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奇想世界的小怪物想與你見面

時間:2017-08-13 16:34:11 | 來源:YT新媒體

資訊>國際>


博斯的腦洞有多大我們早就已經在《人間樂園》裏領教過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從博斯開始,之後的幾個世紀中,幻想畫一直影響著低地國家的藝術。

教會創造了怪物,讓你不要下地獄博斯·勃魯蓋爾·魯本斯

15-17世紀的佛蘭德斯奇想“奇想”的根源要從博斯説起。博斯出生於離比利時國境線很近的荷蘭城市斯海爾托亨博斯,在他的筆下,黑夜中填滿了蠢動的異形,地獄中充滿了千奇百怪的怪物。來看看這幅《The Vision of Tundale》

Hieronymus Bosch,The Vision of Tundale. c.1485

The Vision of Tundale是愛爾蘭的騎士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騎士Tundale陷入三天的假死狀態,一位天使帶領著他來到了天國和地獄。在他看到了地獄中可怕的懲罰之後,對自己做過的錯事十分後悔。在這幅作品中,左下角是騎士和天使,畫面中間描繪了有罪者的各種懲罰。在博斯去世後,博斯畫派的畫家們又描繪出一部部博斯奇想變奏曲,特別是有“博斯第二”之稱的老彼得·勃魯蓋爾。勃魯蓋爾對博斯的惡魔世界有所繼承,又在自己敏銳的觀察力下加入了一些日常的氣息,並得到了一眾畫家的繼承。看看這幅有點怪誕的《大魚吃小魚》。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57) Big Fish Eat Little Fish.

比如在這幅《大魚吃小魚》中,從大魚的腹中飛出很多小魚,看似一幅漁民的豐收景象,但你仔細看,在畫面最左邊有一隻長腿的魚,正在叼著一條小魚往畫面外走;畫面上方還有一隻魚正要飛走……

如果看看博斯和勃魯蓋爾作品中的一個個怪獸,你會覺得把十七世紀巴洛克藝術巨匠魯本斯歸入“奇想”派中有些奇怪。他的作品中似乎沒有那麼多妖魔鬼怪,但是在他的作品中,“奇想”的表達方式是一種“恐懼”、“憤怒”的情緒。雖然宮廷外交官魯本斯更擅長看到事物更現實的一面,但他經常受到天主教會的邀請,也有機會畫一些惡魔和怪物。比如在《叛逆天使的墮落》中,人類和動物的結合,比如米開朗基羅的人體表現加以理想化的誇張,再加之巴洛克藝術特有的躍動感,把激烈的感情用奇想表現出來。在複製版畫流行的年代,魯本斯給了17世紀的人們以激動人心的視覺體驗。

The Fall of the Rebel Angels (1621 - Etching) - by Lucas Emil Vorsterman, after Peter Paul Rubens

看著城市的變遷,怪物就是人的心

羅普斯 ·象徵派 ·恩索爾

19-20世紀的比利時象徵主義與表現主義

1830年,比利時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在工業化與都市化的進程中,1880年代的後半程,出現了一群背離科學技術的發展,沉潛在想像力與夢境世界的藝術家。熱愛著詩人波德萊爾的藝術家費利西安·羅普斯,讓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北方美術中的骷髏重獲新生。在這幅《舞會中的死神》中,作為死神的骷髏變成的女人,穿著日式衣服裝跳著恍惚的舞蹈,在它身後,是一位身著正裝的紳士,翩翩起舞的死神似乎在提醒他,誰也逃不出死神的手掌心。

FÉLICIEN ROPS,Death at the ball,c.1865 -1875

而在另一幅作品中,裸體的妓女蒙著眼睛,牽著一頭豬,走在刻有音樂、詩歌、繪畫的人像上。這幅畫名為《娼婦政治家》,象徵意義顯而易見:“娼婦政治家”雙目被遮蔽,牽著的是一隻貪婪私欲的豬。這些盲目的政治家們踐踏著人類的藝術。

Félicien Rops,Pornokratès,1878

畫家詹姆斯·恩索爾帶著一種孤獨怯懦不安定的心情,描繪著自我的吶喊。恩索爾最喜歡畫的是骷髏和面具,在面具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人心?

James Ensor,My Portrait Surrounded by Masks, (detail1)1899

在恩索爾的作品《各各他山》中,描繪了各各他山上兩個罪人和被釘上十字架的耶穌,基於宗教畫的傳統而創作。但是,仔細看會發現,在十字架上面的罪人牌上寫著“ENSOR”,恩索爾的名字,而刺向耶穌的槍上挂了一面小旗子,上面寫著“FÉTIS”,一位美術批評家的名字。

James Ensor,Calvary,1886

繁忙的生活中,怪物來自虛空

從20世紀的超現實主義到現代

馬格裏特 ·現代藝術

當科學的發展讓教會不再是人們心中的權威、人們也已經適應了工業化的速度之後,進入20世紀,怪物又從哪來?20世紀之後,繪畫、雕塑、聲音、裝置……藝術的表達方式更加多樣。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席捲歐洲的超現實主義運動中涌現出一批以夢為畫的藝術家,比如勒內·馬格裏特。在馬格裏特的作品中,既有的圖像被放置在一種異常的關係中,所有物體本來的意義全部解體。

René Magritte,the large family,1963

在這幅名為《大家庭》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任何跟家庭有關的東西。但陰鬱的天空下著風暴即將到來,海浪與風暴似乎象徵著一個大家庭中的暗潮涌動。在畫面的中央,有一個和平鴿形狀的輪廓裏是藍天白雲,這是家庭中和平而溫暖的那一片面。超現實主義的風潮過後,直到今天,比利時藝術家們仍然在用藝術作品表現著自己心中的奇想。生於1947年的比利時藝術家Leo Copers,用嘴裏叼著一支筆的骷髏,有節奏的用頭蓋骨打著太鼓。這種場面究竟該説是恐怖還是滑稽呢?

比利時藝術中常常喜歡表現死亡。但在這些藝術家眼中,這個嚴肅的命題卻總是顯得輕鬆愉快。近日在東京東急文化村的展覽中,不管是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的詭異生物、羅普斯的跳舞骷髏,還是以頭搶地的雕塑人物,幾個世紀以來的比利時奇想世界都會與你見面。不如一起去看看,你心中的怪獸,更像哪一個呢?

展覽:比利時的奇想譜係

時間:2017.7.15-9.14

地點:東京東急文化村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