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個富家女 草間彌生為何非做藝術圈的神經質

時間:2017-08-17 17:36:03 | 來源:新浪收藏

資訊>國際>

2017年日本東京新宿區發生了一件大事,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國寶級女藝術家草間彌生建立了一座專用於展陳她個人作品的博物館,預計將於今年10月1日對外開放。

本該做個收藏藝術品的富家女但童年生活卻不盡美好

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的一個富裕家庭,母親專心於家族産業,因此草間彌生的童年沒有陪伴,這使得她從小性情陰鬱。10歲那年患上神經性視聽障礙,經醫師診斷還伴隨著精神分裂症。於是,她開始用繪畫釋放恐懼,試著用重復的圓點把自己的幻覺表現出來並沉迷其中。

母親認為草間彌生應該成為“收藏藝術品的富家女”而非“食不果腹”的藝術家。於是,母親便毀掉了女兒的畫布,罰她和工人們一起幹活,還經常把她關起來打罵,強烈的恐懼感讓草間彌生的精神瀕臨崩潰。家族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草間彌生的精神疾病卻被家人一無所知。

草間彌生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已充滿了小圓點。這些小圓點被當作是她與世界溝通的途徑。

蔡康永在一篇博文中這樣寫道:“草間彌生不知是在哪面墻上鑽了一個洞,窺知了造物者的某個手勢或背影,她從此寄居於這面墻上,在兩個世界間來回顧盼。”

雖然家境優越,但童年生活的不盡美好給了她強大的創作動機,不但做出了幻覺中那些張牙舞爪跟她説話的花卉植物,還把它們做得越來越龐大,花與植物成為草間彌生後來知名的創作主題之一。

帶著一百萬日元離家出走在紐約投下一枚定時炸彈

1955年,26歲的草間彌生在書店裏發現了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的作品。她寫信給歐姬芙:“雖然我在遠方,雖然我在藝術上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我還是懇請您為我指路……”深受感動的歐姬芙回信給草間彌生,表示願意在美國推薦她的作品。

1957年,草間彌生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離開之前,母親給了草間彌生100萬日元,並告訴她永遠不要踏入家門。

五十年代,一場全球性質的亞文化運動萌芽,藝術家、設計師們加入其中,歐美國家戰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不去工作而是呆在家裏,大把時間用來反抗密集的工作制度、揮霍、裝扮自己;“黑人”成為關鍵詞引發人種衝突;“性”不再敏感而隱晦。這一切都被藝術家敏感地嗅到,草間彌生尤為激進。

當時的草間彌生小有成就,安迪沃霍看到她的作品也大為認同、讚賞,在“人體炸裂”行為藝術之後受到美國媒體的關注,而她也指出其他藝術家曾經借鑒她的想法。但這時的草間彌生生活依然窘迫,遠不如富家小姐的安逸和舒適,但富家小姐聽起來也和她不盡合適。

初入美國時現代藝術之母喬治亞·歐姬芙對她的幫助,以及與安迪沃霍等當代藝術家的影響力,都讓草間彌生日後名聲大噪。

1962年,草間彌生認識了美國傳奇藝術家約瑟夫·康奈爾,情信與電話這種柏拉圖之戀持續了十年,他們始終保持著一種純潔和神聖的關係。在與康奈爾相處期間草間彌生還與達利保持者密切的聯繫,這都讓草間彌生在當代藝術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深。

約瑟夫·康奈爾去世的第二年,草間彌生從紐約回到東京。離開藝術家與評論家,逃出媒體視野,在精神療養院生活,一住就是40年,她的後半生便從這裡起步。

草間彌生專屬博物館2014年已完工仍保持低調給粉絲一個驚喜

草間彌生的創作不盡在藝術家既先鋒有富有話題,在世界各地的展覽活動也常常人潮涌動。這次她的專屬博物館也將是藝術粉們的福音。

草間彌生博物館開館消息是由一家名為“勺子與玉米粉“(SpoonandTamago)的日本網站透露。網站還指出,在2014年,一位博主曾在網上上傳了一些該博物館施工進程的照片,透過照片中的窗戶還可看見草間彌生的畫作。有意思的是,這家博物館一直相當低調,儘管今年二月《華盛頓郵報》還在對草間彌生這位藝術家的報導中對該博物館稍作了提及。

來自藝術家代理畫廊——卓納畫廊的一位發言人代表藝術家本人表示,這家博物館的籌備已有相當一段時間,但是草間彌生“希望保持低調,以給她的粉絲們一份驚喜。“

這座五層博物館是一間白色的、擁有大開窗的曲線型建築。由KumeSekkei建築事務所設計,並已于2014年完工。

這間博物館的二、三樓將會展陳草間彌生的繪畫、雕塑和其他作品。而博物館的四樓則將展示無限鏡屋,以及其他這位藝術家極度受歡迎的裝置藝術。該館頂層將作為讀書室和檔案資料室。博物館的門票將於今年8月28日開始預售,價格為1000日元(約61人民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