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郝光:新的藝術尚無主導者 F4時代不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1-06 11:06:44 | 文章來源: 《理財週報》

  2008年,北京朝陽區798藝術區的藝術家郝光在部落格上發出公開信,説出了798藝術區管理者的各種弊端,稱798藝術區商業化的發展必然會導致藝術家的撤離,希望政府能夠干預此事。此次“炮轟”,讓郝光再次站到了鎂光燈下,而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發源地的798將往何方則成為藝術家們關注的焦點。

  郝光正在抗爭。理財週報記者在一張出租工作室的公告上終於找到他的電話,來到他的畫室。不久前,多家媒體紛紛報道了法籍藝術家郝光批評“黑物業”,燃起了“798”的烽煙。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正是郝光為該事件創作的3米乘5米大幅油畫。在外人看來,郝光是個不識時務者,在法國生活得很好,為什麼回來 “瞎折騰”?

  身為最早進駐“798”的藝術家之一,郝光跟“798”裏的畫廊並不相熟,卻一直在為“798”的未來抗爭,同時密切關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F4時代已不再

  理財週報:你的作品好像與當前流行的當代藝術不是一路的。

  郝光:所謂的當代藝術,也可以稱為試驗藝術或者投機藝術。他們是什麼好賣畫什麼,藝術品成了商品,沒有人在畫畫了,大家都在創收。而市場上,當代藝術賣得好的實際上就是“揭露”藝術。但是光靠揭露,沒有意義。而且揭露祖先,糟蹋領袖不是我們的傳統。(指著巨幅油畫)你現在能親眼所見的,正在發生的故事才是最當代的。

  理財週報:如何理解張曉剛、方力鈞、岳敏君及王廣義他們這一批人的作品呢?他們的價值在哪?

  郝光:這一批人大都是從圓明園撤到宋莊的藝術家,大多沒有學過基礎知識。他們把需要發泄的不滿表達了出來,這是他們的原創。在當時的國內市場上只有一些體制下的作品,那些作品全是歌功頌德的,所以他們是一個突破,一下子就“冒”出來了。

  理財週報:這是否足以成為他們在市場上走好的理由?

  郝光:他們作品的藏家以外國人居多。在當時的背景下,突然出現這些“揭露”藝術,完全迎合了西方人的文化觀念。

  他們比較幸運的是,這些外國的買家,買了他們的畫,就開始去炒他們的畫。

  理財週報:他們還會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繼續火下去嗎?

  郝光:他們已經到了頂峰,這一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很多人被炒得很火,比如范增,以後會不值錢的——因為它是人為的炒作,作品本身沒有價值。你看現在國際市場上賣得火的實際上都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去的作品,並不是現在的。

  中國最好的當代藝術不是這些揭露傷疤的東西,傷痕文學只是當社會不發達、人們有抗拒心理的時候才出現的。當中國人強大起來,而你每月可以去買一張畫的時候,你就不會去買這些“醜陋”的東西了。

  “官方體制,肯定要淘汰的。”

  理財週報: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將來會由新的潮流來主導嗎?

  郝光:中國還沒有這樣的人。

  理財週報:你的意思是還沒有可以主導市場的藝術家?

  郝光:不止是藝術家,還有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管理的問題。中國政府並沒有一個體制去管理這個藝術品市場。

  過去有上百萬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可是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他們“消失”了。政府對當代藝術,或者對當代藝術品市場的指引,幾乎是空白。

  理財週報:現在的體制不能適應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嗎?

  郝光:官方體制,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起初當代藝術品市場經濟開始發展時,多是洪水猛獸,不是糟蹋國家的就是糟蹋中國人的——它束手無策了。後來,有人開始捧它也跟著捧。而實際上,管理部門應該有懂行的人來引導這個市場,建立一種藝術體制,然後鼓勵藝術家去創造。但是現在它一頭霧水什麼都不知道——這是今天最大的問題。

  郝光簡介:郝光,著名法籍華裔畫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現代西洋油畫代表人物。17歲師承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著名的油畫家何孔德先生學習西洋油畫。1986年,郝光受法國最大的文化公司FNAC之邀,去法國進行文化講座及展覽,同年9月進入法國馬賽高等美術學校進修。1989年在法國普羅旺斯創立《光畫廊》,1990年在馬賽市創辦由當地政府贊助的《亞洲之光》文化藝術交流中心,2003年10月回國,在北京朝陽區大山子藝術區(798工廠內)創建了“郝光工作室”、799藝術空間。代表作有《17年的普羅旺斯》主題畫展等。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世界華人平面設計大賽特別賽公告
· [專稿]2009亞洲藝術高端市場博覽會開幕現場
· [專稿] 藏嬌——2009新春版畫藝術節
· [專稿] Yang Gallery 展覽
· [專稿] 《紙---一個開放的領域》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