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身體較勁的特納獎獲得者 英國當代雕塑大師安東尼·葛姆雷

時間:2017-08-28 18:14:12 | 來源:99藝術網

資訊>國際>

我的藝術一直在探索身體的可能性,在我眼中,身體不是作為一個物體,而是作為一個處所而存在。(安東尼·葛姆雷)

安東尼·葛姆雷

2017年9月9日至2017年11月26日,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在中國的重要個展《靜止中移動》即將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對於中國觀眾來説安東尼·葛姆雷的作品並不陌生,去年3月19日,《屯蒙》安東尼·葛姆雷個展就曾在常青畫廊北京空間展出,《屯蒙》也是其在常青畫廊北京空間的第二次個展。中國觀眾對他的關注更多地始於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由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主辦,葛姆雷主導並與中國民眾一起合作的大型雕塑巡迴展《土地》(Asian Field)。

作品《土地》

安東尼·葛姆雷1950年出生於倫敦,是英國當代著名雕塑大師,曾于1994年獲得英國極具分量的特納獎(Turner Prize)和1999年的英國倫敦南岸視覺藝術獎(South Bank Prize for Visual Art)。他因創作英國著名公共雕塑《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而揚名國際,《北方天使》這一作品高達20米、翅膀寬50米,融合了古典天使與現代機械意象,成為北英格蘭的地標作品;另外,自1989年起,葛姆雷開始進行一項與世界各地人民、土地接觸的長期計劃《土地》,為了完成此計劃,他與團隊造訪了世界諸多國家,從北歐、巴西雨林到中國等地尋找適宜製作雕塑的泥土,並與當地居民一同手工製作數量驚人的泥人,而每次的《土地》作品展出,上達數10萬的泥人佔據整個展間,總能造成強大的視覺震撼感,而觀眾也多能從這些各有不同樣貌的泥塑作品中,感受到人與土地的連接。

“從某種意義來説,《土地》是一項全球性項目,她是由地球上某一特定地區年齡各異的當地人民製造出來的。她由土製成、以火生成,其情感來自觸摸,其思想來自觀賞。”(安東尼·葛姆雷)

作品《北方天使》

作品《視界》

葛姆雷的創作多以人類身體為其創作主題,而其最為知名的人體雕塑作品便是2007年的《視界》(Event Horizon),31尊以葛姆雷自己身體原型鑄成的鐵像,有些立在街道上漠然地看著行色匆匆的都市人,有些則是傾斜站在屋頂上,仿佛下一秒就會墜落地面般,讓人看了膽顫心驚,直覺反應是趕快拿起電話報警;葛姆雷透過這些頗具爭議性,分佈在城市街道、屋頂的赤裸等身人體雕像,向冷漠匆忙的都市人提問:“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去?”而除了都市外,葛姆雷也嘗試過將人像雕塑置於海邊、沙漠等自然環境中,用以探究人與空間的關係。

安東尼拿著小泥人,旁邊是”POLEN”木箱

UPRIGHT TREE1978

經歷過60年代歐洲反叛運動的葛姆雷,年輕時便受到感染,一心實施自己的想法,而後在印度遊歷了三年,那裏安靜冥想的生活方式讓他更加醉心於內心的感覺,最終選擇成為一名雕塑家。

FIGURE1973

GLASS POOL1978

FRUITS OF THE EARTH1978 -79

LAST TREE1979

葛姆雷不想繼續羅丹的藝術語言,而是直接挑戰古典雕塑的確定性,並且格外強調觀者的主體地位。古典雕塑的對象總是政治英雄、宗教領袖或理想化的人體,他們穩定、有序,享有特權,而葛姆雷則力捧觀眾,他邀請你重新考慮你在時間和空間中的位置,並讓你的經驗與作品互相作用,不迎合規則,而是質疑我們的生存環境。

安東尼·葛姆雷

“我對身體的回歸是嘗試找到某種世界性,不是在藝術的內在世界裏分析,而是在生命的、宇宙的世界中尋找。身體不再是敘事、解釋、宣傳或表述歷史的工具,而是經驗。” (安東尼·葛姆雷)

葛姆雷作品

作品《根莖》1998

葛姆雷複製了四尊自己的雕塑,把它們分別擠在房間的四個角落,姿勢彆扭。這樣一來,雕塑本身是工業生産的結果,並不特殊,而雕塑的位置也並非居於焦點,因此,他成功地取消了“特殊位置上特殊物體的特權”,觀者成為空間中最主要的人。你站著房間裏,空間會和你疏離,甚至旋轉,傳統雕塑藝術中最核心的概念——穩定也便不復存在。葛姆雷説:“地球自轉、公轉,宇宙中的每一個物體本身就是轉動的。”

葛姆雷作品

當他把雕塑散佈在寬闊場所上時,觀眾也是主體,他説:“是你們攜帶著上一件雕塑的記憶,走到下一件那裏去,是你們把男人帶到女人面前,把女人帶到小孩面前。”而觀眾在沙灘等敏感地表上留下車印、足跡時,也自然地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

葛姆雷以探索人體與空間關係的雕塑作品提升了人性的內在潛力。他認為,世界上並不真正存在完全是人類創造的美麗事物,無論是頭髮、臉龐還是其他之類,這些都是虛幻的表相,而真正的內核是什麼?是我們去觀看的時候,作為觀者投射給作品的理解。

葛姆雷作品

這個意義是觀者賦予的意義,也就是葛姆雷想要強調的,作為觀者在藝術創作中佔有的力量法則,所謂觀者也是一半創造者。在這個理念下,展覽延續著葛姆雷基於“人”和“人之外部”的關係實驗,觀看者也跟隨著其作品不斷去探索著“空”與“間”的關係。城市的概念也從未消逝在畫廊之內。身體與城市,身體與畫廊,就像兩個不斷伸縮的舞臺,移步換景,時空交錯。

葛姆雷作品

其實,在葛姆雷的作品裏,雕塑只是一小部分看得見的地面建築,瀰漫在其間的氣氛與思考、與社會反應互動頻繁的行為,才是雕塑之下龐大的根系。而這種紮實、理性、數據化的特徵也正是安東尼·葛姆雷區別於他人之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