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拯救生活:澳洲土著藝術家創作“畫之版圖”

時間:2017-10-20 16:34:39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國際>

瓦維瑞雅·伯頓(Wawiriya Burton) 和納瑞妲·肯(Narelda Ken)在一起創作,這件藝術品在紫屋拍賣會上成交價高達6.9萬美元 圖片來源:塔拉藝術(Tjala Arts)

多蘿西·沃德(Dorothy Ward)一邊輕輕拍著頭和胸脯,一邊解釋她的創作過程。

“我的家人都見識廣、懂得一些文化知識,他們知道每個黃金時代的岩洞……他們把這些故事融入畫作中。”她説。

“從他們的祖輩開始,他們就著手創作屬於自己的夢。他們把那些故事帶到了畫布上,讓人們知道,他們是用靈魂和思想來創作的,這一切都讓他們變得更加強大。”

數百名土著藝術家前往阿德萊德參加週末的當代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藝術節,沃德是其中之一。

她和來自西澳瓦諾可納藝術中心(Warakurna arts centre)的其他藝術家坐在一起。瓦諾可納匯集了各地藝術家,有的來自納加那亞塔羅(Ngaanyatjarra)地區,還有的來自西澳的吉布森沙漠地區,位於烏盧魯以東330公里。

他們正等待著這場為期三天的藝術盛會的開幕。來自澳大利亞各地藝術中心的24位藝術家帶著他們最好的作品來到阿德萊德,他們的作品將在坦丹亞(Tandanya)國家土著文化研究所進行展出銷售。這場藝術博覽會是當代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藝術節的一大內容,此次藝術節是塔納西市(Tarnanthi)的慶祝節日,將一直持續到10月22日。

和許多偏遠地區一樣,在納加那亞塔羅,藝術是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藝術給人們提供了另一個收入來源,”瓦諾可納藝術中心總監簡·蒙茲斯(Jane Menzies)告訴駐澳衛報記者,“人們不可能靠福利機構的救濟金維持生活,這不是長久之計,也令人悲嘆……生活成本太高了。”

來自西澳瓦諾可納藝術中心的藝術家在阿德萊德塔納西藝術博覽會現場 圖片來源:南澳藝術館

福利金髮放範圍從兩周540美元失業救濟金到890美元養老金不等,一旦這些錢用完,剩下的收入還不夠支付油費。

“許多藝術家都在為葬禮奔波,一走就是800公里,” 蒙茲斯説,“年紀稍大的也是如此,有時一個月外出三次。成本遠遠高於他們從政府那得到的補助。”

藝術也是增強適應性的一種方式,它跨越了土著文化傳統與西澳聯邦政府期望之間的鴻溝。

“它讓人們分享各自的見聞,一起描繪出這些故事,確保這些對人們身心健康有著巨大好處的文化遺産得以延續。”

在人們慢慢變老、無法自己出遠門的時候,藝術這一文化保護的角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輛載滿藝術家的巴士沿著中央大道從瓦諾可納開往華納爾(Wanarn)康科冉卡帕(Kungkarrangkalpa)老年護理中心。這些藝術家每週跋涉100公里來到這裡,傾聽那些無法自理的老人講述他們的故事,然後將這些故事化為一部部鮮活的作品。

“這給那些老人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他們能夠和藝術家一起去描繪自己的夢想,甚至看到自己的家人。”蒙茲斯説。

沃德每週五都會到這裡來,她説無論對於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這都有益於他們的身心健康。

“他們全身心地去創作,”她説,“他們老了,來到這,一直畫啊,畫啊。”

圖片來源:塔拉藝術

在南澳邊境的阿那古嚴昆塔塔拉 (Anangu Pitjantjatjara Yankunytjatjara, 簡稱APY)地區,藝術在改善偏遠社區人們健康方面發揮著更為直接的作用。他們舉辦拍賣會,為普卡塔(Pukatja)透析中心籌集資金以招募護士。普卡塔在阿德萊德以北1300公里。

2009年起,北部地區不再對州外透析患者提供治療,普卡塔等偏遠社區的透析患者只得跋涉1000多公里去阿德萊德看病。

紫屋(Purple House)社區健康組織已經幫助多個偏遠社區建立了透析中心,其中在普卡塔地區還利用聯邦資助金為護士提供住宿。

但這些資助金並不包括運營成本。紫屋已經籌集了18萬美元,希望在星期日最後一天的拍賣會上能夠籌集到最後所需的15萬美元用來支付第一年的運營成本。

來自APY地區的著名藝術家有吉米·龐培(Jimmy Pompey)、羅伯特·菲爾丁·帕納卡(Robert Fielding Punnagka)、努拉·魯伯特(Nura Rupert)等,他們主動為這場拍賣會捐贈自己的作品。

拍賣會上最大的一件作品是由塔拉藝術的女藝術家合作完成,預計拍賣價達3萬美元。

該作品最後以6.9萬美元成交,捐贈給南澳博物館,與透析機一起展出,意在詮釋腎功能衰竭對偏遠社區居民的影響。

帕尼·米可(Paniny Mick)和瓦維瑞雅·伯頓(Wawiriya Burton)在作品前    圖片來源:塔拉藝術

此次拍賣最後籌集了16.93萬美元,足以用來支付新透析中心的運營成本。

一位在阿德萊德接受透析治療的普卡塔老人欣慰地説,她馬上就要啟程回普卡塔。

紫屋首席執行官薩拉·布朗(Sarah Brown)説,其他不願離家的透析患者終於可以在當地接受治療了。

“有些年邁的藝術家主動接受透析治療,但也有很多人知道要這樣做但卻不接受治療最終離開人世,”她説,“他們的見識與創新也隨之而去,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這對整個國家來説都是一大損失。”

糖尿病是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心臟病。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統計,2016年土著居民糖尿病的死亡率比非土著居民高出4.9倍。

土著居民慢性腎病住院率是非土著居民的5倍。布朗説,在中部沙漠地區的偏遠社區,腎病發病率是全國水準的15到30倍。

“我們讓這些人回來了,人們的健康狀況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布朗説,“這些被困在城市中依靠那些狡黠的藝術品經銷商謀生的人現在能夠在當地藝術中心創作,支撐起他們的家庭。”

隨後,金托爾診所(Kintore clinic)和紫屋中心診所也靠拍賣會的資金建立起來了。

布朗希望能有新的醫療保險項目為透析中心提供長期資金支援。“只要我們有能力提供透析治療服務,人們就會願意選擇在當地接受治療,”她説,“我們希望,捐贈所得的資金能夠維持到明年左右,我們也會盡力幫助更多人健康地生活。”

(文章來源:The Guardian  作者:Calla Wahlquist  編譯:周翔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