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空間:城市建築再定義

時間:2017-11-13 08:44:55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國際>

沒有人知道這個建築有什麼用:東大門設計廣場(Dongdaemun Design Plaza),圖片:Alamy

為期兩個月的首屆南韓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于2017年11月5日正式結束。本次展會以“即時共有空間”(Imminent Commons)為主題,探討了共有空間對於城市的意義。本次雙年展的重點之一,是對已有的建築設計進行改造和再利用。這一項目的出現,為人們今後提供了更多思考日常生活與建築設計關係的素材。無論是由知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的東大門設計廣場,還是“空中花園”上種類繁多的植物群,首爾用著自己的方式向自己、向世界展望著未來。作為南韓的首都,首爾也借著這次機會,回顧和彌補自己過去所犯下的錯誤。

人們常説,在世運商街(Sewoon Sangga)裏可以找到製造一艘“核潛艇”的所有材料。這條貫穿著首爾市中路區的商業街將建築學與生態學結合在了起來。它曲曲折折,形似巨廈。這條將近1.6公里長的商業街卻又好似一支由大群汽輪編製成的“護航艦隊”,這也就難怪人們為什麼會有開頭的説法。對於這種説法其實還有另一種詮釋,那就是在這條街上幾乎什麼都可以買到。在密密麻麻的商鋪間,有人拿著切割機切割著厚厚的金屬板,還有的人在焊接鋼管。在二層的商鋪,銷售著各色的鏡頭和監控探頭。還能時不時聽到工人焊接電路板的聲音。這裡的一切就像是萬花筒一般讓人眼花繚亂,這裡面甚至還有花農在和代理人談著生意。有賣音像製品的,更有售賣假冒壯陽藥的。

這個建築群由建築師金壽根(Kim Swoo-geun)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設計,這一設計在當時也一度成為南韓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之一。整個建築群恍如一個獨立的小世界,提供了包括住房、辦公、商業、餐館在內的各種服務。同時還設有學校、旅店、護理中心和影院等設施。在其他的文化娛樂方面,建築群中還設有圖書館。適合不同宗派的各式教堂和各種空中運動場也分佈其中。所有的一切都在日夜不停地運作著,就好像是動畫電影中的煉金工廠一樣,不斷地發出嗡嗡聲。

從上方看,世運商街的水泥屋頂連成了一條線,圖片:Oliver Wainwright

用建築師的話來説,這處建築群就像是一艘浮在首爾上空的飛船。水泥外墻在風雨中裸露多年。商販在這裡兜售著各種情色商品和山寨影碟。非法行為也時有發生。意為“傳遞正能量”(Erecting Good Energy)的世運商街也因此一度被選為首爾“最醜陋的建築”。要不是因為附近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文化遺産之一的宗廟(Jongmyo),世運商街大概早就被新的建築所取代。一名致力於賦予巨型建築以生命力的建築師曾這樣評價道:“世運商街的存在是一次整個城市所做出來的無聲抵抗。它消除了街道巷口的構造形式,並將自己與整個首爾割裂了開來。”

世運商街的電子用品單元,圖片:Oliver Wainwright

現如今,新修建的高架橋將建築群的兩部分重新連接在了一起。人行天橋上開設了各種小商店,新的設計部分也因此更加融入整個舊環境。新開的比薩店也在不斷吸引著街上的行人前來品嘗。與以前相比,這裡的一切都在變得更好。地下的鍋爐房裏甚至還有新奇玩意:機器人作坊、3D列印體驗館,各種事物應有盡有。世運商街的“重生”僅僅是本次首爾城市建築展的“復活項目”代表作之一。據策展人裴炯敏(Hyungmin Pai)介紹,本次雙年展旨在推出更多創新項目。這些項目不應局限于設計領域,更應關乎展覽之外的日常生活。“世界上已有兩百多種不同的雙年展會類型,我們希望能做出一些不同的出來。我們希望像這樣對城市已有建築的實驗性重塑,能對首爾乃至於全世界有一定的激發作用。”

本次“復活計劃”將重點放在了製造業上。在當今時代,由於全球範圍內投機房地産的不斷攀升,傳統製造行業不斷被“驅逐”出市區,逐漸讓步于房地産建設。只有包括首爾在內的少數幾個城市能在這一點上有深刻體會。作為電子元件中心的世運商街,再到其東部24小時不停歇的衣物製造商貿區東大門(Dongdaemun),它們向人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製造行業喧鬧場景。

一家賣工業用品的商鋪,圖片:Oliver Wainwright

正如一個建築師所説的一樣,東大門就是一條龍生産流水線。從布料裁剪,到衣物縫製、成衣的完成再到熨燙整理,一環接著一環。在過去,東大門這裡並不像現在一樣忙碌。國外較低的加工費用使得很多的製造環節轉移到了海外。在本次雙年展中,經過改造的東大門重新煥發了活力。青綠色的門面和它們新入駐的時尚設計師一樣閃閃發著光。由於這裡長久以來以仿製名牌衣物為主,本次東大門的“復活”將重點放在了引入新鮮血液上。年輕的設計師們被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激發原東大門商家對衣物款式的自我創新,也希望他們能給這裡帶來不同的衣物製造工藝。經過改造,現在的東大門大部分商鋪裏可以見到設計做工精良的成衣在櫃檯後懸挂著。

由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的東大門設計廣場則是本次雙年展的主打之一。這個龐然大物形似銀色球狀飛船,花費了差不多4.5億美元于2014年正式建成。無需多言,這個龐然大物自己就全方位地展示出了“復活計劃”中的方方面面。該廣場原為由體育館改造成的市場。該市場後來則為這個設計所取代。有人對該設計提出了異議:“這就是一個城市怪物。花費了這麼多的金錢,卻造出了這麼一個不知道能做什麼的東西。”

平壤公寓的重現,圖片:Oliver Wainwright

東大門設計廣場對市民和雙年展主辦方的確是一個噩夢。不過主辦方也在某些方面下了一番狠功夫。會展上的一個個小房間裏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城市特色縮影。在倫敦部分,房間中放置了結構巧妙的巴比肯(Barbican)劇院。這裡有關於聖保羅(São Paulo)食品加工的,關於舊金山(San Francisco)合租形式的,還有關於平壤(Pyongyang)民居公寓的重現。在平壤民居中展示的是挂有黃色蕾絲窗簾,安置有絲絨沙發的三居室公寓住宅。隱藏在這個展示裝置之下的,更多的是人們對於朝鮮半島南北間矛盾問題的思考。

雙年展上的另一個主打是郭義門博物館村(Donuimun Museum Village)。這是一片雜亂的歷史建築群,其中有著曲折迂迴的各種街道小巷。它曾遭到人們的惡意破壞。後來在雙年展的倡導下,它終於得以保留得到重視並進行了修復。西班牙設計師阿裏桑德羅•柴拉(Alejandro Zaera-Polo)在這個巨大的迷宮裏添加了很多概念設計裝置。這些裝置被用來觀察監視器是如何監視人們,或是觀看菌絲體如何長成成體。不過,這些設計很多都被歸入了“不好的藝術裝置”之中。

因雙年展而得以保留下來的郭義門博物館村,圖片:Kyungsub Shin Studio

本次首爾雙年展的魅力不在於展品所呈現的內容,而在於這些展品在這座城市中能起到什麼作用。首爾城市規劃師金榮俊(Kim Young-Joon)談到,本次首爾雙年展是一次與市民共同探討城市問題的好機會。對於城市問題的探討,不能像大多數雙年展一樣,僅僅局限于專家之間。這些展覽應當更加主動地去擔當探討城市未來和問題解決方案的責任。民眾熱衷於參與政治活動,但卻極少關心這些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建築浪費問題,以及這些問題所引發的環境影響。公眾尚未養成相關的意識。

“給首爾帶來生命力的清溪川”,圖片:Alamy Stock Photo Story of cities #50: the reclaimed stream bringing life to the heart of Seoul

在接手成為首爾城市規劃師後,金榮俊團隊拆除了許多前任政府留下的“項目設計”。可以説,首爾前兩任市長給首爾帶來了很多華而不實的建築設計。例如2006年到2010年執政的前市長吳世勳(Oh Se-hoon)。他偏好諸如哈迪德的“外星”作品,或是各種有金屬光澤的大型娛樂性建築。這些設計有時就像是丟在河上的廢棄物一樣難看。有“推土機”(The Bulldozer)之稱的南韓前總統李明博(Myung-bak)就曾下令拆掉一座高速公路,“鑿開”下面的清溪川(Cheonggyecheon Stream)。沒有利用現成的水道,多此一舉地在下面安裝了水泵以保證水迴圈。這一措施平均每年就得花費200萬美元一年。原先的本地商鋪與東大門設計廣場原身的市場一樣的下場,被新設計的建築而取而代之。

到了現在,建築設計的側重點與以往有了很明顯的不同。設計師承孝相(Seung H-Sang)還説道:“現階段,南韓設計師應該更加關注建築物之間的空間利用,從行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今年夏天開啟的第一個空中花園主項目,又名“首爾路7017”(Seoullo7017),由荷蘭建築師事務所MVRDV主持設計。這個項目對一條長一公里的公路進行了改造,將其設計成一條種有各色植物的人行天橋。這個設計原理看上去和紐約高線公園(High Line)相類似,但它不僅僅是一個公園或旅遊景點那麼簡單。可以説它只是一條穿越鐵路和八車道公路的基礎交通設施,不僅美觀還有交通聯結作用。空中花園上種植著各種蔓生植物,這個小型的植物圖書館也因此而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觀看。

首爾路7017,圖片:Oliver Wainwright

到目前為止,金榮俊和其60人的設計規劃團隊承接完成了超過100個項目設計。他們的項目範圍可以從改建鐵路附近的土地,再到將市中採石場改造成戶外表演場地。他們的這些改造設計為雙年展日後主題選擇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可以這麼説,如果這兩個月的雙年展算得上是一次現實中的研討會、是對未來城市一次公開探討的話,那麼它對接下來的其他建築展會無疑能有一定的啟發作用。(文章來源:The Guardian;作者:Oliver Wainwright;編譯/李琦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