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拍賣市場內地與香港差距縮小 第二代藏家崛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2-22 09:38:01 | 文章來源: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2008年的秋季藝術品拍賣伴隨金融危機進行。悲觀、緊張與不確定,曾經是大多數藝術市場參與者共同的心態。從蘇富比、中國嘉德引領的第一波市場浪潮,到佳士得及北京各大公司的拍賣,延伸至上海朵雲軒和西泠印社為代表的壓軸登場,攜手金融危機一路走來,善於學習的藝術市場參與者們已經逐漸擺脫心理“陰霾”,各個藝術門類的市場行情更趨明朗。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於全世界經濟版圖有著怎樣的影響尚不得而知,但對於現階段的中國藝術市場而言,卻是一次重組的關鍵機遇。

  第二代藏家正在崛起

  “在外界環境不利的狀態下,更能誕生偉大的收藏家。”西泠印社拍賣總經理陸鏡清以近代海上收藏家錢鏡堂為例説明當下的歷史機遇。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僅有15年曆史,較早進入的人們大都抱著投資、投機心理,房産、證券及其他高利潤領域的人佔到相當比例。金融危機直接導致這些人的財富縮水,影響了其買入藝術品。陸鏡清表示,對於正在崛起的“第二代藏家”來説,現在是建設自己收藏體系的大好時機。而另一方面,換手的過程為中國藝術市場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陸鏡清認為:“他們有著先天的優勢,具有更高的文化修養和開放的觀念,更為重要的是,‘第二代藏家’所認識的藝術品價值起點較高。”

  在2005年前後的藝術拍賣市場高峰期,藝術品真偽曾經是買家們關注的焦點與媒體的話題。時至今日,當某專業媒體再度推出書畫鑒定的大型專題時,上海敬華拍賣總經理曹向東有感而發:“國寶級的鑒定專家越來越少,市場專家卻越來越多。”無論是出於怎樣的目的跨入藝術市場的人們,在國內外拍賣會“白刃戰”的過程中鍛鍊著自己的眼力與見識,拍賣會上“撿漏”已經越來越困難。購買者水準的提高使得針對真偽問題的略顯初級,而真字基礎上對於精品的共識往往以高價成交告終,這一點在近現代書畫領域最為明顯。

  內地與香港差距縮小

  香港對於金融危機的反應更為直接,當全世界的富豪面臨財富縮水時,購買頂級藝術品的心情也就喪失了,這使得香港兩大拍賣公司2008年秋季拍賣受到極大影響,在古董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比較有趣的是,在香港佳士得之後,北京幾家公司相繼舉槌,在瓷器雜項拍賣中卻有著不錯的成績。

  頂級拍品的角逐可能只在幾個人之間展開,其間有一兩個人缺席便會對價格産生較大影響。近現代書畫的交易原本就集中在內地,而這一季古董和古代書畫方面的人氣內地也要好于香港。北京保利和匡時的瓷器雜項拍賣現場均有著不錯的氣氛,保利所推“菊採東籬 日本珍藏重要明清陶瓷”專場有著較高的成交率。一位古代書畫藏家,在佳士得購得7件古代書畫精品,差不多都比自己的心理價位要低1/3。在匡時古代書畫拍賣中,他也參與了多件作品的拍賣,最終卻只買到兩件。

  這説明瞭國際買家在金融危機中退位,內地買家就近活躍拍賣市場。內地拍賣公司以回流等各種方式豐富市場,資訊的便利使得一些流通性較強的藝術品不再依賴於香港市場。就當代藝術而言,香港兩大公司具有更為國際化、亞洲化的視野,但在古董、古畫等方面卻不再具備那麼強烈的標誌作用。

  拍賣公司行業地位大挪移

  “亂世出英雄”或許在任何危機下都能行得通。2006年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的整體低迷被很多公司看作機遇,並最終確立了行業地位,金融危機則被有的經營者看作是更大的機遇。藝術市場的諸多弊病在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有著更為直接的體現,並實現了提前整合。在上一波的市場高潮中,或志得意滿,或鬱鬱不得志,或引領潮流,或尾隨其後,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藝術市場有了推倒重來的可能性。原本的旗艦,曾經的標桿,在新的開始時,都需要看清自己的地位,而後來者卻是有機會趕上甚至超越。

  這種現象從南北方拍賣公司的差異中略見一斑,“今年春拍之前,上海和浙江一些公司的成績從數字來看僅是北京某公司的一半,但今年秋拍北京一些拍賣公司的成績大幅縮水,再看這些所謂的數字,已然沒有差別了。”一位經營者如是説。實際上,買家們並不十分關心所謂的成交額和排名,不論這些數字是否真實,拍賣公司的大肆宣揚都帶有炒作之嫌,無論是公司品牌還是整個行業均無正面作用。

  在藝術與市場的專業眼光,較高的服務水準及不斷的宣傳推廣之外,拍賣公司的行業地位還取決於品牌效應,而所謂的品牌也可以説是一個公司個性化的東西與風格特色的體現。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2008•中國設計師高峰論壇
· [專稿] 物是:當代藝術中的物主題
· [專稿] 陳丹青、馬可魯、馮良鴻畫展
· [專稿] 水色:當代水墨藝術展
· [專稿] 失勢-攝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