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藝術家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生聲不息”

時間:2017-09-11 17:27:31 | 來源:ArtDesign

資訊>國際>

法國藝術家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生聲不息”(Sonsara)已于2017年9月1日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11月12日。

將“此刻”延長

藍色水池裏漂浮著數個圓潤飽滿、晶瑩剔透的瓷碗,就像一個白斑閃爍的蔚藍星球。隨著池水的迴圈更疊,瓷碗也在其中兀自旋轉,劃向未知的方向。這便是藝術家塞萊斯特的作品《趨勢》(Clinament)。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趨勢》,2017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1999年,塞萊斯特在保拉·庫珀畫廊第一次展出了這件聲音裝置。他用電線圈加熱水池,潺潺流水和瓷碗摩擦的聲音經由麥克風放大後,在展覽空間內創造出一個流動與靜止共存、人工與自然交匯的生態系統。

塞萊斯特創造了一種非傳統的藝術體驗方式。觀眾從進入場館的那一刻起,便成為了他作品的一部分。在封閉的空間內,每個人的呼吸聲與走動聲都和裝置的聲響交織在一起,這樣的互動仿佛就是人類與非人類之間關係的縮影。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趨勢》,2017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在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上,塞萊斯特將法國館倣造成了一座義大利風格的花園。在電流的控制下,一棵大樹在場館內緩緩移動。電流的嗞嗞聲和大樹移動的聲音同樣也被麥克風放大,迴響在拱形的場館空間裏。他通過這樣的形式邀請觀眾作短暫停留,在倣造的生態空間裏放鬆、沉思,並與他者和諧共處。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革命》,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法國館

聲音是塞萊斯特作品的核心,但他的創作並不局限于對聲音的調用。2015年,他曾在作品《潮汛》(Acquaalta)中模倣威尼斯礁湖一年一度的潮汛,把巴黎東京宮展廳注滿水,變成可以划船的湖面。觀眾劃著船在黑暗中行進,于現實和想像交匯的夢境中穿梭。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潮汛》,2015年,巴黎東京宮

在他的作品裏,視覺、觸覺常常與聽覺互相交織。他注重的並不是讓觀眾簡單地聆聽,而是使觀眾通過對裝置的體驗把注意力專注在此時此地,感受“被延長的此刻”。

“生聲不息”展覽現場

體驗“無形”

1961年,塞萊斯特出生在法國南部的城市尼斯。長大後,他開始學習演奏薩克斯和小提琴,但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不會成為一個好的演奏家。從法國尼斯國立音樂學院畢業後,他便將自己的音樂推向了實驗領域,並從90年代早期開始嘗試聲音裝置的創作。

“生聲不息”展覽現場

同聲音藝術的開創者約翰·凱奇一樣,塞萊斯特認為一切都可以是音樂,“引擎的噪音也是音樂”。他曾在書中讀到這樣一句話:“所有真正影響了一個時代的音樂家,在當時都曾備受質疑。”塞萊斯特對此深以為然。

他相信,聲音是一種最能讓人直觀地體驗無形、感知抽象的媒介,而日常生活中的聲音承載著無限的潛力。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趨勢》,2017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正統音樂都很難避免在附庸風雅的文化中成為一種教條式的存在,但塞萊斯特一直在嘗試讓人們去檢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地點和場景,從而發現其中的音樂潛力。這樣的體驗並不能被文字和圖像記錄所窮盡,觀眾必須身臨其境地去澄懷關照,才能真正感受到聲音的魅力。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霧》,2017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想像一個“人類之後的世界”

展覽“生聲不息”一共呈現了六件塞萊斯特的大型聲音裝置。與他往常的展覽類似,此次展覽仍通過聲音、視頻、色彩和展覽空間的交互作用,引導觀眾在擬像與實體、真實及虛擬的場景中自由感悟。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此地入耳》,2017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在他此次帶來的作品《此地入耳》中,鳥兒張開翅膀,輕盈落腳在吉他弦上,彈奏出一曲曲美妙而沒有“蓄謀”過的音樂。簾幕將不同的展區隔開,為鳥兒創造了一片自由棲息的園林。從穿過簾幕的那一刻起,觀眾就變成了來訪的客人。他們由鋪滿沙礫的地板指引著,按照既定的路線參觀。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此地入耳》,2017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塞萊斯特説:“我始終相信,我們在這裡不只是觀賞鳥在場地中飛來飛去。而是能感受到,這是屬於它們的地方,而人們是作為客人受邀來到這的。”

通過他的作品,塞萊斯特給觀眾提供了一次“做客”的機會。他構建了一個生態世界,讓人們去想像“人類之後的世界”。但他並非是要單純地去討論非人的生命存在,而是把人類重新拉回至萬物之中,去理解自然的概念,並思考如何與人工化的自然共存。

“生聲不息”展覽現場

展覽主題“Sonsara”(“生聲不息”)所表達的核心思想

塞萊斯特:這是一個合成詞。“son”在法語裏指聲音,“samsara”是指輪迴。塞萊斯特希望觀眾能在這個封閉的場館內,通過聲音的迴響感受到細微事物的妙處。而另一方面,這個展覽呈現的也是不斷完善自己的創作的過程。這些年來,塞萊斯特一直在思考如何去改善每個裝置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但同時,他也沒有拋棄掉過去的東西,觀眾能夠通過作品現在的樣子感知到過去,這也是一種迴圈往復。

“生聲不息”展覽現場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此地入耳》,2010年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此地入耳》,2017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此地入耳》,2017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此地入耳》,2017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塞萊斯特·布謝-穆日諾《趨勢》,2015年,蓬皮杜藝術中心梅茲分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