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蜻蜓之眼》獲大獎 國際影評人如何解讀?

時間:2017-08-17 18:07:07 | 來源:鳳凰藝術

資訊>國際>

  由藝術家徐冰執導,詩人翟永明擔任編劇的華語影片《蜻蜓之眼》入圍第70屆洛迦諾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於2017年8月12日在瑞士洛迦諾獲得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獎)一等獎、天主教人道主義獎特別提及獎、青少年評審團獎等多項大獎。瑞士洛迦諾電影屬於世界四大A類電影節之一,極具電影學術界的信譽度,被稱為美學最先鋒電影節。

這部被《銀幕》評為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今年最受關注10部影片之一的電影,素材全部來自公共渠道監控鏡頭拍攝的數萬小時錄影,是中國影史上首部沒有專業演員,同時沒有攝影師的劇情長片。影片講述女孩蜻蜓與技術男柯凡之間奇異、曲折的情感故事,並觸及到整容、變性、身份認同及性別歧視等現實問題。以下是“鳳凰藝術”為您帶來的相關報道,以及國際著名影評人路易吉·洛卡特裏和盧卡·扎諾維羅所撰寫的精彩影評賞析。

如果有一部影片的主題,是圍繞女孩和男孩的情感展開,還涉及整容、變性、身份認同及性別歧視等現實問題,那麼,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這最多只是一部也許會還不錯的現實題材影片。但當其中的一切鏡頭都是由公共領域的監控錄影,甚至是行車記錄儀或其他已經進入私人領域的監控組成時,一切故事都變得真假難辨,觀看的對象及觀看本身,都成為了一種讓人警惕與恐怖的對象。

▲徐冰和翟永明,剪輯師馬修,張文超在洛迦諾電影節

▲《蜻蜓之眼》洛迦諾電影節新聞發佈會

這部電影以一個名叫蜻蜓的、經常進行整容手術的女主角為中心,並基於社會知名案件而架構而成——丈夫在整容妻子生下一個面目醜陋的孩子後,起訴離婚;徐冰及其團隊據收集到的材料,創造了一個個情節,然後他們搜索更多的材料來匹配,發展出各種充滿起伏的情節與故事。從影片開始時在全部中國電影院都可以看到的“公映許可證”龍標畫面,到最終的結尾,這部名為《蜻蜓之眼》的電影全部素材都來自數萬小時的監控錄影,同時在時間上遵守著一般電影長度的90分鐘。換句話説,《蜻蜓之眼》的立足點當然是一部電影,但在這裡,沒有演員,也沒有攝像師;或者説,每一個中國人都變成了演員,遍佈世界的千萬個攝像頭都是攝影師。

我們的工作室一個房間在剪輯,後面一個房間20台電腦一直在下載監控錄影,場面可以説很科幻。我們有種感覺,這個的工作室好像跟全中國聯繫在一起,我們隨時看到有意思的畫面就會下載下來,看有沒有可能補充進影片當中,能不能和故事發生關聯。

在此部影片製作完成並獲獎以來,諸多評論直指英國左翼作家喬治·奧威爾于1949年出版的長篇政治小説《1984》,以及1998年的電影《楚門的世界》,甚至有文章以“徐冰在看著你”為題撰寫報道。而據全球資訊公司IHS Technology統計,2014年專業安裝視頻監控錄影機的業務遍及全球,其中65%在亞洲。徐冰認為:

這將整個世界變成一個不斷被現場監控的巨大舞臺,我覺得這個項目最有趣的是它尋求一種與這種新型文明相匹配的工作和創造方式。我們的團隊沒有攝影師,但中國和全球的所有24小時監控錄影機都為我們工作。這是現在的一種方法,但也預示著未來的藝術手法。

無論是創作還是觀看這部影片,距離感與邊界感始終是超脫故事情節本身、揮之不去的“陰影”,甚至會讓觀者産生不適,但這又恰好印證了固有的價值觀與方法論難以匹配如今的社會面貌與生存狀態。影片“構成了一個從現實看似無關的片段的敘述,揭示了肉眼看不到的東西。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提醒我們,即使在我們最親密的時刻,我們也被關注”。在徐冰看來,無處不在的監控系統是一種真正的散點透視,改變了人類的歷史觀和視角,而監控的發展,已經可以把一個事件或某人的某段行為過程串聯起來。於是,如果監控影像能夠完成一個相對複雜的敘事,那它就説明瞭監控影像和我們今天的人的關係。

國際影評精選

中國電影《蜻蜓之眼》絕對出乎你的意料:評選中的一個驚喜

路易吉·洛卡特裏(西班牙)

這部電影描述起來可能顯得有些瘋狂,甚至太過概念化以至於無法理解,然而它卻成功了。視覺藝術家徐冰收集了大量監控攝像頭拍下的視頻畫面,通過篩選和剪輯等加工,從中串聯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講述一個女孩從修行的寺院返回塵世,後來卻經歷了非常深刻的變化。劇情逆轉超乎想像。這本可以是一部完全虛構的作品,但事實並非如此。這部作品是本次評選的亮點之一,電影進一步打破了現實電影與虛構電影的界限。

▲影片《蜻蜓之眼》中採用公開的實時線上視頻作為素材

徐冰是誰?他從哪兒來,做了什麼我們也不是很清楚,電影節提供的個人履歷讓我們了解到他是一位視覺藝術家,已經習慣於參加各大國際雙年展、藝術中心、博物館等展覽。然而這部電影,完全沒有違背作者的身份與過往作品,而且反而還見證了新的進展,出人意料地躋身進入了競賽單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行列——此次評選過程非常艱辛,甚至有些抵觸故事性作品。我並不是説這些故事很有吸引力,但故事説白了就是描寫和情節。《蜻蜓之眼》這種製作方式無論如何也是很抽象的,有很高的智性風險。幸運的是電影的開篇便進行了長長的清晰的解釋(當然了,解釋需要的時候就要出現,不像某些高端電影生怕添加解説字幕就會低人一等,於是便拒絕給你提供任何有用資訊,讓你徒勞地掙扎尋找任何蛛絲馬跡)。

▲藝術家徐冰在電影節現場

▲翟永明在電影節現場

因此,徐冰讓我們了解到,他從很多年前就一直試圖利用監控攝像頭記錄下的各種片段影像來拼接成一部電影——如今監控攝像已經遍佈中國大大小小每一個角落,成為了中國現代城市的一種標誌。但這樣的方式一開始存在著獲取材料、徵求許可等難題,直到後來大量視頻被上傳到網路,徐冰終於能夠實現這一設想了。他其實本可以滿足於製作一部純粹拼接剪輯的電影,僅僅依靠畫面的接續來傳達意義與觀點。然而他卻選擇了另一條更加艱險卻也更加有趣的道路,就我所知來講,還未曾有人開創此先河(如果有,請告訴我,謝謝)。這就意味著要通過對視頻片段精心的篩選與拼接來構築起一部完整的故事。故事要有一個主角、一種戲劇手法,還要有轉折與劇情的跌宕起伏。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竟然成功了。這種設計的神奇之處在於人們幾乎感覺不到其中的智慧。這是當然,人們在觀看這部電影時就像觀看困難的雜技表演、觀看那死亡之跳一樣。大家都被這項工程的大膽與其突破不可能之極限的困難程度所折服。由此引發觀眾的一種雙重目光:既是參與(向著故事與人物),又是分離,是純粹的觀察與凝視(電影設置的語言與敘述的挑戰)。這樣的雙重性在各個方面都帶來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視覺與感官錯覺。

▲《蜻蜓之眼》中的寺廟場景

電影由內陸某個省份的寺院畫面切入。一位年輕的修行者被即將到來的寺院翻修與擴建攪得心煩意亂:“風水會被破壞的!”她向老尼姑抱怨道。她明白,這個地方不再適合她了,到了她返歸塵世紛擾、用現實丈量自己、感染自己的時候了。她離開了那裏,接連換了許多份工作,認識了一個愛上她的好男孩。每個人都會遇到同樣的事情,直到她重新輪迴,某種程度上重生,作為網紅用上了新名字——我不會多透露。我只能説她的發展相當驚人——向視覺藝術家徐冰致敬,他在故事敘述控制上也能力非凡——與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爾的《吾棲之膚》有幾分(只有幾分)相似。與此同時,表現城市瘋狂、遊樂園、自然災害、溺亡、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巨型商業購物中心、飯店等的視頻片段不斷閃過。那種美是客觀的、無聲的、催眠般的,似乎與現實平行,是那些技術化的、冷酷無情又毫無偏袒的監控攝像之眼所抓拍下的畫面(我向來被此吸引)。徐冰經常設置一些停頓,放緩敘事的步伐,一切停止、凝視,讓最鮮活的片段衝出螢幕,釋放它們不可察覺的幻影,或是電子眼隨機收集起來的純粹的美感。天然小姑娘這個主角只是混雜視頻的産物,都是攝像頭從遠處拍下的不同女人,只有經過耐心的編輯才最終創造出人物不變的幻覺。還有持續的對話配置工作,在原有基礎上二次創作,但又完美地配合上了挑選來的畫面。徐冰在改寫口吻上也是別出心裁,甚至能夠切換不同體裁,從黑白電影的情節片轉為心理驚悚片。不過,和大多中國電影一樣,它要佔領的市場是中國的大熒幕,而這裡充滿著驚人的、焦躁的生機,人們永遠不會停止觀察。

蜻蜓之眼:熱情與老大哥

盧卡·扎諾維羅(義大利)

平均來講,我們正常一天要被安保監控攝像頭抓拍超過300次。這樣一個由千萬隻眼睛組成的不眠不休又不可避免的“老大哥”,成為了中國藝術家徐冰(其個人作品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和威尼斯雙年展進行展出)創作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蜻蜓之眼》的素材,完成了一次天才般難以置信的電影技巧與敘述實驗。

徐冰運用的素材,絕大部分來源於中國境內監控攝像頭拍下的無窮無盡的視頻片段,他講述的故事,則是年輕人柯凡對同齡女子蜻蜓表達出的極端的愛意與嚮往。

為了蜻蜓而入獄的柯凡與蜻蜓失去聯繫,刑滿後他決定傾盡余生(或許還加上些別的什麼)來重新找回蜻蜓,並與她共同生活。但蜻蜓對自己只能打些零工的生活不滿,於是改換了姓名身份,重塑自己,以“蕭蕭”為名,成為了一名網紅。

“你們即將看到的是一部沒有攝影師也沒有演員參與的電影。”徐冰在洛迦諾影展上,如此介紹他即將在大熒幕登場的這部作品。這部電影創意雖然瘋狂但全然真實,而且絕對是一部佳作。

《蜻蜓之眼》講述了愛情荒誕又深刻的發展,充斥著怪誕的東方風格,通過不同地區、各式人物生活的視頻,剪輯、展現他創造的角色。雖然人物與空間環境總在變化,但看上去始終又似乎一直是角色本人。

有些時間較早的監控畫面,清晰度很低,但這些畫面配合著專門的旁白,人物的展現就被完美地模擬為“真實”的存在,成功的引起觀者的認同感,使柯凡與蜻蜓的形象,在千種面孔(或根本沒有一張面孔)中,得到合理的實現。

僅是《蜻蜓之眼》的核心設計與想法,就足夠令其成為一部必看之作。既是為了領略導演和剪輯的智慧與技法(當然還包括前期搜尋視頻的瘋狂工作),也是為了進一步分析和反思那些時刻將我們暴露無遺的監控系統。而反過來,我們又意識到,其實我們都是愛好偷窺的奴隸,我們喜歡觀察大大小小的故事情節、觀察正常或非常的瞬間,觀察日常瑣事和驚悚慘劇。

作者在一段看似既具象又抽象的、隨處可見的愛情故事中(但你們要相信其結局十分震撼),又將我們生生拉到了人類偷窺天性的面前,讓我們審視這個一直拒絕,但又清楚地意識到其存在的一面,否則這根偷窺的天線,只有在我們看著故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我們自己則抓著爆米花觀賞的時候,才會悄悄豎起。

影片資訊

▲影片《蜻蜓之眼》官方海報

徐冰電影作品—— 《蜻蜓之眼》

第70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獲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獎)一等獎、天主教人道主義獎特別提及獎、青少年評審團獎等

出品人:徐冰

製片人:徐冰、翟永明、馬修

導演:徐冰

編劇:翟永明、張撼依

剪輯:馬修、張文超

原創音樂:半野喜弘

聲音指導:李丹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