原創漫畫領域的扛鼎之作。”7年的時間,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這部漫畫所經歷的磨難、困苦和執著。可是我走神了。
原創?“7年之癢”成就了一部《四大名著》,但這套漫畫究竟什麼可以算“原創”?是三英戰呂布的故事框架,還是林黛玉、賈寶玉這樣的人物設定?這樣是對傳統的“原創”,還是對傳統的“描摹”呢?
“中國漫畫”中間要加個“原創”,已經成了固定用法。國內漫畫人口裏的“原創”,最開始是一種自我的提醒,拒絕模倣歐美和日本,而要尋找自己的道路。可是真正做起來,誰也説不清什麼道路是歐美和日本漫畫沒走過的,轉來轉去總是轉到傳統文化的老路上。
很多中國漫畫人使命感很強,責任感很重,一張嘴都是奔著弘揚民族文化去的。眼高是好事,但手也該跟得上。“原創”這頂帽子把國內漫畫壓得很低産。傳統文化不能老是等7年才“原創”一回。上周《中國文化産業發展報告》調查統計説20個孩子最喜歡的動漫形象,19個來自日本,中國只有一個是孫悟空。我懷疑“孫悟空”也可能指的是《龍珠》裏面的。《龍珠》電影在國內公映,中文字幕非要把“悟空”翻譯成“武昆”,估計是覺得不能讓《龍珠》再侵犯我們的傳統了。
這就是中國動漫人“原創”的結果?最後窮得只剩下傳統了。
7年的時間,加大了《四大名著》的“原創”成本。《四大名著》漫畫宣稱走了一把海外路線,先找到國外投資,在海外發行,這個系列的《水滸傳》2006年就在日本上市了,然後回國搶灘登陸。雖然主創方宣稱海外市場已經取得54萬冊的銷量,但是當有記者向負責海外發行的南韓公司代表提問時,他的評價卻並不配合這樣的説法,僅僅表示“《四大名著》漫畫版在南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日本並不理想。”“海歸”路線不新鮮,電影人都是這麼幹的。今年我們還有《西遊記》動畫去戛納兜風呢。
因為有海外的投資,按主創方的打趣説法就是創作上可以“不差錢”。但是實際的效果,就是讓這套《四大名著》成為“高價貨”。漫畫全部都是彩色印刷,精美那是沒的説,價格也是沒的説,每一部名著20冊,每冊24元,一套下來將近500元,四套名著下來差不多2000元。
花2000元買這樣一套《四大名著》,你説多少人會買賬?創作者玩高興了,可讀者玩不起。
當今最“火”的日本漫畫《火影忍者》也在上周推出了中文版。“火影”的創作沒有國家扶持,也沒有海外資金。作者岸本齊史天天被編輯催稿子,每週前兩三天想故事,後四五天打格子畫畫,“火影”的連載十年一直沒斷過。十年裏“火影”幹了不少事,連載了400多話,發行了45卷單行本,還推出了300多集動畫、5部電影和4部ova,成為現在最有影響力的日本漫畫。
相較之下,國內“原創動漫”口號夠響,行動夠慢。要我説,漫畫本來就是全民閱讀的街頭讀物、報攤藝術,這是漫畫的廣闊天地。問題是很多漫畫人打心裏接受不了這個“低端”定位,一張嘴都是藝術家的范兒。
岸本齊史當不了畢加索,但正是這個埋頭在工作室畫畫的傢夥完成了全球的“低端”覆蓋。今年3月一個全美漫畫銷售排行榜的統計,雖然美國漫畫《守護者》因為同期電影的上映排名榜首,但日本漫畫搶佔了15席,《火影忍者》單行本,更有9本在榜。
“火影”在電影學院辦了一次新聞會,請來《少年跳躍》的兩位編輯矢作康介和中野博之。他們是《火影忍者》的兩代編輯人。《少年跳躍》是日本第一大漫畫雜誌,《龍珠》、《灌籃高手》、《海賊王》都是在這個雜誌上開始連載的。《少年跳躍》是週刊,每期有超過300頁的各類漫畫的連載,如果按照我們的“原創”精神指導下的慢工出細活,《少年跳躍》早就停刊了。
扯遠點説個事,兩位日本大編輯順道參觀了電影學院的動畫學院,很感慨。矢作説,“我看到動畫學院的學生們在畫素描,他們的繪畫水準是我們的漫畫作者都不具備的。”
那個晚上單獨採訪矢作康介和中野博之,我問他們,《少年跳躍》的漫畫家有多少是專業院校培養的?他們想了半天,笑了笑,回答説沒有。
很多國內動漫人搞創作,總愛談大環境。現在不能説大環境不到位,有國家政策扶持,有很多動漫公司,有各類動漫刊物當平臺,還有各大動漫學院的人才培養。
不到位的還是創作力。大家一邊談漫畫,一邊練素描。原創,不著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