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缺乏的圖像——“格差”當代藝術的雙重視角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8-25 10:39:55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陳衛閩《回家5》 布面油畫 180×150cm 2007


  從眼睛睜開的剎那,視覺在光的應允下獲得了認可,並開始習得觀看之道。然而眼球何以在藝術家的眼眶裏所應照的世界異於畫布上手的各種形跡?藝術家依據什麼描繪了客觀自然?藝術何以能成為藝術呢?如果我們簡單的用藝術家的視覺異於常人,藝術家的眼睛經過訓練,藝術家擁有卓越的技術等方式來尋找問題的答案未免太過匆忙。我們且放慢腳步,從觀看思起。何為看?看意味著什麼?看乃是用視線接觸外界,接觸便意味著距離;因此看乃是對距離的默認。那麼觀又有何指?觀意指情且擁有態,觀同時伴隨著傾斜,傾斜的前提乃是感動;因此觀是感動的靜默。藝術家在感動的靜默中等待繪畫所期待的色彩,繪畫從自身回應世界缺乏的圖像。眼睛讓繪畫把世界缺乏的圖像變成可見者,無論具象或抽象,藝術家都是發現並揭示可見性之謎而非不可見性。沿著這樣的道路我們慢慢走啊!觀看此次展覽的藝術家的作品。

  初看李新建的繪畫是親切而感動的。親切的是他紮實的學院派功底讓人回想起這種嫺熟的技巧所帶來的視覺愉悅;感動的是這種象徵式的色彩所顯現的並不是個人式的夢,而是真切的對青春成長的共鳴。他的作品《大章魚》雖然描繪的自己的長子,然而這並不是他個人的故事,而是所有人的。這件作品顯示了作者對青春和性的關注,心懷夢想的赤膊少年滿臉甜蜜的笑容,步伐堅定,心懷喜悅的向碼頭奔來,背後潛在的危險似乎淡化在這少年的心頭。這讓筆者想起了蒙克《青春期》中的少女對性既渴望而又驚懼的面孔。藍色夢的海洋預示的不可知的未來,棧道的彼岸通向何方,少年喜悅而來是否會憂傷而去。旁邊潛伏的章魚就像少年身後柔軟的女性一樣,偽裝且暗藏危機。也許女孩柔軟的觸須會吸附無知少年的癡情也會刺痛少年的心。這略帶憂傷的畫面既是作者早年從理想主義的西藏出走留在心間的那一絲懷念的情愫,又是此時對長子青春成長的不安。這情至深至切!

  羅發輝的繪畫是聲音不能到達的地方,儘管他畫面中多是漂浮的物體,你卻很難感覺到速度的存在。他的繪畫試圖強化傷痛帶來的美和安全的感受。這種近乎哲人的敏感在他去彩的畫面上表現得淋漓精緻。我一直都不以為羅發輝的繪畫是應和了花在生物學上的意義,或者花作為性的符號在中國傳統文學和繪畫上的努力。他曾經寫到:“我最難忘的並非城市的美好回憶,而是它夠深刻,就像紋身,會覺得痛,但這種痛本身讓人難忘,甚至還會因為皮膚擁有了記號而感覺實在。”他的繪畫是心靈的觸須在抽空的身體內,沿著身體的內壁舔舐肌膚沒有修復的傷口,有一絲疼痛但卻美好。他對外部世界的觸摸和觸覺式的體驗方式對自身記憶的回應;閉目自省的在記憶的層面上對傷痛懷念。儘管他的繪畫有浩渺的空間,有運動的肢體,然而卻寂寂無聲。

  楊述的作品往往被認為是表現主義,抽象,然而筆者並不茍同。在筆者看來,楊述是精神無家可歸的浪子迷失在歸家的途中,他並不企圖找到一條正確的歸家的路。他作品中狂躁的色彩強烈的對比並不是對精神無家可歸撕心裂肺的吶喊,也不是拒絕歸家盲目的凱歌。他作品中所透露的自動的形狀是洋洋自得的自我在夢境中漂浮的陶醉,他的畫是精神的自我迴圈,是安靜平和的。他書寫的詞語正從潛在的意圖道説作者所經歷的思想之路。其作品《無題2008 25 號》中的詞語fuck animals,display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整幅作品一切不辨之形的原態。fuck animals顯現出囈語之人原始本能對身體的過度消耗,身體快感上的自我陶醉。這種自信的陶醉使得他從窺淫癖的角色向暴露癖轉變,這種轉變可以在display上得到印證。在畫面上方左右兩角留下的看似無關的詞語,無法掩蓋本質上的邏輯必然。在繪畫過程中這種消耗需要作者迅速移動的手跡,所帶動的身體的姿勢和呼吸,來呼應由這個詞語所引起的幻想,而這一切又是在窺視中完成的。即是繪畫的活動在被觀看中進行,且在表演中完成,作者的繪畫活動的兩面性成為一個必然結果,是手勢,機能,呼吸完成行動的結果。在完成之後進行自我填補,進入下一次迴圈。他試圖強化圖形詞語的距離對意圖的掩蓋,然而道路必然存在於通向意圖之路,在掩蓋的時候卻落下了一大堆證據。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馬軻個展開幕現場
· [專稿]《北京798:中國變革中的藝術、建築與社會》新書發佈會現場
· [專稿] 閃視--“無學術,不展覽”
· [專稿] 這是亞洲?
· [專稿] 趙波個展-“與流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