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水墨媒介的當代轉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4-10 09:41:50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你認為水墨畫提當代性有意義嗎?舉例説明哪些水墨畫家的作品具有當代性?他們怎樣在作品中體現當代性的。

  我沒有研究過“當代藝術”這個詞彙究竟什麼時候代替“現代藝術”而在西方廣泛流行的,據我熟悉的西方學者介紹,一般認同以“達達”作為分界線,但我們看的許多版本現代藝術史,也把達達以來的藝術潮流統稱為現代藝術,而且,我知道一些學者至今認為區分現代和當代沒有意義。“當代藝術”這個詞在中國很晚(90年代之後吧)才流行,“八五新潮”大家還叫現代藝術。事實上對於西方,當代藝術代替現代藝術而流行,那是對藝術本身在價值判斷上的一種重新界定,就像現代藝術是針對19世紀的寫實主義而重新界定藝術觀念體系一樣。當代藝術是一種與藝術觀唸有關的新的價值準則,在乎的是不斷更新媒材和語言模式,只要能表達自己,藝術幾乎無禁區。當代藝術只説他是藝術家,而不強調他是一個畫家,一個雕塑家,一個攝影家。看一件藝術作品,也不把畫種的“行業標準”作為評判藝術的標準。如一張油畫,他畫得有沒有傳統油畫味道,不再重要,造型準確與否,也不再重要。要看的是,這張作品是不是提供給觀眾一種與當代人生存有關的新感覺。所以一些當代藝術家往往不局限某一種媒質,某一種畫種,或者今天畫油畫,明天可能作行為。

  事實上,當代藝術在中國,不像西方那樣是以一種藝術觀念的價值認同呈現的,而是被劃分成一個個社群──“圈子”,或者説它是以一種語言系統或者媒介系統為基礎的一個個創作社群,如水墨畫界,雕塑界,甚至版畫界等等,而當代藝術是被作為一種語言媒介的類型平列在這些創作社群中的,就因為它和西方主流藝術的關係而被單獨劃分出來。其原因在於歷史──語言媒介傳統的不同,造成了中國文人水墨畫傳統、寫實主義傳統和1970年代末乃至1930-40年代引進的西方現代、當代藝術三重傳統並存的現狀,同時在這三重傳統的籠罩下,也形成三足鼎立的藝術家社群的局面。其一,寫實主義畫家主要集中在藝術院校,而且迄今為止,中國所有的藝術院校基本被寫實主義的教育模式統治著。其二,國家的各級“國畫院”體制,是水墨畫家的主要集中地。而現代水墨作為當代藝術的分支,有時和現代、當代藝術界一起活動,由於它的媒材關係,有時也和水墨畫界一起活動。其三,現代、當代藝術社群,基本由年輕和自由藝術家組成。事實上,多元並存,以及各玩各的,已經成為中國藝術界的基本現狀。多元並存的意義還在於,中國古代文人畫傳統,西方寫實主義傳統,西方現代、當代藝術的傳統,除了它的語言媒介意義,它們各自所包含的文化和審美意義,在中國,這三重傳統或多或少、時斷時續地在文化藝術情境中起著作用,當代藝術的營養可能來自中國文人傳統,水墨畫可能從當代藝術中吸取了營養,而近幾年從寫實主義轉換成當代藝術的例子,更是明顯。所以,對於中國的藝術界,當代藝術的意義變得比西方更複雜了,所以我主張使用“當代性”這種價值判斷的概念,來代替“當代藝術”的概念,同時也是放棄中國藝術現狀中僅僅“和西方主流藝術直接關聯的當代藝術”的那種意義。

  因為,據查“當代”這個詞彙的拉丁文詞根是時間,就是説,當代藝術就是藝術家對當代人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感覺的關注。照這麼説,任何時間段的藝術家對人生存感覺的關注,及其對相應表達方式的探索,都是當代藝術。年輕的法國博士顧磊克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論文,曾經就當代藝術作過詳細的理論上的探討,可惜此文沒有中文翻譯,他根據西方最新的藝術理論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在12世紀就有了當代藝術。宋代文人畫的出現,正是區別院體畫,創造出一種新的語言模式,而重新界定了藝術的價值標準。但在以後的時代,水墨畫筆墨程式的陳陳相因,不但背離了文人獨立和創造的精神,而且,也成為“五四”思想家反文人畫的主要原因。一向以獨立、自尊和清高自詡的文人精神品格和風骨,在現代“中國畫壇”已經丟失殆盡,尤其在走穴的風氣中,俗不可耐的畫工們翻來覆去變化著不同的構圖,畫的卻是同一種題材,同一兩種人物,同一個山頭,同樣的蘭花或者竹子。只要有人買,就不斷地製造。論尺寸,論名氣,論頭銜,唯獨不論有沒有感覺。我們強調水墨畫的當代性,就是強調水墨畫中的獨立精神品格和創造性感覺,以及文人畫或者水墨畫傳統在今天轉換的實例及其可能性。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迪奧·羅傑個人藝術作品展
· [專稿] 劉芯濤油畫展
· [專稿] Galerie Laurent Godin
· [專稿] 南韓藝術家韓効昔先生個展
· [專稿] 阿特塞帝畫廊版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