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德國繪畫回望:從浪漫主義畫派到格哈德·裏希特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7-15 11:34:04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2008年 5月14日到7月2日,作為中德文化年交流項目,由中國美術館和德國德累斯頓國家美術館、柏林國家美術館、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繪畫收藏館以及弗裏德爾?布爾達美術博物館聯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兩個重要展覽:"靈動的風景:穿越德意志藝術時空"、"格哈德?裏希特藝術展1963-2007"。118件作品擺滿了美術館三層到五層的展廳,這是德國三大博物館首次聯合在中國舉辦重要的德國藝術展。


  德國繪畫的浪漫主義傳統

  弗裏德里希被公認為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繪畫藝術的先驅,尤其是在德國藝術史歷程中,繼文藝復興時期的丟勒、荷爾拜因、格呂內瓦爾德、克拉納赫、阿爾特多費爾等藝術家之後,他成為在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的代表性人物而載入世界美術史。浪漫主義藝術作為一個藝術思潮,在19世紀藝壇居主流位置。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浪漫主義有不同的表現,而德國浪漫主義藝術以其重視宗教體驗和沉思、幻想,以及它的神秘主義趣味與其他地區的浪漫主義,特別是法國的浪漫主義産生明顯區別。這也是新近美術史研究專家的興趣所在。他們對長期被淡化的中世紀哥特藝術傳統進行梳理,從不同的視角對主流美術史體系進行闡釋,試圖在文藝復興的藝術傳統和發展線索之外,重新審視一種注重象徵、意義和幻想的藝術傳統,並被歸類為"北方浪漫主義傳統"。

  從弗裏德里希和其他一些德國浪漫主義的繪畫可以看到,北方浪漫主義者的藝術特色,突出表現為對某種繪畫題材的特殊偏好。他們疏遠人的形象和人的故事情節,而以現實世界的一些標誌性事物作為象徵物,以傳達和寄託他們奇幻的想像與虔誠的信仰。他們喜歡描繪建築和自然景象,那些廢棄的教堂、毀壞的古老建築,那些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又高又尖,像在夢中出現的那般輕靈和通透,像是具有擺脫地球引力的夢幻性質,以引起人們對遙遠歲月的懷念--不是古羅馬而是中世紀騎士幻想的傳奇故事。大海、荒野、月亮和夜晚是最常出現在他們作品中的物象,他們以此表現人們對自然無限能量和原始創造力的想像,在無限空間中將人們置於宗教意蘊的神秘邊緣,以引起一種神秘體驗。他們對墓地、靈柩、十字架之類物體的描繪,傳達著他們對生命終級的思考,那是中世紀關於腐朽和新生的超越象徵。崇高的山嶽和偉岸的橡樹,往往與十字架、哥特式教堂組成宗教與自然的合一象徵,不再以具體基督和聖母形象來象徵宗教,而是化自然事物為象徵。來中國展出的弗裏德里希作品《兩個望月的男人》、《窗前的女人》和《秋日石墓》,這些都是弗裏德里希浪漫主義的經典作品,它們詮釋了德國早期浪漫主義藝術的宗旨"畫家不應該只畫眼前所見,而更應畫內心之所見。如果他心中無物,那他就應該終止畫眼前之物"。在《兩個望月的男人》中,兩個身著"古德意志裝"的男人站立在一座小丘上,背對觀眾,面向半空升起的明月。畫面疏影朦朧,具有中國宋畫的意境。但畫中顯示的人與自然的關係顯然更具有德國文化玄思和神秘主義的特點,它體現的是關於經驗和超驗的關係,並期望如何通過自然的呈現來追求超自然的無限,表達了浪漫主義者內心的深刻矛盾。一方面面對現實世界的變化明知無法超越,而在精神上卻回避此岸的現實人生去希求不可得的彼岸無限,而這個彼岸虛無縹緲,失去了寄託的偶像只能借助於自然和人文歷史的遺跡去幻想,而自然和遺物的多變以及模糊的含義,就給德國浪漫主義罩上多神論的玄虛的光環。

  德國的浪漫主義繪畫也有不同的傾向。如弗裏德里希的朋友和學生卡魯斯、龍格以及追隨者約瑟夫?安東?科赫、卡爾?弗裏德里希?辛克爾、恩斯特? 費迪南?奧默等人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德國浪漫主義特徵。而另外一些畫家,在畫面表現手段上更具有自然主義的傾向,而與純粹的自然主義還有明顯距離。比如路德維希?李希特的作品,看上去好像描述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故事,但實際仍用浪漫主義的比喻和象徵手法。來展的李希特作品《黃昏》、《清晨》被有些學者視為自然主義作品,但是從李希特作品中的比喻和圖像的脈絡看,仍然和浪漫主義如出一轍。《黃昏》描繪了一群人物向山上走去,畫中人物頭頂豐碩的果實,有的穿著禮服,象徵人生旅途,而黃昏意味著人生向著生命終點前行。《清晨》是描繪下山的一群人,近景的一位婦女正在山泉邊取水,水是洗禮的象徵,與"清晨"組合為生命新生的寓意--從黃昏到清晨,從清晨到黃昏,生命就是如此。週而复始。值得關注的是,兩件作品還有另外的名稱:《希維特拉》(黃昏)、《阿瑞希亞》(清晨)都是義大利的地名,表明作者是根據對義大利的回憶以及感受,將他的人生寓意和想像結合一起,顯示浪漫主義風景畫所具有的特點。他的另外兩件作品《在易北河上行船經過驚愕石》、《彩虹下的風景》,也有一種"在路上"的意味,前者利用渡船和不同年齡段以及不同身份的行人來喻指人生的旅程和祈求;後者風景中留有更多象徵《聖經》的內容,如牧羊人,羊群,母親和嬰孩,荒野等意象明顯而具體。畫中有一背行囊,拄柺棍的旅行者以及天邊懸挂的彩虹,突現李希特人生"在路上"的宗教寓意。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尹俊油畫展
· [專稿] 東遊記——展覽現場
· [專稿] 2008馬曉春攝影展開幕現場
· [專稿] 長征資本Ⅲ- 視覺經濟
· [專稿]李在三個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