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岳敏君作品展舉行 評論家稱市場“俘獲”藝術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23 10:50:48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岳敏君:西元3009之考古發現》熱烈開展,評論家卻批評説——

  市場“俘獲”了藝術家

  畫家岳敏君的最新展覽《岳敏君:西元3009之考古發現》上週五在今日美術館熱烈開展。岳敏君受到明星一般的追捧,在展覽現場,無數的閃光燈對準了他;而在場外,他在週末兩天的時間裏,接受了20家媒體的專訪。岳敏君説,他受到的追捧與其作品在拍賣市場不斷拍出高價有關,也説明人們開始對文化投入了更大熱情。

  一張巨幅油畫和幾組裝置作品構成了此次展覽獨特的空間展示。岳敏君還是在沿用其標誌性的形象——一張張呲牙咧嘴的“笑臉”,這一次, “笑臉”和來自宋莊、白家莊等地的皮鞋、暖壺交融在一起,而這些日常用品都被冠以了“出土文物”的美名。岳敏君説,他是希望通過這種特有的展覽方式,表達一個意思——將來會對現在有誤讀,就像我們對過去有誤讀一樣。

  ●岳敏君:我想創造電影式的明星

  許多觀眾對“笑臉”很熟悉,展覽上、印刷品上、水杯上,它隨處可見。“笑臉”誕生將近20年了,面對評論界的質疑,岳敏君依舊不斷在重復這個形象,到底是為什麼?

  岳敏君説:“這一形象近20年不變,跟我自己的理唸有關係,我是想創造電影明星式的人物。”他剛開始創作“笑臉”形象之後的一兩年,就想到它可以通過不同的畫面、不同的場景、角色進行不斷轉換。“這就如同電影明星一樣,明星可以演年輕人,也可以演老太太,但是觀眾知道所有這些角色都是這一個人扮演的。”岳敏君認為,它看似是文化符號,實際上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岳敏君説,“笑臉”這一符號還會繼續使用下去。

  “笑臉”上世紀90年代初出現的時候,類似于憤青式的形象,代表著一種反叛精神,而現在它更多出現在雜誌封面,出現在海報上,更像是一種時尚的符號。岳敏君説這種變化也是自己始料不及的。“一開始這個形像是反偶像的‘偶像’,反所謂冠冕堂皇的偶像、假模假式的偶像。社會背景轉換以後,作品本身的內容也隨之增加或減少,或者改變。”在岳敏君看來,“笑臉”變成時尚的符號,很可能是因為大家喜歡它的怪誕、邪惡。

  ●藝術符號重復出現反映創作乏力

  “笑臉”不斷重復出現,則讓評論家更多看到了當代藝術創造乏力的現狀。藝術評論家、獨立策展人朱其認為,這可能是許多畫家的套路,不同的空間、題材裏面,其藝術符號總是穿行其間。這本質上不能説是藝術創作,而是藝術生産模式,這就如同拍好萊塢大片,不斷拍系列片,不斷放入相同的文化符號。

  當代藝術創作存在一個明顯的傾向,當代藝術家往往在成功的基礎上不斷重復自己,或者重復模倣那些成功的模式。對此,朱其認為:“這些藝術家是害怕實驗失敗,怕冒學術上的風險,怕冒市場風險,害怕一改風格市場就不認了。這可能更應該看成是市場學、市場銷售規律的一個特點,也可以看作是藝術家在向市場、向流行屈服。

  ●公眾易被市場名利光環所蒙蔽

  去年底,朱其觀看了美國邁阿密藝術博覽會亞洲專場,他説,自己看到的許多作品都是中國藝術家創作的“妖魔鬼怪”。對於大部分沒有去過中國的外國人來説,許多人以為中國當代藝術就是這樣。其實,中國還有很多正面的東西沒有得到表現,這些形象僅僅是負面的文化形象,他們在西方傳播,誤導了觀眾。

  朱其認為,岳敏君作品的“笑臉”形象搞怪、玩世不恭,並不能代表當下社會的主流精神,也不能代表前衛精神。他認為,當代藝術至少應該體現文化轉型正面的東西,體現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力量,而不能總是停留在低級、怪誕的狀態中。

  至於岳敏君本人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在朱其看來,這是社會缺乏文化判斷力的表現。公眾和流行時尚,都被市場的名利光環所蒙蔽了。“岳敏君可以這樣創作,但沒有必要把他追捧成明星,更沒有必要將其當成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當成中國當代藝術國際形象的代表。”朱其説,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就變成受到追捧的文化形象,這是容易誤導觀眾的。

  而對公眾而言,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傾向,如今人們只注重市場的成功和流行,並不計較藝術的內容和內涵,這反過來對當代藝術的成長不利。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中國最貴藝術家”張曉剛:法國炒家騙走我的畫
·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 雙城的文化與魅力
· 高標自立 別具風神--高永勝
· 加德納《世界藝術史》 兩個新版本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