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藝術為人民》——第一屆中國社區藝術巡迴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0 17:00:0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藝術為人民》——首屆中國社區藝術巡迴展

    展覽名稱:《藝術為人民》——第一屆中國社區藝術巡迴展

    策展人:江銘

    助理:鷺鷥

    參展藝術家:蔡小小、陳雷、常樂、沈岑、辰子、東方、郭春亭、郭培俊、黃文亞、簡永、李放、李筱茜、劉宏、梁越、母軍、茅以蕓、沈敬東、孫犁、蘇非舒、唐傑、王寶明、徐春麗、徐微強、羲然、楊堅、尹瑞林、張天、張靜、張魏、張學海、張士群

    第一站

    開幕時間:2009年4月15日下午3點

    展覽時間:2009年4月15日——4月18日

 

    《藝術為人民》——首屆中國社區藝術巡迴展

    策展人:江銘

    中國當代藝術經過短暫的20多年的大躍進式的歷史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當代文化體系中一道獨特的風景。這20多年的風雨歷程映射了一個時代的轉折與變遷。承載了無數中國新時代文化知識分子們的夢想與期望。然而,這20多年藝術歷史的演變,中國的當代藝術,從邊緣走向中心話語圈的過程,也是中國新藝術從邊緣走向象牙塔的過程。國內外資本的介入,投機商人的炒做,批評家的猥瑣導致了這一新藝術圈遠離了中國本土大眾,將一場深刻意義上的新時代的藝術文化演化為一個狹隘的小圈子文化。一個時代的文化代表者應該是時代選擇的結果以及時代精神的代言者,而時代的選擇與時代的精神既是一個時代佔人口絕大多數普通的人民大眾的精神面貌、生存感受。而如今所謂當代藝術圈越來越多的“成功者”其實質上只是獲得一些組成“上流社會”的贊助人與藝術管理者們構成的小圈子的抬舉,而與真實的時代藝術感受無關,更與中國本土民眾的生存需要、審美需要、社會需要、精神需要無關。

    正是這樣一種狀態,使得今天遍地開花的藝術展覽成為了圈子裏面的鬧劇,那一個又一個在798、宋莊、酒廠等藝術區、畫廊開幕的展覽從來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勞民傷財之後雖然好一翻熱鬧,卻只是圈中的自我炒做、王婆賣瓜,離大眾生活越來越遠。中國民眾對於今天當代藝術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越來越不理解。藝術究竟是為民眾的還是為那些富豪顯貴的?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我們今天的文化知識分子重新思考與展開一場大討論的問題。

    這次展覽作為策展人,我選擇了在北京地區一些較大規模的社區巡迴展出,就是想通過這樣一種新的展出方式,讓當代前沿的藝術能夠在最近的距離與我們的民眾接觸,讓藝術回歸大眾。讓最普通的民眾都能夠看到這些優秀的藝術原作,並通過人民大眾來檢驗我們新的文化藝術是否能夠在中國的老百姓中産生真實的共鳴。毛澤東文藝路線的方向是正確的,“無論高級的或初級的,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古今中外,無論哪個國家的偉大藝術最終都要經過佔人口90%以上的人民大眾的熟知才能夠千古流傳。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曾經指出:文藝工作者的立場問題,態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工作問題和學習問題。他強調了革命文藝的“立場問題。我們是站在無産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以及革命文藝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問題,即為“最廣大的人民,佔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和城市小資産階級。”服務的問題。在毛澤東的時代,他提出這樣的主張是基於當時的中國革命形勢,其文藝路線的目的,是“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鬥爭。”在本質上是出於政治宣傳的目的,而其選擇的作為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的文藝作品是經過選擇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在今天看來,毛澤東的文藝路線主張革命文藝是為著人民大眾而不是為著剝削者壓迫者的服務的立場是完全正確的。而當時之所以這種主張與立場最終使文藝成為了為政黨服務的工具,在於當時的國家形勢下,執政黨的代表利益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利益是一致的。

    今天我們重新強調文藝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則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我們今天的所謂“當代藝術”,與毛澤東時代的革命文藝的創作立場與批判觀唸有著不同的內容。毛澤東的革命文藝是有選擇的,是為執行毛澤東領導的新中國革命的政治目的而創作的。而今天的藝術,則是自80年代新啟蒙運動之後,城市邊緣職業藝術家反映時代變遷,恢復真實的現實主義立場,自主創作的作品。藝術家在創作初衷上是不一樣的。它反映了中國社會一個新時代的特徵。這種藝術的發展歷史在時間上已經有了近30年,但是“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卻沒有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路線,而成為一種越來越脫離群眾,逐漸“洋八股”化的,讓老百姓越來越覺得無法理解的,甚至是有點蒙人的怪異的文化。

    一個國家代表其時代特徵的藝術作品,如果不能夠在它的人民中産生強烈的共鳴,而只是在那些國際筵席上成為一道民俗“春卷”(栗憲庭語)。那麼這樣的藝術作品在歷史上的意義是值得懷疑的。

    我策劃這樣的一個展覽,目的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能夠使得今天已經正在“洋八股”化的所謂當代藝術能夠在人民大眾中間得到真實的檢驗。讓那些能夠真實代表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的藝術作品能夠在民眾中得到更廣闊的傳播。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展出豐富中國百姓的文化生活,使得更多的人能夠理解今天的藝術,得到新的審美享受、獲得熏陶。

 

1   2   3   下一頁  


下一頁童振剛作品展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目耳計劃”今日美術館開幕
· 第三屆昆明創庫創意集市即將開市
· 尋訪新中國第一個"居委會"
· [專稿] 同慶北京奧運走進魅力社區
· [專稿] 北京二十二院街藝術區開街預熱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