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莊藝術促進會的主管幹事也發現了這一情況,宋莊藝術促進會是負責宋莊外來畫家事務的社團機構。該機構上半年的調查顯示,奧運前夕宋莊的外來畫家達到創記錄的3100多人。
正是由於奧運情況的兩相對比,進入冬天以來的人數減少才會顯得更為突出。理財週報記者進入了多個畫家村落和民居探訪,發現確實有房屋已經清空。
“按照我的理解,每年冬天都會有一批畫家因為冬天天冷、回家過年的原因離開,感覺會有二三百人吧,佔宋莊藝術家總量的10%左右吧。”在中國宋莊藝術網工作的吳黎告訴理財週報記者,“但是我們沒有具體數據,因為無法衡量金融危機的影響。”
但是,一到週末大街上出現的賣畫的藝術家也讓吳黎感到絲絲冷意。當藝術家們被迫畫行畫到街上兜售來滿足最基本的吃飯需求時,沒有人可以忽略金融危機的深刻影響。畢竟,798藝術區一度超過40%的作品都來源於此處。
千人撤離傳聞調查
儘管冬天撤離是常態,但是究竟規模有多大,還是引起了藝術圈的興趣。
早在08年12月初,就至少有兩位接近宋莊藝術圈核心管理層的人士和理財週報記者談起過這一話題。“我們聽宋莊的高層説,宋莊今年冬天撤離的畫家已經超過千人。”這兩位人士先後表示。
但在宋莊,並沒有數字可以明確説明到底有多少藝術家在撤退。“大傢俬下都在説有一小半,按照這個説法,上千應該不奇怪。”在宋莊居住已經有幾年的一位藝術家告訴理財週報記者。而宋莊當地一位較為關注人口流動的公安系統人士也認為這一數字並不虛。
宋莊藝術促進會主管幹事于12月29日下午就此問題接受了理財週報記者的採訪。“外界關於走了上千名畫家的傳聞,沒有人能拿出準確的數據,這是外界的推測。當然,我們也沒有準確的資訊和調查來支援。”
按照該人士的理解,“宋莊藝術家群落的流動性一直是30%,這幾個月來了,過了幾個月又走了。”
“藝術品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金融危機對宋莊確實有影響,但衝擊性沒有那麼大,因為宋莊根植性比較強。藝術品市場沒有熱的時候,宋莊就有上千人,2006年下半年市場才開始火的時候,他們已經生活了十幾年了。我覺得對這些人影響不大,因為他們就是在這生活創作。”該人士説。
實際上,那些在宋莊生活了十幾年的藝術家如今大多數都已經功成名就,他們的作品在國際市場也都有了一席之地。在宋莊,最好的別墅都是藝術家們蓋的。理財週報記者曾與多位知名藝術家有過交流,以他們目前的市場影響力和財富,生活是絕無可能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
但是,對於那些已經走了的和即將要走的藝術家,情況卻不是一般的糟糕。“有的這一、兩年看到藝術品市場好來找機會的,估計現在堅持不住了。”主管幹事説。
實際上,當代藝術點石成金的創富能力,吸引了一批批人來此探險。這兩年帶個幾萬塊來宋莊闖蕩,成功了就留下來、不成功就走人的藝術家比比皆是。
該主管幹事説,“從現在工作室退掉的情況看,有的人可能從小堡搬到其他村子了,這下最起碼省下了冬天取暖用的煤錢。”小堡是宋莊藝術區的核心地帶,其人氣和各種配套更好,但是房租也要貴很多。
而且另外一個現象也正越來越值得重視。很多本來在城區生活的藝術家為了節省生活成本開始往宋莊轉移。“我旁邊的工廠藝術區的老闆前天告訴我,他那邊還有100多個城裏面撤出來的藝術家過來。他連節假日都沒有停工。”這也意味著,不僅僅是仍在拼搏中的年輕藝術家,一些中等層次的畫家也開始受到金融危機影響。
“22個行政村,50多平方公里,我們每半年拉網式普查一次,明年5、6月份就知道金融危機到底有多大影響了。”主管幹事説。
但是,接受理財週報記者採訪的多位藝術家都表示短期很不樂觀,“如果形勢不改變,還會繼續有人走,很難想像短期重現奧運前的情形了。”
燒不起煤球無法取暖的藝術家之困
“天價只屬於少數人。”這是來宋莊之後聽年輕藝術家們所説的最多的一句話。當F4(張曉剛、方力鈞、岳敏君及王廣義)的天價藝術品動輒拍出千萬美金的高價時,很多年輕藝術家還在為冬天取暖用的煤球犯愁。這也正是不少年輕藝術家撤離的根本原因。
黨藝説,他還沒有那麼誇張,但是年關到了,確實需要現金。“本來也沒有那麼急,可是有家畫廊本來要買幾張畫,金融危機來了,他們就沒聲音了。”在並不寬敞的工作室裏,黨藝一邊打開電暖器,一邊對記者説。其實,屋裏的暖氣並不差。最起碼,相對於那些租住在沒有暖氣需要燒煤的藝術家來説。但是,黨藝似乎還是怕記者不暖和。
“要交下一年的房租,要過年,展覽也不能老不參加,還需要一些錢。”黨藝並不避諱談這些,在此前的一次飯局中,這位曾經辭去穩定工作全心投入當代藝術的名校藝術系科班生,不停提醒自己要在藝術圈混出個名堂。
然而,金融危機讓他不得不正視生存的問題。“工作室的租金、吃飯、交際、顏料、展覽,最起碼也要10萬元1年。”算起帳來,這位每天總是在琢磨光線、色彩、意象的藝術家並不含糊。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只需要等待幾個月就沒問題了。”黨藝説,一家國外畫廊已經有了和他簽約的意向,那個時候他就不用再為最起碼的生活犯愁了。
曾做過教師的李素華情況要好一點,她的情況在宋莊屬於中等。這位主要以寫實手法描繪北方農村的藝術家,在宋莊可謂“另類”。“我也畫過抽象,最終因為個人喜歡還是回到寫實了。”李素華的這一選擇讓她在今天還能維持最基本的收入。儘管當代藝術存在一夜成名甚至暴富的可能,但是傳統的寫實更為穩定,不會大起,也不至於大落。
李素華今年上半年賣了4、5幅畫,下半年才賣了1幅,還是通過網路賣的,不過3.5萬元的成交價格已經讓她欣慰。“一年的開支沒有10萬打不住,再不賣畫就很難受了。”李素華説。
主管幹事甚至見過燒不起煤球無法取暖的藝術家,“我們也在和大家溝通,希望投資商和村民減房租,降低藝術家的生活成本;另外,我們也鼓勵發展培訓業務,給年輕藝術家提供就業機會,這樣他們1個月有2000多收入。”
“但是解決幾十個人的問題,在這麼大的宋莊根本顯不出來。”主管幹事感慨説。
“熬過去,就好了。”上世紀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盤守于宋莊的藝術家們也曾經經歷過這樣的困局。當時熬下去的那些藝術家,很多如今都已經是社會名流,黨藝希望自己也會成為其中的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