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肖像,木板油畫,荷爾拜因,1541
為了準備即將在英國廣播公司第二台播出的《狼廳》系列節目,編劇瓦爾德馬·雅努茨扎克對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御用宮廷畫家漢斯·荷爾拜因(Hans Holbein)進行了了解。也正是漢斯·荷爾拜因將都鐸時代帶到了人們的生活中來。瓦爾德馬認為,就荷爾拜因的影響而言,不論是他複雜的過去還是他與德國的關係,這筆天主教的遺産都指向了一段被隱藏的過去。
考慮到目前在英國發生的政治事件,一個相當有趣的諷刺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似乎過多的依靠一個外國人。而更糟的是,這個外國人還是一名天主教徒的德國人。如果沒有漢斯·荷爾拜因,亨利八世就不會像他現在這樣出名,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聲名狼藉。而英國的藝術也必定會更加狹隘,甚至可能還會經歷莫裏斯舞的階段。而我們也就不可能像現在這樣癡迷于都鐸時代。
如果荷爾拜因沒有創造出令人難忘、如此真實且令人著迷的亨利八世,可能希拉裏·曼特爾(Hilary Mantel)也不會寫出《狼廳》。在其他人為這位國王所作的畫像中,你只能看到一個普通的都鐸王朝。而在荷爾拜因的肖像畫中,你會感受到亨利八世,這位基督教世界最廣的國王。我們基本上可以説是荷爾拜因造就了亨利八世,這一點對於現在來説並不是什麼秘密。打開任意學校的歷史書,這一事實就在那裏清楚的寫著。而亨利八世的那些被砍頭的妻子們大多數人也留下了出自荷爾拜因之手的畫像。
1526年,當這個可憐的人第一次來到英國時,他被拋棄在了英國歷史上最具破壞性和毒性的時期。但事實上,他卻是如此幸運,他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肖像畫家之一,而這幾乎是他命中註定的。他本可以是一個體面的雇傭畫家,像所有宮廷裏的其他畫家那樣。但他沒有,他是約翰內斯·荷爾拜因,是巴伐利亞的天才。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人們對在荷爾拜因來到英國之前的往事所知甚少。因為他創造的亨利八世和他的宮廷是如此的強大,而讓人容易忽視他的其他職業生涯。但事實上當他第一次來到英國的時候,已經快三十歲了,並且作為一個宗教畫家已經有了非常成功的事業。而荷爾拜因在來到英國之前卻很少畫肖像畫。在他來到倫敦之前,他在巴塞爾最出名的是他在各種印刷宗教文本上繪製的插圖以及他為大小教堂製作繪製的一些天主教的宗教藝術作品。
我第一次見到所謂的達姆施塔特·麥當娜(Darmstadt Madonna)時,那一個特別美麗的聖母瑪利亞和耶穌組塑,周圍都是聖潔的捐贈者,我當時認為這是義大利人的作品。因為它蘊含著很明顯的天主教徒地中海式的熱烈。
我越深入地研究荷爾拜因的過去,它就變得越複雜。他生於1497年的奧古斯堡,是一位來自巴伐利亞的天主教徒的兒子,他被取名為漢斯·荷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Elder)。他的父親也很有才華,至於他為什麼不出名這個問題讓人費解。不過他一定是一位很好的老師,因為他的孩子荷爾拜因在17歲的時候,就已經在巴塞爾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對我來説,一個特別重要的發現是,年輕的荷爾拜因化名為在《現代社會》(modern society)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諷刺荷蘭的反對者伊拉茲馬斯(Erasmus)。正如這本書所稱的那樣,《愚人頌》只是對現代歐洲價值觀的一個小嘲笑,它批評了所有掌權的人。荷爾拜因當時只有17歲,但他用潦草的插圖諷刺了當權者的愚蠢。
這樣一個在16世紀成為眾矢之的的男孩到底是如何最終為亨利八世盡職盡責的呢?除非,當然——這是它變得非常有趣的地方——他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盡職盡責。如果荷爾拜因實際上比我們想像的更有諷刺意味呢?如果他的繪畫比我們認為的更有意義呢?如果17歲的唱反調者從未停止唱反調呢?如果來自巴伐利亞的天主教徒永遠是來自巴伐利亞的天主教徒呢?那真相可以説是雞犬不寧了。(文字來源:BBC,編譯/姜婉婷)
瓦爾德瑪(Waldemar)與荷爾拜因的畫作《大使們》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