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臨摹米勒:魔鬼般戰鬥在麥田

時間:2017-08-14 08:40:00 | 來源:99藝術網

資訊>國際>

倫敦當地時間6月27日旁晚結束的倫敦佳士得印象派和現代藝術晚拍上,梵谷的《收割者(摹米勒)》成為拍場上第一個高潮,成交價:24,245,000英鎊(人民幣2.12億元)。這幅《收割者》雖是臨摹米勒,但與米勒作品風格不同的是,其色彩明亮大膽,人物輪廓清晰,動作遒勁有力,正如梵谷向弟弟西奧解釋:“這不是簡單的複製,它是在翻譯成另一種語言。

梵谷收割者(摹米勒)1889年布面油畫43.3 x24.3cm

米勒曾創作出一系列包括了10幅豐收農民的形象,梵谷就臨摹米勒同一主題的創作,《收割者》就是其中一幅,而不同於一般的臨摹,他以超凡的想像力賦予畫面色彩,深藍色的天空呈現出濃密的、令人窒息的不透明感,在金色田野邊緣,綠色灌木的邊緣上用了短而傾斜的筆觸,天空不再是無限的空曠,而具有了有形的質感,與人物構成了和諧的整體。

而梵谷在給弟弟的信中,這樣描述這張作品的創作過程:

“……我在與畫布搏鬥,在我這次生病之前幾天,我開始畫一幅"收割者";這幅畫整個是黃色調,顏料抹得是那麼厚,但主題還是簡練、單純,令人愉快。那是一個輪廓模糊的人物,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我魔鬼般地戰鬥在麥田的熱浪中間。我在這收割者身上看到了死神的形象,人是他所要收割的麥子。因而,這收割者(如果你願意這樣看)與我過去試圖表達的播種者正好相反。只是,在這死神身上沒有悲哀的味道,他在大白天干自己的工作,太陽用它純金的光芒普照萬物……”

實際上,後印象派大師梵谷曾立志做一位農民畫家,因此當時最傑出的以表現農民題材為主的現實主義大畫家法國人米勒就成為他學習的對象。米勒在畫作中捕捉到了大地和自然的神韻;梵谷也從米勒的畫作中得到了無盡的靈感與啟示。所以梵谷對米勒畫作的臨摹和再創作,一直是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梵谷一向對米勒推崇備至,他對米勒的敬仰終生未改。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説,在對米勒的研習和自我體驗中走出了梵谷。梵谷從1880年直至去世前,整整十年間,梵谷無間歇地臨摹著米勒的畫作,數量不下百幅。比如1889年11月2日他在信中告訴弟弟:“你寄來的米勒的畫讓我非常高興,我正狂熱地研究它們。好久沒有見到真正的藝術了,我有些懈怠,但這次的畫重新喚醒了我。”

梵谷對米勒作品的臨摹學習:

米勒的《第一步》

米勒筆下,在長了莊家的耕地邊上,農夫和他的妻子在教小女孩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慈愛的父母和蹣跚學步的小女孩,連陽光都是如此的溫馨,普通的生活場景在米勒筆下異常的動人。

梵谷的《第一步》

梵谷臨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中,畫面依然是一塊農村的耕地,背面是農民的房屋,同樣是一對夫婦幫助小女兒學步。雖是梵谷臨摹米勒的作品,但是整幅畫都顯露出梵谷個人的風格。畫面用色鮮明,多用藍、黃和綠色。這些高明度及屬於自然界的顏色,讓人感受到活躍生命的悸動。他讓畫中的人和物框上厚實的黑色線條,這明顯是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亦讓畫面增加實在的感覺。整幅農村景象讓人感到農民的實在生命,平凡、躍動又充滿親情,讓整個畫面從米勒溫馨、和諧、慈愛過渡到梵谷的勇氣、力度與斑斕的色彩。

再來看同樣的兩張《播種者》。

《播種者》(米勒〈左〉梵谷〈右〉)

梵谷對米勒出名的《播種者》很是傾心仰慕,也畫了一些系列的《播種者》,人物的姿勢基本和米勒的一樣。兩張作品中都是一個高傲的大步流星的前進者形象,但米勒當時的社會主義家們以為他是在説農民身體裏的反抗精神,但是米勒説什麼都沒有,只有農民,只是闊步在大地上的農民;而梵谷則更進一步解釋宣揚了畫面中的勇士意味,昂首闊步向前,沒有猶豫,只有生命的力量與無懼。

午休米勒

還有米勒的一件《午休》,畫面恬靜、溫馨無比,草垛旁勞作了半天的夫妻在安靜的午睡,仿佛聽得見田地裏鳴叫的蟬,聞得見成熟稻草的氣息。

午休梵谷

梵谷筆下《午休》中,熟睡的人們卻能反襯出充斥著整件作品的生命張力,耀眼的金色不僅讓正在午休的人們散發活力,更是讓觀看的人們,倍感生命自身的力量。

從兩位大師同題畫作的有趣對比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最大的不同,是兩人對同一主題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現手法,也能看出兩種繪畫風格的鮮明對照。從兩兩對應的作品中,既可以領略梵谷是如何將米勒的簡練、樸素、凝重演繹成梵谷的色彩鮮明、生氣勃勃、狂野奔放;又可以了解梵谷是如何用其獨特的東西方融合(日本浮世繪的線條分割揉入西方傳統的透視技法)的表現主義畫風去詮釋西方典型的現實主義作品。

而兩人相同的是畫面中無限趨於真實的悲憫情懷,一種無比真實的情感。梵谷意識到,米勒畫的從來不是事物原本的樣子,不是經過簡單觀察與分析後的客觀事物,而是自己感受到的事物。真正的藝術大師莫不如是。

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oisMillet,1814年-1875年),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們愛戴的畫家。他是19世紀法國傑出現實主義畫家,以描繪農村主題見長,他創作的作品以描繪農民的勞動和生活為主,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

《拾穗者》米勒

《晚禱》米勒

我們選擇的他的《拾穗者》和《晚禱》都是他的代表作品。米勒作品一向沉穩、安靜又莊重,他筆下的農夫農夫虔誠、質樸,讓人在日常勞動與簡樸生活中照樣感受詩意,感受到米勒對農村生活的摯愛。

文森特·威廉·梵谷(VincentWillemvanGogh,1853年-1890年),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的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他一生對米勒推崇備至,終生未改對其敬仰之情。

觀梵谷的上述的臨摹之作,人們會訝異地發現,作品蘊含了強烈的詮釋元素,明顯烙上了梵谷的印記。

在夕陽下撒種梵谷

普羅旺斯的收割梵谷

1890年1月,因精神失常而住進精神病院的梵谷,還曾在信中流露出這樣的清醒:“我應該去臨摹一些米勒的畫,那些他自己沒時間畫成油畫的作品。不過,我想再次強調,以他的素描或者木刻版畫為基礎來畫油畫,並不是簡單純粹的抄襲。這更像是將明暗對比的黑白印象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色彩的語言。不論日後被批評或者被蔑視為抄襲,這些畫的作用會依然存在:這樣的創作是為了讓米勒的作品更方便被大眾了解。”

收割者和麥草堆梵谷

梵谷筆下更多和鄉村、農作相關的作品無不充滿著耀眼的色彩,流露出動人的力量、勇氣以及炙熱的情感。

梵谷成熟期的作品如“向日葵”系列、“鳶尾花”系列、“星空”系列、“麥田”系列,看似與米勒漸行漸遠,實則與米勒殊途同歸:他始終讓情感指引著自己的繪畫創作,有時這情感太過濃烈,簡直像是借由一筆一劃迫不及待地傾瀉而出。這是真正能夠打動觀者的畫,所要表達的,不是無病呻吟的憂鬱,而是發自內心的哀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