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倫勃朗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時間:2017-10-31 08:46:16 | 來源:新民晚報

資訊>國際>

因為“萊頓收藏荷蘭黃金時代名作展”,倫勃朗又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那麼我今天也來湊湊這個熱鬧。

好些年前,我應邀去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看倫勃朗的《夜巡》,聽博物館專家講倫勃朗的故事,感慨至今。

《夜巡》倫勃朗(Rembrandt)1642年363x437cm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17世紀的阿姆斯特丹,是個國際性的大港口。倫勃朗畫得一手好畫,幾乎所有權貴以及進港上岸的商船船主都想得到他的畫像。倫勃朗的家兼對外營業的畫室,位於阿姆斯特丹類似上海南京東路外灘的位置,整整一棟樓。他如果循規蹈矩這麼畫下去,富貴榮華一輩子是沒問題的。但他“作”!

事情起因是阿姆斯特丹一幫權貴子弟組成的“巡邏隊”請倫勃朗畫一張集體像,每人付給他100弗洛林金幣。按照當時荷蘭畫集體像的規矩,必須把所有人畫成一整排,沒有前後,一般大小。但這次倫勃朗不願意那麼玩了,覺得這多傻啊。他把這群巡邏隊員的畫面“導演”成一個戲劇場景,有燈光,有舞美,有情節,好像外面海盜打來了,巡邏隊正準備出發應對。他把自己愛妻的形象也夾塞進了畫面(這事兒他常幹)。

這下好了,有人不幹了。在畫中被畫成中心人物的當然沒意見,被畫到邊上的,被畫在陰影裏的,全不幹了,認為倫勃朗受了賄,壞規矩,告到法院。結果,倫勃朗輸了。墻倒眾人推,一些平時看不慣他的同行和藝術資助者也趁機發飆。倫勃朗從此沒了生意。奢華的生活難以為繼,而且還交不起稅。荷蘭當時是根據住宅的窗格多少來收稅的,防海盜的窗格越多説明越有錢。倫勃朗這棟大房子估計要交不少稅。倫勃朗後來坐了牢,破了産,還死了老婆。

《夜巡》這幅畫也不受待見,因為墻面不夠大,而被胡亂裁切過。放畫的邊上正好是暖氣爐,這幅本來並不是畫夜晚的畫,被熏得發黑,於是被誤為“夜巡”,藝術史也將錯就錯這麼定名了這幅世界名畫。

但天無絕人之路,他又面臨了第二次人生的大機會。市政廳要畫一幅荷蘭建國元勳們的巨幅主題性創作作品,找不到合適的人,有人建議還是讓倫勃朗來畫。但反對者認為倫勃朗畫畫“不規矩”,而建議者認為倫勃朗不會不珍惜這個難得的翻身機會。大家想也有道理,沒人會這麼傻。

倫勃朗在1662年畫成的《克勞迪亞斯·西維利斯的密謀》。瑞典國家藝術博物館

這幅名為《克勞迪亞斯·西維利斯的密謀》的巨作在市政廳揭幕的那一刻到了,大家全部傻眼!荷蘭的開國元勳是個獨眼龍,過去人們畫他都是畫眼睛好的那個側面。而倫勃朗卻不管不顧地畫了正面。這還不算,他還用粗曠的筆觸,把這群“謀反”的草莽英雄的粗糙相畫得栩栩如生。倫勃朗認為,他們的開國者就是這樣的。於是,畫被扔還給了倫勃朗。貧窮的倫勃朗甚至把這幅巨畫的局部剪下來試圖賣出去換錢,也沒人要。在饑寒交迫中,這個世界美術史上的大師去世了。

200年後的歐洲,畫家們才爭取到了倫勃朗試圖擁有的“粗曠的自由”。

如今,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倫勃朗的《夜巡》被單獨辟出一個最重要的空間陳列,而且還給這幅畫安裝了極為特殊的安保裝置。《克勞迪亞斯·西維利斯的密謀》也早已是瑞典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今天,我們在看倫勃朗的畫時,不要僅僅只看到它的皮相,更要看到一個偉大藝術家的殉道精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