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繪畫 十九世紀上半葉自然繪畫的變化

時間:2017-10-17 15:00:27 | 來源:盧浮宮博物館

資訊>國際>

展覽《露天繪畫,十九世紀上半葉自然繪畫的變化》將於本月18日在盧浮宮博物館開幕,這次展覽致力於探討十九世紀時寫生繪畫在這一時段不同的呈現方式,以及這種看似無足輕重的繪畫形式對整個繪畫史的影響。

1

《弗拉斯卡蒂的風景》(Vue de Frascati),Achille Bénouville,,1840,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 Musée du Louvre / Arts graphiques

本次展覽展示了法國十九世紀上半葉寫生畫的不統一性,尤其聚焦了一些領先的法國藝術人物(德拉克羅瓦,柯洛,夏塞裏奧,瓦朗謝納等),以及其他一些不太知名的人物例如雕刻師布萊裏。

2

《吊鐘海棠花束習作》(Etude de fleurs avec une branche de fuchsias),歐仁·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Adrien Didierjean

這次展覽的舉辦借助了法國國家圖書館特殊的支援和奧賽博物館的合作,展覽展出了超過一百副的繪畫和版畫,以及三十余冊速寫本——露天畫家典型的工具。露天繪畫這種模式據記錄最早出現在十七世紀的法國(及歐洲),在十八世紀時開始變得非常普遍,在十九世紀時,它已經成為了訓練年輕藝術家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不斷變化的藝術運動最終被證實了它在整個繪畫史上的重要性。這些語匯,“FROM NATURE”,“AFTER NATURE”,“FROM THE MOTIF”的含義是流動的,模糊的,它們很容易被認為是不同的科學觀測圖紙,學生的實踐繪畫,建築調查,軍事草圖,旅行筆記的繪畫。

3

《屋頂建設工程,窗外的風景》(Travaux de construction sur un toit,vue d’une fenêtre),François Marius Granet,1836,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hierry Le Mage

自然繪畫逐漸被正視為真正的藝術,擁有自己存在的理由與目的。這種觀點的變化促使了CHARLES DAUBIGNY在1861年出版了自己的《船上旅行》(VOYAGE EN BATEAU),一本描繪他在他的工作室船BOTIN上穿梭于塞納河與瓦茲河的旅行速寫集,這也成為了一個可以讓他從大自然提取靈感的理想場所。

4

《阿涅爾的午餐》(Le déjeuner à Asnières),Charles François Daubigny,巴黎,奧賽博物館

© RMN-GP (musée d'Orsay) / Michel Urtado

對於這些畫家來説,工作室與戶外的界限非常模糊,他們也通常在這兩者之間搖擺。舉一個典型的例子:風景畫家柯洛的作品;雖然他的作品與寫生畫家的主題截然不同,但對於他對顏色的選擇,可以直接上色在露天的畫作之中,或者在工作室憑藉筆記重新創作。

5

《兩位寫生的藝術家》(Deux artistes sur le motif),卡米耶·柯洛(Camille Corot),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 RMN 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Jean-Gilles Berizzi

《露天繪畫,十九世紀上半葉自然繪畫的變化》

展覽時間:2017年10月18日 -2018年1月29日

展覽地點:敘利圓形大廳,盧浮宮博物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