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眼睛,他畫出了世上最美的色彩!1912—1924年的莫奈

時間:2017-08-09 18:16:31 | 來源:99藝術網

資訊>國際>

被譽為“光的追尋者”的莫奈,由於常年在紫外線中執著光彩的表現,導致其晚年時雙眼近乎失明的狀態,猶如“閉上了眼睛”。當眼疾所致,當他將顏色以文字標注時,當他拿起顏料詢問助手這是什麼顏色後,再以助手的答案去做畫時,你會覺得這時的莫奈和他所創作出的作品,已超越俗世中肉眼視角所涉及的領域;他通過對顏色的記憶和常年養成的繪畫觸覺創作出了他一生中最精彩之一的作品。

  1914-1926年,《全景睡蓮》

莫奈的眼疾起始於1905年,到1912年進入病期。

這年年初,他覺得看外界的事物色彩跟以往看到的不一樣,後來就越來越有這種感覺。直到1912年,巴黎的眼科醫生診斷説,他患了白內障。10年後視力看一切事物如同在大霧中,這使他非常苦惱。他在1922年8月11日給畫家兄弟加斯東和若斯·伯恩海姆-瓊的信中訴説道:“我可憐的視力使我看任何東西都全然模糊不清。”

  1913年

  1914年

莫奈找過多位眼科醫生,希望得到幫助。法國的夏爾·庫泰拉醫學博士給他的右眼滴上藥水,讓他眼睛的瞳孔放大。但是,藥水造成的功效不能持久,醫生建議莫奈做手術治療。手術?這讓莫奈馬上想到美國印象主義女畫家瑪麗·卡塞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 1844-1926)的遭遇。瑪麗·卡塞特1911年也被診斷患有白內障,到了1914年不得不進行手術,但幾次手術都不成功,結果兩眼全瞎。因此莫奈堅決拒絕醫生再為他的另一隻眼睛做手術的建議。於是,他的左眼便因重重黃色的內障,視物模糊不清,看不出紫色和藍色;而右眼對這些顏色倒還稍稍看得清楚一些。由於左眼和右眼的色感和敏感度不同,使莫奈不能同時有效地運用兩隻眼睛。

  1918年

  1919年

畫作上色彩的運用是基於畫家對色彩的認同。莫奈用色從亮麗到陰暗的變化是由於他眼中看到的顏色已經起了變化。這種變化,在莫奈1918年至1922年進入80歲階段期間創作的《睡蓮》等畫作上,可以得到切實的證明:不僅色調和光度混濁而陰暗,此外,因為對比感的衰弱,如他自己所承認的,“我對色彩的感受力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強烈。在我眼中,紅色變得混濁,粉色也顯得十分平淡,一些暗沉的顏色我已經完全感受不到”,使畫作所描寫的形體也顯得模糊不清。

朋友們回憶説,當時的莫奈,只能看到白色和綠色,所看到的藍色已經變暗或變成為紫色。更有典型特徵的如莫奈這時的創作,都是用大刷子塗抹,色彩微弱,極少有明亮的橙黃色和藍色,特別是早期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著名的光感和氛圍感,也都看不見了。莫奈甚至常常不得不對調色板上的顏料作有層次的排列,並不得不仔細看特意貼在軟管上的顏色標簽,來辨別不同的顏色。

  1922年

1923年時眼睛幾乎全轄的莫奈無可奈何的讓庫泰拉醫生為他的右眼做了一次手術,這年莫奈82歲。

可是,手術的結果使莫奈異常失望。在這年6月22日給庫泰拉醫生的信中,他這樣表達他的受挫感:“我也許可以完成那些應在4月裏提交的裝飾品,現在我是不能像我所希望的那樣完成它了。這手術是我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打擊,我很後悔此前決心做這致命的手術。原諒我這麼坦率,請允許我説,我認為它是讓我陷入如此困境的罪魁禍首。”

  1922年

此後,莫奈堅決拒絕醫生再為他的另一隻眼睛做手術的建議。於是,他的左眼便因重重黃色的內障,看不出紫色和藍色;而右眼對這些顏色倒還稍稍看得清楚一些。由於左眼和右眼的色感和敏感度不同,使得莫奈不能同時有效地運用兩隻眼睛。庫泰拉只好特地為他專配一副護目鏡,使他能夠閱讀和通信。配鏡前,庫泰拉對莫奈的視力所做的檢驗,可以説達到近乎精確的程度,但無疑因莫奈眼睛本身的問題,庫泰拉無論如何總是很難把鏡片調整得讓莫奈看清事物的實際。在莫奈的視野中,那些被歪曲和誇大了的對象,其形狀和色彩使他覺得“異常的恐怖”。到1924年改用一副新的眼鏡,效果稍有改變,莫奈才稍稍高興起來。

  1920-1922年

美國斯坦福大學眼科學教授邁克·瑪莫通過研究發現,莫奈視線受損的情況其實很嚴重。從電腦生成的模擬莫奈眼中的池塘的圖片可見,畫面內的景物模糊不清,顏色複雜,池塘呈黃綠色,還帶著暗黃的陰影。瑪莫對莫奈的創作對象進行研究,發現隨著莫奈視線的改變,他的繪畫色調和細節也在改變,變得越來越抽象和模糊。

有藝術評論家認為,對於莫奈來説,視力下降未必是壞事,甚至會給他帶來新的創作靈感和啟發。美國國家美術館館長克裏斯·裏奧佩裏説:“一方面,他們在視力受損的情況下仍然創作出傑出的藝術品,這十分值得我們尊敬;另一方面,視力受損也促使他們在繪畫風格上作出嶄新的實驗和嘗試。”

  1920-1926年

  1922-1924年

對於莫奈晚期繪畫的變化,其原因眾説紛紜,有人覺得:白內障術後部分患者發現視覺變化,有的甚至可以看到大紫外線,原因可能是白內障手術後植入的人工晶體不具備自身晶體的防紫外線功能,造成視覺變化,這種變化的典型代表是畫家莫奈,視覺的變化影響了他的視覺變化,從而影響了他的作品的色彩基調。據有關媒體報道,研究人員在研究中通過紫外線發現了蜜蜂看到的世界是這樣的

這項研究是依據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和瑪麗皇后學院所建立的“植物反射率數據庫”。這個數據庫裏的數據能夠幫助科學家模擬諸如蜜蜂這類傳粉昆蟲看到植物的顏色。從圖中可以看到蜜蜂這類傳粉昆蟲看到植物的顏色是偏藍、偏紫……而莫奈1923年動白內障手術時,當時技術很不成熟,當時的人工晶體缺少防紫外線功能,所以術後他能看到紫外線就不奇怪了。(以下為1923年受“紫外線”影響,所創作的作品)

  1923年

而這個階段莫奈的作品在當今市場中的表現也相當不俗,甚至是搶眼。

大眾對於莫奈最為熟知的系列作品非睡蓮莫屬。而在這個“特別”時期,莫奈的“睡蓮系列”有別於其他各個時段的“睡蓮”;有著“冷抽象”的味道。而如今,其市場上最高的“睡蓮”作品拍賣價位大多數來自這個時段:

2008年6月24日,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場上。莫奈1919年所創作的《睡蓮池塘》《LeBassinaux Nympheas》以近8045萬美元(約5.6億人民幣)的天價成交。該價位不僅保持莫奈拍賣最高價長達8年,還進入了當時全球藝術品最高價的前五。

  1919年,《睡蓮池塘》(LeBassinaux Nympheas)

而對於國內大眾來説,該時期最為熟知的作品,便是萬達集團在2015年以2041萬美元(約合1.27億人民幣)所購買的《睡蓮池與玫瑰》;這件作品是莫奈在眼病初期的1913年所創作的。

  1913年,《睡蓮池與玫瑰》

而在同年拍賣場中,莫奈在 1914-1917 年期間創作的《淡紫鳶尾花》一亮相便引發了激烈競爭,經過長達 4 分鐘的膠著戰之後,最後以 1,083.45 萬英鎊(約合人民幣 1.059 億元)的天價易主。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作品完全以紫藍色為主,從筆法和色彩上來看,有著莫奈“紫外線”系列前端的徵兆。

  1914-1917 年,《淡紫鳶尾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