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膚淺?teamLab是否站在藝術的對立面?

時間:2017-10-12 09:44:53 | 來源:Conversazione

資訊>國際>

這個夏天,teamLab的裝置藝術點燃了社交網路。從明星,網路紅人,到藝術愛好者,和普通消費者……與令人眼花繚亂的互動式新媒體裝置拍個照仿佛成為了趕時髦的象徵。他們的裝置藝術漂亮,不隱晦,不需要過度思考藝術家們到底在想些什麼。高純度的視覺與體感刺激維繫了在高度景觀化的現代社會裏人們過於短暫的專注程度,同時也拋棄了現代藝術的深奧世故。

《漂浮花園》teamLab,2015

“這是一個會隨著觀賞者的動作産生變化的浮游在空中的花朵所佈滿整個空間的庭園。當複數的觀賞者們互相靠近時,彼此的圓頂型空間就會連結起來形成單一空間。當人與花化為一體時,在人看到花的當下,花也會看向人。或許於此刻同時,人也才真得開始賞起花來。”

拋開大眾獵奇心態促成的正面評價,這種不需要閱讀展覽文字的作品正面臨學術界接踵而至的質疑聲,“這只是一場燈光秀而已,”藝術評論家如是説。因為它的快速體驗,簡單消費和無腦再傳播,傳統人士標榜它為“膚淺”,“無景深”,而不足以被稱為藝術。

《水滴的宇宙》teamLab,2017

“當有人站立在作品上時會類似變成一個能夠阻擋水流的岩石,觀賞者自身變成了障礙物改變水的流向,並且持續産生變化。在這一瞬間裏出現的畫面,觀賞者永遠也無法再次見到。接著,水會影響其他的作品。”

在資訊傳遞高飽和的時代,受眾群體將篩選其接收內容的標準演變地越來越苛刻。而那些艱澀的批判式發聲往往在還沒有被理解到本質之前就被抵觸和拒絕,因為有太多太多不去絞盡腦汁深入思考的理由和誘惑。所以有時單純直白卻是最能高效地達到目的的。

《漫步于水晶宇宙》teamLab,2016

“本作品是將LED三次元地設置於空間之內,並且使用teamLab獨自開發的『Interactive4D Vision』讓三次元空間內移動的立體物能夠即時且立體地被呈現出來。觀賞者進入空間的事實會對空間整體造成影響,讓光線永遠地持續改變。 ※觀眾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的瀏覽器進入,從構成宇宙的元素之中選擇其一,在智慧型手機上操作將其滑動丟向「Crystal Universe」就能夠創造宇宙。”

正是因為資訊傳遞手段多樣且高效,個體之間的資訊不對等開始慢慢縮減並繼而鼓勵了更多個體的發聲,鼓勵了“群體參與”這個概念。當觀眾已經習慣於以一種“被排除在作品之外”的觀察者角色來審視傳統藝術,teamLab的沉浸式的裝置利用科技手段消除了實體藝術與人之間的隔閡。就比如影像中存在許多需要觀眾觸碰,互動才會引發的特殊效果,這些效果會直接影響作品本身的形態和趣味性。把觀眾的重要性和作品本身效果捆綁在一起的創作心態,更容易在這個“每個人都希望被重視”的大環境下獲得影響力。而給觀眾環抱式的虛擬現實環境,一種新的藝術體驗也正在被創造。

《花與人共生》teamLab,2017

“只要人們進去停在裏面,花兒就會綻放在人們的身體上,很快往腳上發展,那個花會當其他的人一接近,就會往那個方向連接著擴展過去,以生長在東京的花朵為主題,在1個小時內,將一年四季的花朵都完美展現出來。此作品是通過電腦程式實時地不斷進行描繪,並不是將預先製作好的影像進行放映。”

teamLab的燈光裝置不僅顛覆了博物館和畫廊處理展覽空間的方式,也同時更加注重觀眾和觀眾之間本身的關聯。當觀眾們共同處在一個相同的幻覺場域中,“共感體驗”使得觀眾與觀眾不僅僅是獨立的個體,而是與彼此存在微妙相關性的共同體。其隱含的意義也許並不深刻莊重,但是這種溫暖而不疏離的直白觀感,能粗暴地給人一種“顯而易見的快樂”。

《彩繪水族館》teamLab,2013

“每個參與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給紙上的海洋生物涂上顏色。完成之後,掃描畫作,將其投影在巨型虛擬水族館上。孩子們會發現,自己涂繪的生物被賦予了生命,與其他海洋生物一起自由地游動著。孩子們可以觸摸魚兒,看它們遊走,或者觸摸虛擬飼料袋給魚兒喂食。”

與此同時,高科技幾何式的發展速度早已超過人類認知所能預測和評斷的未來,而其成就了多種多樣的跨界合作能力是不容小覷的。結合當下的社會風向的發展之勢,我們沒有必要去拒絕以任何形式,與社會群體心態依附的跨界合作。

《花之森林,迷失、沉浸與重生》teamLab,2017

“這件裝置作品的空間中同時存在著多個季節,一整個年度的花朵,也會配合不斷變換的季節,改變生長的地點。若觀眾停佇不動,他們附近的花朵就會生長得比平時更多,且持續綻放。觀眾若是觸摸或踩踏到花朵,花朵就會同時凋謝死去。作品的圖像是受到觀賞者行為舉止的影響,持續發生變化。眼前這一瞬間的畫面,錯過就無法再看到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