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劉濟榮:無心插柳,反成“牧牛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1 08:47:09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劉濟榮作品《荔枝飄香》

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東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主辦的“丹青回眸——劉濟榮從藝 60 週年”人生大展4月23日至 5月10日將作為 4 月份最重大的展覽事件之一,亮相廣東美術館。

本次展覽分為夢回高原、嶺南先賢、客家風情、速寫等幾個部分,系統回顧劉濟榮 60年來的藝術人生歷程。

代表作背後的故事

廣州日報:本次展覽不僅展示你最具代表性的“高原情”題材作品,還展示了你的“嶺南情”、“客家情”,尤其是從“高原情”到“客家情”,題材變數很大,中間有哪些經典作品?

劉濟榮:説我的“高原情”,我是1965年第一批進藏的,當時全國共挑了連我一起共 4位畫家,我們去西藏一呆就是4個月,讓我很震撼,培育了綿延的藏情。後來回到嶺南,生我育我的搖籃,一直教書作畫,又滋生了“嶺南情”,而我本身是客家人,“客家情懷”從兒時開始就一直在身邊圍繞,現在的很多作品,都還有濃濃的“客家根”。

至於60年來的一些代表作品,現在品來感覺有些悠長的故事了。像1959年的《接挑》,那是我帶著學生去番禺搬磚頭,那種“接力”場景讓我聯想起小時候看到的場景,一個客家婦女挑糞,另一個便半路來接力。兩種場景結合在一起,我的靈感陡生,畫出了《接挑》,畫面上一個知識分子,半路上把農民的擔子接了過去。這幅畫是我的成名作,曾帶到上海、東北等地展出,參加全國美展,各大報刊發表。

又比如1979年的作品《晨》,是當年我在上海火車站看到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蹲在火車站廣場讀英語書,當時是改革開放初期,當眾讀英語的姑娘顯得多麼感人!我於是把這個體會,搬到另一個場景中,這個場景也與我經常坐渡船去我愛人家有關係,於是作品《晨》就畫到在一個輪渡上,船頭上有個姑娘在讀英語。這樣的作品出來就有了時代的烙印。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顧文彬、王曉平書畫展舉行
· 氛圍——當代藝術家聯展
· 天工開悟第三回“意識•融化”——藝術家作品展
· 文革時期批“黑畫”的鬧劇
· 人性的玩味 丁力藝術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