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東 沙發上的裸女 油畫 1928年
藝術是個圈,19世紀末法國的蒙馬特高地,位於巴黎北邊的一個小山丘上,類似于美國的格林威治、中國的圓明園畫家村。
那裏有著著名的紅磨坊和黑貓。這兩個當紅夜店裏聚集著當時的“巴漂”,現在美術史上各路大神們。在那時,你喝杯酒隔壁坐的可能是雷諾阿、德加,與你擦身而過的,也許是還未出名的畢加索、達利。紅男綠女們來來往往于這個喧囂又寂寞的所在,有些人如海面上的泡沫轉瞬消逝無蹤,有的人卻磨礪成為屹立於海的礁岩,活成了人海中的傳奇。
雷諾阿 編辮子的女孩 模特為瓦拉東 1885年
蘇珊娜·瓦拉東,這個原名瑪莉·克雷曼汀·瓦拉東的小鎮女孩,父親據説是詐騙犯,母親是女傭人的私生女,她的人生逆襲之路可以説是所謂“鳳凰女”的鼻祖了。
很多文獻資料中用 “第一美女”“艷光四射”這樣的詞來形容她,但説實話,瓦拉東的皮相實在談不上驚艷,但她的人生足以用這個詞來形容:酒鬼,畫家,鬱特裏羅的母親,印象派大師們的模特,夏凡納、勞特累克、雷諾阿的情人……
這些標簽都是她。
瓦拉東 家庭肖像 1912年
左起:于戴爾、蘇珊娜、瑪德萊納、烏特裏略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出身寒微的瓦拉東早早就被一腳踢進了社會底層摸爬滾打,9歲時就在裁縫店當學徒討生活了,把所有她這樣出身的姑娘能做的工作都做了個遍,什麼女招待、小販子、洗碗工,還做過馬伕、雜技演員,唯一的目的是活下去。然而命運對窮人總是會給予特別“關照”——當他把門關上了的同時,一般也會順便幫你關上窗。
她在表演高空鞦韆時發生了事故,差點連小命也搭上了,只好結束了短暫的雜技演員生涯。此時也不過才15歲的小瑪莉或許內心早已滄桑,可年輕的肉體總是好看的,她流連于蒙馬特,穿梭于紅磨坊、黑貓酒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吸引了畫家的目光,成為象徵主義繪畫大師夏凡納以及莫奈、德加和雷諾阿等印象派大師們的模特。
做模特對此時的她不過也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她最早進入夏凡納的畫室,成為他的模特和門徒。年輕而聲名狼藉的女孩與年邁的大師,這樣的組合想不被非議也很難,一時間各種流言成為巴黎吃瓜群眾們口中最火熱的八卦。
來自社會最底層的瓦拉東,有著強悍蓬勃的生命力,放蕩熱烈而野心勃勃。莫奈、德加、雷諾阿、勞特累克……這些美術史上閃閃發光的名字,都曾是她生命中的過客。在蒙馬特有著眾多像她一樣,徘徊在模特與大眾情人之間的邊緣女孩,她們中太多的人沉淪後走向毀滅,只有瓦拉東清醒地借助著藝術這根繩索,將自己拽出了生命的沼澤地。
在夏凡納的畫室,這個聰明的女孩並不滿足於模特的角色,她通過觀察學習了繪畫的技巧,並畫出了自己畫家生涯的第一幅作品:一幅色粉自畫像。
亦舒曾説,一個人要超越環境與出身不單得進步,非得進化不可。從她拿起畫筆的那一刻起,生命就由此進化到了另一個維度,從被觀看、被描繪的被動者成為觀看描繪他人的主動者。
她的成長背景,使得她的繪畫語言完全不同於當時其他一些女畫家。同時,雖然受教于雷諾阿、德加等人,瓦拉東卻並不模倣他們,她以母親、兒子、自己為模特的大量素描、色粉作品,畫面有著強烈的生命力,茁壯而剛強。特別是她畫的女性裸體,完全不同於雷諾阿筆下女子的甜美、豐腴、白皙,而是以清晰果斷的輪廓線描繪著那些壯碩的身體、粗糙的皮膚,毫不高雅,甚至有些粗魯,有著刀鋒般直抵人心的銳利。
連高冷傲驕的德加、放縱刻薄的勞特累克這樣的大怪咖,都為她那充滿力量感的畫面所折服。
瓦拉東 自畫像 1883年 現藏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1894年,她成為法國國家藝術協會的第一位女會員,完成了從模特到專業畫家的華麗蛻變。
命運是如此的吊詭,瓦拉東身為私生女,她的兒子——巴黎之子莫裏斯·鬱特裏羅也是私生子。1883年,18歲的瓦拉東生下了他,因為放蕩無羈的生活,連瓦拉東自己也無法確定到底誰是他的父親。最大的可能是雷諾阿或者是勞特累克。鬱特裏羅這個姓氏是因為瓦拉東的西班牙情人安德烈·鬱特裏羅才有的。然而莫裏斯並不願意被冠此名氏,他在自己的畫作上一直都堅持署名莫裏斯·鬱特裏羅·V,以此做無聲的反抗。
瓦拉東為小鬱特裏羅做的速寫
這個憂鬱孱弱又可憐的男人,一生都以得到母親瓦拉東的愛為終極目標,連成為畫家也是“為了讓母親高興”,還有就是為了換酒喝。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很多瓦拉東以他為模特的作品,除了一動不動為她做模特的時光,他幾乎得不到瓦拉東的關注。
鬱特裏羅由外祖母撫養長大,嬰兒時期就被灌下兌水的紅酒,因為大人希望他保持安靜。這種養育方式,加上對母愛的渴望與絕望相交織,讓成年後的他成為酒精的奴隸,被學校開除,被僱主炒魷魚,18歲時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人生豈是一個慘字了得!
瓦拉東為鬱特裏羅畫的肖像,畫面右下角寫著“我的鬱特裏羅,9歲”
好在,繪畫救贖了這對母子。雖然因為酒精成癮不斷地進出療養院,但有意思的是,雖然鬱特裏羅並不熱愛繪畫——他拿起畫筆的初衷一是為了迎合瓦拉東,二是作為治療手段,然而世間的事就是這麼有意思,他的畫卻越賣越好,成為人肉印鈔機,被譽為“巴黎之子”——其實他只是想成為瓦拉東最鍾愛的兒子而已。反而是他的母親、導師瓦拉東雖然在業內享有國際聲譽,其作品在市場上卻一直銷售慘澹。
1909年,44歲的瓦拉東與保羅·繆斯離婚,兒子的朋友、21歲的電工安德烈·于戴爾成為她的新亞當。瓦拉東以此創作了一幅她藝術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亞當與夏娃》。
瓦拉東 亞當和夏娃 1909年 男模特即于戴爾
這個聖經故事一直被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畫家反覆描繪,她的畫面明顯地具有表現主義、立體主義的意味,塊面與線條相結合,有著她一貫簡練、爽利的風格。夏娃沒有任何的遮擋物,坦率地以正面姿態面對觀眾,反而是亞當被藤蔓所纏繞,在某種意義上也表現了他們現實生活中的關係。
于戴爾十分有商業頭腦,他全權代理了鬱特裏羅全部畫作,將他作為一棵搖錢樹,給自己帶來了滾滾財源。瓦拉東得了尿毒症之後,于戴爾就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她。1938年4月6日,她因腦溢血死在了前往醫院的路上。
這個來自江湖的女子,如野薔薇般卑微卻強悍熱烈的一生終結於此,而傳奇仍在蒙馬特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