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書法的日常境遇與書法的時代挑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6-02 16:25:05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下 篇

  以上對書法藝術在今天所處的社會境遇,特別是在都市日常生活的境況作浮光掠影的描述。接下來,筆者則希望對書法藝術界及其周邊藝術環境發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5 書界弊病

  書法界的事情,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1994年,筆者曾發表《當代中國書法散議》一文(載《書法》雜誌編《書法評論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10月),明確反對書法家成為職業的傾向,反對所謂的種種書法理論及體系的膨脹,反對書法理論家的存在依據,更反對人們為了爭奪“地盤”的需要,將書法藝術獨立於中國繪畫體系之外。十多年過去,我更加堅持自己的觀點。

  當年六十年代,沈尹默等上海一批老書法家在上海市政府領導的支援關懷下,成立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這就是書法家協會的前身),讓書法家成為一種職業,在計劃經濟時代確實是保護了這門傳統中國藝術的延續和健康發展,並解決了一些解放以前就出名的老一輩藝術家的正常生活問題,在當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在市場經濟佔主導地位,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原本保護書法藝術的組織機構已經難於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甚至成為書法健康發展、多方位拓展的某種無形阻礙。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各級書法協會和組織自改革開放以來,會員隊伍不斷壯大,機構疊出,報章雜誌紛紛,各種展覽活動之聲勢不可為不浩大,但幾十年來我們的書法水準總體上卻在不斷下降,藝術的趣味也越來越低下,作品的品質粗糙,與前輩們相比分明矮了一大截子,前景堪憂。因此有前輩學者曾不無憂慮地表示,書法藝術這一古老文化瑰寶在“繼承”、“創新”、“弘揚”、“繁榮”的幌子下,如今只存皮相,精神俱傷,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滅頂之災,這絕非危言聳聽。

  關於書法界的諸多弊端和混亂,近來有許多文章揭橥報章,如斯舜威的《當代書法十病》、老城《當代書法十大惡俗》以及曹工化《如何面對喪失文化身份的中國書法》等文字。最近,學者陳履生發表《人人都是書法家》一文,對書壇的某些醜惡現象予以無情挖苦,文章説:

  “人人都是藝術家”,“人人都是策展人”,或者“人人都是”什麼,已經成為當今藝術 界的奇觀。雖然這一説法並不像所説的那樣真是人人都是什麼,只不過是説從事某一方面事情的人多而已,可是,“人人都是書法家”,幾乎是客觀的現實。在當今藝術的各個門類之中,只有書法的門檻最低,只要有成為書法家的願望,繼而膽大一點,敢於將自己稱之為書法家,那麼,就可以美其名曰“書法家”。過去説只要能寫字就可以成為書法家,今天,即使不會寫字,也可以成為書法家,因為現代書法就不以寫字為基礎,寫的是不是字並不重要。由此,書法家的普遍性就在情理之中。(《美術報》,2007年9月1日)

  其實,這種情形並非個別。兄弟單位畫院、美協同樣弊端叢生,面臨很多困境。最近,老畫家吳冠中發表《“獎”與“養”》一文,直指要害,引起人們熱烈爭論。他認為,人工難於培養出高品位的藝術家,對於文藝工作者應該採取以“獎”代“養”,以獎作品代替養作者,“將養‘作者’、‘協會’的皇糧收回,轉用於獎,獎作品,獎傑出的作者,獎傑出的某個展覽或作出了成績的某個協會,收購作品,多建美術館,讓真正優秀作品必有出路,作者只許為創作奮鬥,流血,付出身家性命,毋須向協會、畫院尋求進身之階”,老畫家一針見血地指出官方協會的弊病,“協會這種學術性的民間團體應在公平的條件下互相競爭,國家指定一家認作官方,反倒提供了官僚機構的溫床,其弊其害已有目共睹。許多許多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工作者不能也不願入官僚式的協會,協會又豈能包攬作者們的活動?”(見《文匯報》,2007年7月18日)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月亮河“六一”兒童節特別活動
· [專稿] 首屆“值得買”藝術薈
· [專稿] 身體·想像·生存空間
· [專稿]“宇宙”展覽
· [專稿]盡我所能,重建希望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