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曹俊的畫與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8-25 10:36:45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曹俊是一位寓居紐西蘭的中國畫家。所畫能工能寫,題材多樣,而鍾情于荷花。中國畫家的題材選擇各有其因,均與心性與喜好有關,曹俊選擇荷花是因為荷花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這就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格,所以,文人們往往借此抒發情懷,寄寓比興。而作為心性的寫照,曹俊更多的是以荷花作為自己處身立世的榜樣,這正是中國花鳥畫所特有的文化屬性。曹俊的畫在文化立命的基礎上,融合古今;他著力於現代性的表現,使筆下的荷花呈現出異樣的神采——斑斕的清,意象的韻;風動的神,雨打的意。

  中國的畫家歷來對“文”都特別重視,因此,形成了中國繪畫中特有的文人畫,這種繪畫中的文野之別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特殊現象。中國繪畫中的這種“文”的特色,為審美增添了繪畫之外的許多豐富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是世界其他國家的繪畫所少有的。作為一種傳統,從元以後,畫家們不斷將“文”運用到畫中,使中國繪畫煥發了“文”的神采。直到20世紀,在新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繪畫自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人們對於畫面中的“文”的感覺絲毫沒有減弱。人們總是希望像唐代畫家王維那樣,以“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文”的境界去表達自己的心聲,表達自己對繪畫的感覺,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可是,現實的世界畢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畫面中的“文”的感覺卻在日趨減少,“現實性”的表現在現實的功用要求下,與“文”的清賞發生了矛盾,“文”的退讓則在情理之中。

  儘管這樣一種藝術的方式在現代文明的進程中不斷衰減,甚至已經處在當代中國繪畫的主流之外,可是,有許多畫家依然迷戀于這種“文”的情境。曹俊雖然年輕,但是,他生於“揚州八怪”這一獨特的地域文化圈之中,地域文化的熏陶以及所受的教育,使他沾染了與生俱來就這種文氣,從這一點上來説,他是幸運的。因此,他從學理工轉學繪畫,並沒有讓人感受到苦痛,相反,卻在一種自我的滿足中表現出精神生活的飛躍,也讓人感受到了生活品質的提高。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轉折。他的轉學繪畫的初期,也像許多文人畫家那樣處於業餘狀態,所表現的也只是中國畫中獨有的文化感覺,然而,久而久之,他又像許多畫家一樣進入到了專業領域,這又是他此前難以想像的。

  中國的畫家從東晉的顧愷之開始,就不斷記錄自己對畫的看法,所以,豐富的中國古代畫論表現出了歷代畫家為藝的方式以及不斷的努力,古代畫論的方方面面在累積中顯現了中國畫的博大精深,所以,後人不斷去注解前人,今人不斷去詮釋古人,也就形成了畫論之學。雖然,曹俊的畫歷不長,但是,他幾乎是沿著傳統文人畫的發展脈絡前行,他在繪畫之餘研習書法、詩詞,同時,還把繪畫過程中的許多感覺和體會記錄下來。他在紐西蘭《先驅報》所開設的專版中,用非常淺顯的語言闡述了比較深厚的中國繪畫的道理,如同外文的翻譯。毫無疑問,在一個英語國家,以母語文化的思想來闡述中國繪畫的藝術精神,以母語的語匯來敘述中國繪畫的獨特風神和表現技巧,是有相當難度的。

  與中國的畫家所不同的是,他必須要考慮到他所面對的特殊的接受對象,因為他生活在紐西蘭,身邊是一些皮膚和眼睛的色彩都有別於國人的人群。作為外國人的他,曹俊在英語文化圈中談論中國繪畫,既要考慮到文化的傳承以及中國文化固有的特點,同時還要顧及到中國文化在海外流傳過程中的許多障礙,這些障礙在20世紀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幾代人都遇到相同的問題。曹俊面對中國繪畫在海外傳播的問題,不僅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而且選取了能夠反映中國畫本質規律的某些重要的點。曹俊不遺餘力的通過他的文字,來解説中國繪畫的本體精神,也是他多年研究後的一些心得。而他更多的是以“答疑”的方式,為他身邊的外國人了解和認識中國畫“解惑”,這之中包括潑墨、包括中國畫的材料、用筆、程式,以及中國畫創作中的“控制”等。還有類如“中國畫的創新”、“中國畫的模糊”等一些理論問題。這些中國畫的問題有著因人而異的理解,也有著具有共性的一些原理,尤其是在當代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其中的一些問題已經被人們所忽視或者被創新所異化。然而,曹俊在其實踐的基礎上,把自己的體會上升到一種文字的形態,去解釋中國繪畫的一個當代性問題,比如他在《潑墨要旨》中論潑墨:“不僅僅是把調色盤裏的墨、色傾倒在宣紙上,以大筆濡墨或色在宣紙上揮寫也是潑墨。好的宣紙與墨、色在水的作用下會幻化出迷人的藝術效果。潑墨應是在畫家控制下的放,是別樣的性情抒發。它可以結合其他多種筆墨手法而形成以潑為主的作品風格。然而,潑墨、潑彩所用的材料非常講究,不是一般的顏料就可以拿來便用的,墨與色含膠的多少應由畫家本人來選擇。畫家也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筆墨實驗,才能在潑墨、潑彩之前對效果形成預見,從而減少盲目性。”曹俊的這些文字中雖然沒有十分高深的學理,可是通俗易懂的論述正好像小中見大一樣,反映出了中國繪畫中的許多根本性的道理。而這之中的闡發又對應了他在荷花之作中的潑墨和潑彩,顯然,沒有創作的體會融入到理論的探索之中,沒有理論的認識深入到創作的實踐之內,都難以成全曹俊。

  收錄這本文集的都是曹俊近年來的專欄文章,從整體上看,這些文章並沒有構思一個中國畫理論系統的框架,也沒有按照一個框架循序漸進,而是通過點點滴滴的相互關係,反映出了中國畫整體框架中的主要內容。在這些有感而發的文字中,我認為最為可貴的是他能夠直面現實,他沒有像美術史學者那樣用現代的文字去解釋古代畫論中的原理、方法,或者是追考一些玄學的概念,而是基於他的中國畫創作的經驗,以及他對於當代中國畫發展過程中相關問題的思考,去研究和探討繪畫的審美與現實的關係。如在《維護程式》一文中説“維護程式,並不是要藝術家在程式面前卻步,相反,藝術家對程式的每次懷疑與挑戰都有可能給程式增加新的內容,從而使程式更具時代性。程式是活的生命體,中國畫程式古老而年輕。”他的這樣的論述,又好像是在解釋自己的創作。

  作為一位畫家,能夠在繪畫之餘不斷思考問題,並形諸於文字,這在當代中國畫畫家群中是難能可貴的。生活在紐西蘭的曹俊,他的文化擔當顯現了一種責任心,這就是將中國的水墨畫藝術弘揚到海外。他用他的這些文字去解釋中國繪畫,使得許多外國人不僅能夠看懂中國畫,而且能夠喜歡中國畫,因此,當這一本文集出版的時候,作為最先拜讀過這些文字的一位讀者,我還是願意寫下一些讀後的感受,以為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雪景與風景——章劍個展
· [專稿]馬軻個展開幕現場
· [專稿]《北京798:中國變革中的藝術、建築與社會》新書發佈會現場
· [專稿]2008東亞視覺藝術展開幕現場
· [專稿] 閃視--“無學術,不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