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霍克尼80歲 看這位藝術大家是怎樣練成的

時間:2017-08-13 16:02:25 | 來源:澎湃新聞

資訊>國際>

2017年7月9日,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迎來了80歲生日,他的家鄉英國布拉德福德和他長期居住的洛杉磯均推出展覽為其慶生。對於這位不斷創新,始終對藝術充滿新鮮感的藝術家而言,每一條展覽線索均呈現出一個令人驚喜的大衛·霍克尼。

在上海博物館正在舉行的“大英百物展”中,正有一件來自大衛·霍克尼創作于1966年的《兩名年輕男子》。而在今年初,倫敦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推出其回顧展,在為期16周的展期內參觀人數多達47萬多人次,這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上尚屬首例。足可見人們對這位英倫大藝術家的追捧。

80歲的大衛·霍克尼生日寫下“愛生活”,他説,在工作的時候感覺自己像畢加索,感覺自己只有30歲。

霍克尼的英倫烙印

大衛·霍克尼80歲生日當日,作為其出生地和靈感的起點,家鄉布拉德福德的卡特賴特宮(Cartwright Hall)專門辟出一間永久性畫廊,展出霍克尼的藝術創作歷程。在這個名為“大衛·霍克尼在卡特賴特宮”(The Hockney Gallery at Cartwright Hall)的展覽中,有展出一些未曾公開過的霍克尼早期作品,包括1953至1957年在布拉德福德藝術學院(Bradford School of Art)的素描本和自畫像。

展覽展出的部分大衛·霍克尼的素描本

1937年生於布拉德福德的大衛·霍克尼,幼年便表現出對藝術的濃厚興趣。布拉德福德無疑是他藝術啟蒙的地方,他與卡特賴特宮的聯繫更是不言而喻——“那是我在布拉德福德唯一一個可以看到真正的繪畫的地方”。

布拉德福德的卡特賴特宮

1953年16歲的霍克尼進入布拉德福德藝術學院學習繪畫,主要接受歐洲傳統寫實繪畫教育,注重訓練紮實的功底和嚴謹的結構,雖然傳統寫實風格與其後來的藝術風格大相徑庭,卻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在藝術學院學習期間,他曾經推著裝滿繪畫材料的手推車走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當時畫的街景、洗衣房和市場,以及最早涂的素描本,此次卡特賴特宮的展覽均有展出。

大衛·霍克尼在布拉德福德寫生街景地圖

1985年,霍克尼漫步布拉德福德街頭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張創作于1954年的自畫像,畫面中17歲的霍克尼正在布拉德福德藝術學院學習,留著黑髮和西瓜皮髮型、粗框的眼鏡、藍外套、灰白相間的襯衫、垂直條紋的綠褲子……而這一切皆由不同顏色的媒材剪貼而成,透露出另類的流行趨勢。當時許多現代藝術家傾向用報紙、廣告、插圖等唾手可得的媒材製作藝術品,年輕的霍克尼自然加入熱潮之中。

1954年大衛·霍克尼自畫像

1959年霍克尼來到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在校期間,他結識了培根(Francis Bacon)與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後見到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和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在內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的作品,一度受其影響至深。但他很快就擺脫了這種影響,從1961年開始,他的作品加入人物,且接近兒童藝術或者塗鴉風格。這一嘗試或為霍克尼轉向具象的“自然主義繪畫之路”做了鋪墊。

泳池,1978年

作為霍克尼早期作品的最大館藏地,卡特賴特宮的此次常設展還展出他的一些版畫,包括著名的《彈藍色吉他的人》(The Blue Guitar)和A Rake’s Progress。幾張霍克尼的私人照也會出現在展覽現場,包括1960年代在他鍾愛的加利福尼亞藍色泳池邊的站立照、1970年代與父母乘船同遊英格蘭湖區的照片,以及1980年代與愛犬的同框照,罕見地透露出藝術家的個人生活;另有一部Bruno Wolheim拍攝的紀錄短片,展現霍克尼在約克郡工作時的場景;同時展出的還有1989年布拉德福德電話簿的複印件,封面為霍克尼設計。除此之外,霍克尼的其他藝術階段,包括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學習到大型加利福尼亞泳池畫,再到六年前返回約克郡後使用iPad的創作,悉數呈現。

霍克尼設計封面的1989年布拉德福德電話簿

燦爛洛杉磯的華麗色彩

儘管大衛·霍克尼藝術風格形成于英國,且1961年最早受到公眾關注時,他還是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而1964年霍克尼厭倦了英國教條主義來到美國洛杉磯並定居多年,陰鬱的倫敦與燦爛的洛杉磯使他的作品出現了巨大的反差。

在1964至1971年間,他創作了大量關於泳池的畫作,並嘗試以不同的方式呈現陽光下閃閃發光、不斷變化的水面。1967年他贏得英國約翰·莫爾繪畫比賽大獎的作品即是源自於洛杉磯陽光下的泳池。可以説1960年代,在倫敦和洛杉磯期間的作品為他帶來了廣泛聲譽,也確立了霍克尼在畫壇上的地位,而洛杉磯的陽光、泳池和現代的建築也在霍克尼的筆下透出特別的光彩。

1967年贏得英國約翰·莫爾繪畫比賽大獎

在英國本土以各種形式為大衛·霍克尼慶祝80歲生日的同時,美國洛杉磯蓋蒂藝術中心(The Getty Center)亦舉辦了展覽“生日快樂,霍克尼先生”(Happy Birthday, Mr.Hockney)為其賀壽,展覽以過去65年中霍克尼的自畫像和20世紀80年代以來其藝術變化和觀點的關鍵“照片”創作(寶麗來複合材料和照片拼貼畫)為主題,由朱利安·布魯克斯(Julian Brooks)和弗吉尼亞·赫克特(Virginia Heckert)分別策劃,展示了霍克尼華麗的時尚感和對衰老的反應。

自畫像,1954

自畫像,法國熱拉爾梅,1975

作為20世紀60年代英國流行藝術運動的創始成員之一,大衛·霍克尼利用攝影技術啟發自己的作品——從現實主義的照片到半抽象的、多彩的肖像和風景。根據霍克尼的説法,攝影有其局限性:它無法捕捉時間,只能是一種機械再現。

他認為“照片看到的是表面,繪畫展示的是空間,空間比表面要神秘。”

帶有藍色吉他的靜物,1982年4月4日于洛杉磯,複合寶麗來

但20世紀80年代,霍克尼將創作興趣更多的轉向了攝影。“我從來不認為這個世界像是照片”,2004年霍克尼在接受《衛報》採訪時曾説,“而照片只是很多人的一種觀看方式。”鏡頭以何種方式、多大程度靠近視覺藝術才是關鍵所在,而立體主義是第一種以背離鏡頭真實的方式再現世界的繪畫風格,而霍克尼在畢加索的立體派觀點上結合不同媒介和技術,以多點透視的方式拼貼照片以獲得一種移動對焦的效果,從而創造出自己的攝影形式:寶麗來和攝影拼貼畫。

顏料手推車,攝影拼貼,1985年

當觀眾的眼睛圍繞霍克尼所創作的複合圖片觀看時,其觀點也不斷變化。這種觀看方式解開了媒介的限制,增加了時間、紋理和令人著迷的動作……週遭的一切在目光下起伏。

1982年2月28日傑瑞潛水,複合寶麗來

此次展覽協理策展人,蓋蒂博物館攝影部門負責人弗吉尼亞·赫克特認為:“通過描述同一個對象的多個方面,霍克尼攝影作品鼓勵觀眾想像通過空間移動,以便攝影對象在時間上得到延伸。”

閱讀畢加索的尼古拉斯·懷爾德,1982年3月24日于洛杉磯,複合寶麗來

和藝術家本人一樣,這些複合材料的使用帶有實驗性,且有趣、活潑,從中觀眾也可以讀到霍克尼試圖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和思想的開放性。

自畫像,1986年6月

而展覽另一部分的自畫像,則更像是霍克尼藝術歷程和自我剖析的縮影,儘管霍克尼對照相藝術進行了多種革命性的實驗,但他卻篤信,相機將現今的視覺藝術弄得愚蠢不堪,而在繪畫過程中,藝術家的凝視能持續很久,可以深入了解一個人體、一件物品、一片景象,就像長時間的曝光,照片只是一剎那地捕景而已。因此“繪畫將永遠不死”。

自畫像,1999年6月9日

也許正因為如此,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衛·霍克尼再次創作了一系列自畫像,並將自己表現出憂鬱的狀態。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常給自己畫像,是因為每過一段時間,我就覺得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人在端詳自己的時候,通常是笑不起來的。當我盯著鏡子裏的那個人,我看見的,和你們看見的不一樣。”

紅背帶的自畫像,2003

面對自畫像風格不斷透出其藝術思潮的變化,蓋蒂博物館的策展人之一的朱利安·布魯克斯(Julian Brooks)認為,大衛·霍克尼的作品始終與時代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始終接受和使用新技術,尤其是在2010年iPad發佈僅兩個月後,霍克尼便開始使用應用程式“Brushes”在平板電腦上作畫。

自畫像,2012年3月20日,iPad作品

通過這些自畫像,也顯示出大衛·霍克尼人生的各個階段都的瀟灑自由、與眾不同。

自畫像,1984/1986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