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修道院or遊樂場?這是個問題

時間:2017-08-13 16:14:59 | 來源:澎湃新聞

資訊>國際>

在比利時瓦隆大區(Wallonia)的布呂吉萊特(Brugelette)市,有一處古老的宗教建築遺址——坎穆布隆修道院(Abbaye de Cambron)。

這座修道院始建於12世紀,是基督教熙篤會(Ordre Cistercien)分支修院之一。這裡名人輩出,接待過古代皇帝的臨幸,還是長達4個世紀的朝聖之路目的地,與之相關的宗教傳統活動至今尚存。

然而,受到法律保護的古跡遺址,卻被打造為歐洲第二大的動物園!4000隻動物,依照原生地的文化背景,生活在等比例倣造的世界各地風情建築中……包括一座歐洲最大的中國園林,觀光小火車就在中世紀的遺址上穿墻而過,肅穆滄桑的廢墟變裝成一座集野生動物園、世界公園、嘉年華為一體的大型奇葩遊樂園!

“掩映”在印度尼西亞寺廟風格建築群背後的修道院教堂鐘樓。

基督教熙篤會成立於1098年,最初由一小撮對新的、更為開放的宗教生活方式不滿的修道士們建立。他們崇信聖本篤會規(Ordre de Saint-Benoît),在法國熙篤(Citeaux)的一塊沼澤地興建自己的修道院,嚴格依照古老的清規戒律起居——他們主張生活嚴肅,平時禁止交談,並嚴格禁欲,看重個人的清貧與手工勞作,鼓勵高深的神學理論研究。

坎穆布隆修道士畫像,他們在黑色的法衣下穿白色的會服,這是熙篤會的標誌性著裝,因此又被稱為“白衣修士”。

熙篤會的徽章

坎穆布隆修道院始建於1148年。類似于中國的“舍宅為寺”,修道院是由佩宏-萊-班什(Péronnes-lez-Binche)的領主捐出自己的莊園,由熙篤會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明谷修道院院長聖伯爾納鐸(Bernard de Clairvaux)派遣12名修道士創建。聖伯爾納鐸曾在1150年親自到訪坎穆布隆。

聖伯爾納鐸流傳最廣的一個形象:聖母瑪利亞在哺育聖嬰的間歇,把自己右乳的乳汁擠在了聖伯爾納鐸的臉上,因此給予了他智慧……可見其在歷史上備受推崇的地位。

此後,坎穆布隆迅速發展壯大,陸續建立或收羅了遠達根特和梅赫倫的7家下院和土地,其名聲甚至引來了兩位大主教在此退休終老。14世紀末,修道士們向當地的農民輸出了先進的農耕技術,推進了地區社會的進步。

坎穆布隆還對藝術和神學的發展具有突出貢獻,其第11任院長包都因·德·包徐(Baudouin de Boussu)給神學理論巨著《命題集》做注,修道士導師昂德肋·艾諾巴(André Enobarb)是著名的人文學者,曾與“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合作創作悲劇《坎穆布隆的聖母》。

為啥是悲劇呢?原來,在1322年,一個相傳是假裝皈依基督教的猶太人潛入修道院的教堂,用極端方式侮辱了聖母瑪麗亞的畫像(別想多了……就是用長矛刺了一下),這引起了朝野極大震動,群情激憤,人們從各地趕來為受損的畫像祈禱。法國國王腓力六世(Philippe de Valois)陳情,教皇本篤十二世(Benedict XII)下詔設立朝聖機制,“坎穆布隆的聖母”由此誕生。16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也沿著朝聖之路來到坎穆布隆,並斥資修復了畫像。

直到今天,每年復活節後的第三個週日,當地教堂還會舉行坎穆布隆聖母遊行,儘管歷史路線的終點已經變成了動物園。

位於艾斯庭(Estinnes)小鎮的坎穆布隆聖母小教堂,建於1483年,是歷史上前往坎穆布隆修道院的朝拜路線起點。教堂內至今保存一組16世紀的木板油畫,由12片連環畫面展示聖母受辱的傳説。圖片來源:By Applejuice (Own work) [CC BY-SA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via Wikimedia Commons。

17世紀圖書《坎穆布隆聖母奇跡史》一書中的插圖,正中的畫面展現了聖母畫像受辱的一刻。

坎穆布隆修道院大門,建於1722年,現在是動物園的入口。

大門上方神龕裏的雕像,就是“坎穆布隆的聖母”。

然而一連串的名人和神聖加持,並沒有讓動蕩時局中的坎穆布隆修道院長盛不衰。17世紀末,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進攻艾諾地區,修道院遭到摧毀。1775-1780年,建築師讓-佛朗索瓦·萬克(Jean-François Wincqz)主持了修道院的全面重建,今天見到的建築遺存,大多是這次重建的結果。

1783年,奉行“開明專制”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Joseph II)將坎穆布隆列入無用的宗教機構清單,修道院被遣散,修道士們被迫流亡到荷蘭,直到針對約瑟夫二世的革命成功以後才得以短暫返回。然而接踵而來的法國大革命徹底結束了坎穆布隆修道院漫長的歷史,在革命政府的強迫下,修道院再次被遣散,其最後一任院長于1795年死於荷蘭。1797年,修道士全部還俗,徹底離開了坎穆布隆。

1803年,女伯爵瓦爾·德·鮑立歐(Val de Beaulieu)買下了坎穆布隆的廢墟,並在1852年將其改建為一座城堡。

上世紀90年代坎穆布隆修道院遺址鳥瞰,沒有任何的添建物,可以清晰地看到修道院大門、車馬院、教堂鐘樓以及中世紀的碉樓。

然而,城堡平靜的面貌僅僅維持到了1993年。女伯爵家族將坎穆布隆轉賣給了董博家族(Domb),後者逐步將其改建成了動物園。在此之前,疊壓著12世紀領主莊園、13世紀修道院殘跡、18世紀修道院建築和19世紀女伯爵莊園的一整個坎穆布隆遺址,已于1982年登錄為文物保護單位。

修道院大門兩側的墻壁上,挂著歐洲文物保護單位的標誌——藍盾。

1993年,艾瑞克·董博(Eric Domb)創辦的天堂動物園(Pairi Daiza)開張營業。動物園起先只是在靠近入口一處不起眼的空地上建起來的鳥類館,從2004年開始大力發展水系對面的空地,直到2017年,經過數度擴建,動物園的大規模、永久性建築群已經填滿了坎穆布隆的全部遺址範圍,並且越過中世紀的圍墻,在週邊持續建設新的動物活動場,以及一個巨大的露天停車場。

天堂動物園現狀衛片,紅色虛線內為坎穆布隆遺址區域,藍色虛線為動物園已經擴張的區域。底圖來源:谷歌地球。

2009年,隨著印度尼西亞風格園區的建設完工,動物園將名稱改成了“Pairi Daiza”——天堂的最古老本意,即“帶有圍墻的花園”。這座人造天堂裏充滿了世界各地風格的建築群,比“世界公園”更誇張的是,它們都是建築師融會貫通以後,運用異域風格進行的創作。碩大無朋的奇葩建築,再放養上數不盡的珍奇異獸,下面來感受一下畫風……

天堂動物園2017年最新版的地圖(下為北向),紅色部分為古跡遺存。底圖來源:天堂動物園官網。

2009年新建的印尼景區正對著修道院教堂的鐘樓,由印尼駐比利時總領館榮譽督造,這是入口處的爪哇島風情民居,下面的水塘裏種著水稻,還養著一大群水牛。

這是在山坡至高點建造的鋼筋混凝土佛塔,裏面其實是蘇門答臘猩猩的宮殿,全部用白色大理石裝修。

在蘇門答臘猩猩的宮殿上方俯瞰,真正的文物古跡(紅色箭頭所指)被淹沒在誇張的世界風情景點之間

真正的文物古跡(紅色箭頭所指)被淹沒在誇張的世界風情景點之間,圖中右側的吳哥窟風格宮殿中,養著的是印度支那豹。

背景是俄羅斯風情區裏的風味餐廳,中間是修道院時期種植的參天古樹,前景的池堂養著的是企鵝。

當然還有我們的中國園林區,正中的中餐廳是一座四層樓高木構建築,就立在19世紀女伯爵城堡的旁邊!

中國園林景區始建於2006年,名叫“漢武帝之夢”,是天堂動物園裏最早興建、佔地面積最大的風情園區之一,園中放養了丹頂鶴、小熊貓等中國珍貴物種。為了追求原汁原味,董博邀請上海市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建造了自己的“中國夢”,連磚瓦、湖石都是從中國直接運來。他在園中建造了溪水環繞的九曲長廊,連接起1:1倣建的上海豫園湖心亭。

入口處的大紅牌坊,題曰“中國夢”。

九曲長廊,命名“治愈之路”,遠觀還是蠻有氣氛的。

1:1倣建的上海豫園湖心亭。

1:1倣建的上海豫園湖心亭,連內部的鬥栱結構都原樣刻畫,現在是專賣各路中國名茶的茶室。

園中至高點的“天空寺”。

“天空寺”極不尋常地使用北方地區的清官式做法,難道是為了回應董博營造“Temple of Heaven”的要求?

園中還有不少董博收藏的真正的中國文物,這一點是在其他園林中絕無僅有的。這些文物有明清的牌匾、碑刻、墓誌銘、山西的彩色琉璃等,還有不少藏地的石刻。全都被雜亂無章地嵌進墻體裏,也沒有任何的闡釋,成了純粹的裝飾物品。

一塊明代的墓誌銘。這位祖先的靈魂,去國十萬八千里,飄落他鄉的動物園裏,從此豐功偉績再無人識。

2014年,天堂動物園迎來中國政府出借的兩隻大熊貓——星徽和好好。習近平主席和比利時國王菲利普(Philippe Léopold Louis Marie)親自到場為熊貓館揭幕。自“坎穆布隆的聖母”之後時隔700多年,藉由中國之緣,這片土地再次迎來了國家元首的造訪。

這位應該是星徽。

天堂動物園裏這些花花綠綠的最炫民族風建築群,既不符合“輕質可逆”的文保理念,又與歷史環境格格不入,而它們就肆無忌憚地被建在了核心保護區裏!如果你説這些都還只是對歷史環境和視線的干擾,那麼請看更為奇葩的文物本體再利用……

入口處的車馬房,五開間,正中帶一座鴿舍塔樓,是同類古建築中的孤例,現在是單獨售票的農舍飼養體驗基地,這個新功能與歷史環境有聯繫,還算靠譜。

1775-1780年建成的教堂鐘樓,是坎穆布隆修道院最重要、最具有標誌性的文物遺存。

教堂鐘樓大門的券頂石上雕刻著“上帝之眼”,標誌著“宇宙偉大的建築師”上帝監視人類的法眼,是熙篤會修道士們遵守清規戒律的體現。

鐘樓由於缺乏維修至今仍在落石,天堂動物園將其封閉起來,同時把後部的教堂正堂遺址改建成了永久性的獵鷹表演場地。

鐘樓唯一一根殘存的立柱上部,被添加了一尊訓鷹師的雕塑。

最為奇葩的是凡人修道士住宅部分的地下室,這是修道院最為珍貴的13世紀原物遺存,被改為蝙蝠洞窟

蝙蝠洞窟裏面燈光昏暗,迴圈播放著高冷的哥特教堂吟唱,然後無數蝙蝠貼著觀眾的鼻尖亂飛,有孩子當場被嚇哭。這已經不是新的功能與遺産地的價值無關,而是把遺産妖魔化的問題!

接下來是教堂墓地,直接在霧氣昭昭的玻璃板底下襬了一副假骷髏……還能再直白一點嗎?

曾經被稱為“歐洲最美”的巴洛克風格曲線階梯,被擺上各種莫名其妙的小雕像……

女伯爵已經哭暈在九泉之下,她的城堡被改成了水族館,內部模倣潛水艇的造型……你們已經建了那麼多奇葩的現代建築了,就不能放過這座古建築?

一股人造泉水從中世紀的碉樓裏潺潺流出,原産于南美洲的水豚三三兩兩地遊蕩。

本來完整的一圈中世紀圍墻,不僅被觀光小火車洞穿,又被擺了無數怪異的非洲風格小雕像,架了棧道讓人在上邊走來走去,遙望大象散步。

天堂動物園的建設,不得不説,是嚴重破壞了坎穆布隆歷經7個世紀形成的考古遺存,而且其再利用的形式和目的均與文物的歷史價值毫無關係,甚至還加以歪曲和娛樂化。這些都與熙篤會主張的嚴肅內省精神背道而馳,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此類建設,如果放在中國的文物保護法裏來看,絕對是嚴重的違法行為,會被國家文物局叫停、被媒體痛罵為歷史罪人、會被勒令恢復原貌……

我想到了2008年山西省大同市的古城再建工程,其中也涉及到了很多處文物保護單位的大規模擴建。但是至少,大同的工程還是本著文物本身價值的增值而開展的。工程過後,寺廟還是寺廟,石窟還是石窟,還多了一些博物館,而不是變成了“動物園”。這是大同與坎穆布隆本質上的不同。

山西大同華嚴寺再建工程後鳥瞰,其中只有紅線內的部分是歷史原物,其餘均為現代倣古建築。

那麼,該如何理解天堂動物園的建設呢?它為何能夠通過審查而順利開展?是不是這裡的文物保護法太寬鬆呢?

在這裡,我無意開展太多的分析,只是想用自己導師的回答作為結尾——

“在比利時,文化遺産屬於地方管轄內的事務,我們相信利益相關者有權決定自己遺産的命運。

坎穆布隆所在的瓦隆大區是比利時最貧窮的地區,艾諾省又是其中最貧窮的省,經濟發展水準嚴重低於西歐平均線,居民普遍失業。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投資,將一處廢棄的宗教建築遺産轉變為一個國際旅遊熱點,製造大量就業崗位,盤活周邊的服務産業,正像是歷史上坎穆布隆修道院的作用一樣,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提升人的價值……這難道不是文化遺産保護的最高使命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