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利時感受環境雕塑的幽默因子

時間:2017-09-05 20:15:41 | 來源:新民晚報 

資訊>國際>

歐盟總部、滑鐵盧、撒尿小孩……對了,它們都是比利時的“特産”。比利時國土面積才3萬平方公里,但它是歐洲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經濟社會高度發達,也許正因為如此,才孕育了發達的幽默文化。

撒尿小孩在比利時很多很多

“撒尿小孩”于連國人耳熟能詳,當然是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標誌,所以甚至有人説沒去看撒尿小孩就等於沒有到過布魯塞爾。位於布魯塞爾中心廣場附近的埃杜弗街口,這個小孩蓬鬆著頭髮,翹著鼻子,光著身子,笑瞇瞇地站在一個約2米高的大理石雕花臺座上,旁若無人地撒尿。“尿柱”涓涓而下,長年不息地澆注水池,那天真調皮的姿態、栩栩如生的神采,讓每一位訪者都忍俊不住,會心一笑,紛紛拿起工具拍攝這尊才61釐米高的銅雕。

其實,布魯塞爾“第一公民”的故事起源很複雜。有的説他是皇室貴胄,有人説是被魔法蠱惑的孩兒;流傳最廣的是西元15世紀中葉,外國侵略者準備炸毀這座城市,他用一泡尿澆滅了正在燃燒的導火線。

實際上,這個噴泉的創意源於西方神話與傳説中的愛神——一個彎弓射箭的小男孩兒形象。文藝復興催生了新的藝術形式,藝術家詼諧地將“赤裸小男孩兒”描繪成愛神,一人呼而千百人應,于連在布魯塞爾“誕生”後,“撒尿小孩”走遍比利時,站在許多城市“尿尿”,還在300多年的時間裏成了“時裝控”。西元1698年至今,布魯塞爾市政廳已經保存了幾千套各國送給小于連的服裝,他還曾多次在中國國慶節和春節穿上中式的唐裝。

幽默的雕塑還有很多

去比利時,你一定要留心肩膀以下的空間。如果説建築是城市的骨架,構成城市森林,那雕塑便是城市的眼睛和靈魂。幽默的雕塑一直是比利時為世人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比利時數百年來飽受戰火摧殘,因此這類紀念性雕塑很多,但即使如此,比利時人還是在傷痛之後想到用滑鐵盧戰場上撿來的武器鑄成一座30噸的鐵獅子,安放在40米高的臺子上,期盼戰爭不再:用冷冷的鐵做哲學的思考,還是展示有些冷的幽默?

布魯塞爾市中心附近的聖約翰廣場,有一座雕塑一定要找到:一名調皮的少年從下水道中鑽出來,頭上頂著半掩著的窨井蓋,臉是看不清了;他一隻手撐住蓋子,另一隻手抓住警察的一隻腳,猝不及防的警察身體前傾馬上摔倒。雕塑造型選取的就是他正呈45度角前傾著,馬上就倒,要倒未倒的時候。

有的人看到此情此景,立刻笑出來,有的人不由自主上前攙扶,我在想:這個窨井裏鑽出來的年輕人是怎麼計算得那麼精準?!比利時的藝術家湯姆·弗蘭岑(Tom Frantzen)的這尊《捉弄警察的叛逆少年》的雕塑還在全世界民眾海選中成為全球25座最具創意的雕塑之一。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下沉的建築”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下沉的建築”

這裡還有漫畫藝術館

你能想到,歐洲的心臟比利時還是一個漫畫王國嗎?這個國家每年出版5000多種漫畫類書籍,“著名記者”丁丁、“山那邊海那邊”的藍精靈、“頑皮男孩”加斯通、“小紅帽”斯皮魯,你問問身邊從幾歲到花甲的一大波人,有幾人不知道他們?這些國人耳熟能詳的形象都是比利時藝術家的傑作。

漫畫、漫畫人物雕塑在布魯塞爾、安特衛普、布魯日等城市的大街小巷,不經意你就撞見它們。

一到比利時中央火車站,你就會看見活潑可愛的藍精靈家族的群雕。藍精靈當然是比利時漫畫博物館的“主角”。接著,遠遠就能看見一個綠衫藍褲露著肚臍眼耷拉著褲帶的小男孩,手裏端著一盆仙人掌,他手指的方向就是漫畫博物館了。進去,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位騎著馬的《幸運的盧克》,旁邊則是《丁丁曆險記》中的火箭,展廳裏到處都是卡通雕塑,萌萌的、搞怪的,隨處可見;快看丁丁!一綹似發非發的“馬鈴薯”從頭頂拱出來,旁邊扶著他照相的就是“丁丁之父”喬治·勒米了,這父子當然要佔據展館的顯要位置了;還有小紅人斯皮魯正在搭涼棚看遠方,二三樓間的藍精靈一大排,陣勢不小;墻上的漫畫,黑衣、紅衣的大人小孩,誰在那兒“偷窺”?

快看,老師在給一群孩子講漫畫,那老師肯定是漫畫達人!你還不趕緊湊上去?因為好多畫本的情節都待重新了解呢。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