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 氣味的藝術

時間:2017-09-08 11:10:00 | 來源:新民晚報 

資訊>國際>

 

“豆瓣醬味”的以色列館

“豆瓣醬味”的以色列館

 

“原木味”的法國館

“原木味”的法國館

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有共同特點,那就是不斷開創新的藝術表現領域。不同的是,現代藝術在平面視覺上尋求突破,而當代藝術在空間維度上不擇手段地擴展。

現代藝術建立在吸取外來文化之上。自從日本版畫在巴黎展出之後,馬奈受到平面視覺效果的啟發,開始了歐洲藝術家采風外族文化的風潮。特別是在美國開闢販賣非洲黑奴的航線之後,展開了美洲、歐洲和非洲三角貿易,使非洲的民間藝術流傳到歐洲,給畢加索之類的藝術家大量異化的靈感。畢加索高度評價非洲的雕刻,正是因為他“抄襲”了不少非洲雕刻“瓦刀臉”的緣故。也是因為向外族偷師嘗到甜頭,老畢某日突發靈感,將齊白石的寫意用到他的簡易立體主義繪畫之中。但是現代藝術變來變去,都在平面視覺中掙扎,直到有人把3D原物黏在畫布上,開啟了當代藝術之門。

當代藝術開拓多維空間,繼平面視覺與3D結合之後,又出現了行為藝術,物性媒介藝術,大地環境藝術,加入音響,電影視頻,觀眾參與成為作品的組成部分,觀眾鑽入封閉的作品體驗一種壓迫感和現場感,還有運用生物材料或者代表身份的材料,將人體進行改造與毀壞來質疑主題的身份,等等。現在,一個新的藝術維度正在被運用:氣味。

當我走入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的以色列館入口時,一股強烈的豆瓣醬味撲面而來。我與工作人員交談,他告訴我,這是以色列藝術家將咖啡,糖,水攪拌,鋪在一個空房間的地上,熱水産生的蒸氣加上咖啡泡沫,熏黃了四週的墻壁。藝術家又在潮濕的咖啡上畫出線條,如同地磚。但是出乎藝術家的意料,威尼斯到處是水,潮氣甚重。咖啡鋪地後漸漸開始變味發酵,一股酸氣混入咖啡和糖,變成了中國的豆瓣醬味。以色列藝術家原創目的是想讓觀眾感受農業文明伴隨初級工業化的氣息,田園村舍,小鎮咖啡,回歸較為自然消閒的生活方式。儘管以色列咖啡變成了中國的豆瓣醬,但是這件作品的主題意圖是達到的。利用氣味來讓觀眾感受和聯想一種意境,勾起懷舊的眷戀。這種味道不是直接體現場景,不是把豬圈或者雞窩搬到現場。除了藝術家第一次將真實物體直接拿來當成藝術品,有其首創價值外,當代藝術的技巧恰恰在於借用別的手段,用側面的角度來表現正面。因此,我認為豆瓣醬味比咖啡味更令人詫異,産生疑問,引起觀眾想要一探究竟的願望。

雖然藝術家歪打正著,但是豆瓣醬味不能算是很成功的例子。因為別的民族未必了解這種味道,不能感受炊煙鄉野,農婦灶間,蔥醬圈餅的滋味。而另一個氣味的藝術作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威尼斯雙年展的法國館。

威尼斯雙年展除了主場館外,還有許多國家館。從參觀中我了解到,國家館不是展示該國有多少成名的藝術家,而是要以自己國家為主題,展現國家形象,可以是某一方面,也可以是多方面的。這裡不是藝術家出風頭的地方,所以各國都傾向每次的雙年展上,輪流挑選一二位藝術家表現本國的風貌氣質。

説到法國,馬上想到巴黎,又想到藝術,這是法國和巴黎的名片。盧浮宮、凡爾賽宮、奧賽博物館,還有大大小小許多藏有無數世界名作的美術館,都是世界遊客嚮往的地方。我特別期待威尼斯雙年展的法國館,想看它如何表現曾經有過藝術輝煌。

走進法國館到入口,讓我頗感意外。裏面好像是一個音樂工作室,四處擺放著樂器,有鋼琴和打擊樂器,還有一些書籍,遊客觀眾在那裏翻看閱讀。四週用木板做成不規則的間隔,好像閣樓的感覺。這種木板是常見的三隔板或五隔板,表面光滑,呈乳白色,乾淨利落,沒有任何油漆的表面處理。進入展示廳聞到一股原木的香味,這種味道不是野生木頭,而是工業化壓制木板與膠水合成的香味。因為沒有油漆,所以可以當成原木的自然香,它散發著溫馨的氣息。

法國館的音樂工作室,書和精緻輕工業原木的香味要告訴觀眾,法國和巴黎是真正的書香門第。他們在默默地創作藝術,是發自內心的喜愛。他們對待藝術是一種安分和寧靜,創作者和觀眾都參與默默享受藝術,這是一種全民的修養和境界。

為什麼法國館要這樣表現,對今天的藝術世界有什麼意義?當今世界的藝術,如同搶錢的戰場,無數商業的藝術展,敲鑼打鼓地宣揚藝術家的天才,期盼更多的收藏者蜂擁而上。拍賣場上數字説話,提到某藝術家必然要與天文價格連在一起,以此證明是藝術的成功,也是商業的成功。

以美國為首的當代藝術市場,各種理論家、媒體、畫廊都在喧囂中度日。他們將藝術變成華爾街式的産業,各種大型的展覽都在追求交易的業績。而法國館是在悄聲細語中訴説,我們的藝術是融入生活之中,它是早晨的一杯咖啡,午時的休閒閱讀,傍晚的教堂鐘聲。它是藝術家的藝術,也是全民的藝術,不在於駭世驚俗的炒作,喋喋不休的宣傳,更不是數字價格的標簽,它是一種日常生活的方式。

法國館是用音樂來表達藝術,它不是要展現法國音樂家有什麼來頭,多麼偉大,而是借用沒有精緻裝修的書房閣樓式裝置,展現藝術的溫馨柔潤。它的藝術裝置空間大小適中,偶爾聽到有人輕微吹奏音樂,加上原木的氣味流露芬芳,把不求奢華的樸實情愫清唱出來。好像人走入了書店,必然要靜聲,這是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更是尊重藝術。這是一種君子和淑女涵養,是穿著男女校服的單純學生,教堂裏靜默的祈禱,米勒田間的晚鐘,梵谷星空下的郊外,這就是法國,就是它曾經有過的藝術輝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