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虛實:另一面言語

時間:2017-07-06 19:17:56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國際>

勞倫蘇·阿布·哈姆丹在進行演講,圖片:YouTube

在過去的幾年裏,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研究音頻在法律偵查中的作用和證詞的性質變化上。我同時也在研究新的身體控制理論、演算法技術、醫學科學及竊聽技術。然而,無論我是從傾聽政治,還是從探討個人聲音在整個司法政治體系中的作用的角度進行深入探索,我總是會回到一個核心問題。而這個問題恰恰是構成言語的兩個基本要素之間會産生緊張關係的關鍵所在。這兩個基本要素是聲音的品質和言語行為。可以説,這個體系與語言系統有關。在語義學中,聲音僅僅是一個工具,它是用於取代已説出話語的多餘部分。而這個體系卻是語義學部分中的一個延伸意義。

這幾年通過不斷傾聽和分析庇護法庭和審訊室裏的音頻,我逐漸發現法庭和審訊室裏的任何聲音材料都會對人們為自己進行辯解和捍衛自己權利上有著深切影響。當其中的一種聲音被賦予特權的時候,它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人們成為自己主體的方式,或是對我們受限于法律的形式進行更改。從某種角度來説,不論是積極憤慨的言辭還是存在於字裏行間裏的意義,這種混合了強烈主觀色彩的物質會引起深厚的政治共鳴。畢竟,是言論使得人類成為政治動物。

言語關乎真相,而法律通過口頭話語來判定真相。通過一套可聽見的反對和聲明、宣判規則,法律得以達到它的裁決效果。從字面上來説,“裁決”一詞意味著真相。我們通過“傾聽”來獲悉審判結果和裁決之後所詮釋出來的言語真相。另一方面,對音頻的提取和分析評估是一項關乎高度政治敏感的技術。通過最近對法律條文和各種文獻的分析中,我發現這些“裁決”、“傾聽”控制著我們的聲音。它們把握著我們所追求的言論自由權利和保持沉默的權利。在分析過程中,我發現了最初由伊斯蘭教什葉派(Shia)法理學家所提出的名為“塔基亞”(Taqiyya)的觀點。

勞倫蘇·阿布·哈姆丹的“塔基亞”(Taqiyya)裝置展,圖片:lawrenceabuhamdan.com

“塔基亞”觀點認為:伊斯蘭教信徒在遇到威脅或是迫害時,可以否認隱瞞自己的宗教信仰。並且在遇到生命危險時可以做出非法行為。“塔基亞”是一個關於神學傷害的複雜法律概念。簡單來説,它相當於法律豁免。比方説,線人可以在法律機構的雇傭下進行“合法犯罪”。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線人可以在調查局的允許下做一些法律禁止的事情,即“合法犯罪”。換言之,“塔基亞”是同時遊走于法律內外的混合物。

現在只有極少數的伊斯蘭教信徒仍在執行這條教義。更準確的説,“塔基亞”仍然是德魯茲派(Druze)的核心教義。德魯茲派是一個源自於伊斯蘭教什葉派的獨立教派,其教義深受基督教、諾斯底主義等的影響。德魯茲派秘密封閉不外傳。他們的生活區域裏不設立清真寺。在這裡,公開一個人的宗教思想,是對這個人與真主之間的私密關係的褻瀆。由此可以看出,“塔基亞”這個概念開始變得複雜。它不僅僅是一種非法的豁免條例和掩飾行為,它更是一種允許信徒退縮的基本義務。它讓教徒能在公眾場合掩飾真相的同時代表自己發言,承認自己內心的心聲。

“塔基亞”本身並不容易引起太多關注。然而在最近一段時間,它頻繁與一則主流新聞一同出現。有消息稱,在2013年12月,有18個屬於德魯茲派的村落向非德魯茲派的伊斯蘭教進行皈依。本次行動由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負責。根據圖像記錄,可以看到本次行動的伊斯蘭國負責人及其團夥均裝備著機槍,帶著人道主義物資進入德魯茲偏遠村莊的場景。這些德魯茲派的整個信仰轉換過程後續都得以查閱。被攝像頭拍攝到時,他們的嘴張開,但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在所有與這起事件有關的材料中,沒有任何來自信仰轉換地區的任何直接聲明。伊斯蘭國負責人所使用的轉換材料是一份廣泛流傳的四頁手寫宣誓聲明。其中皈依了伊斯蘭教的18個村莊均已簽署這份聲明,並且開始譴責他們原先的德魯茲派教義。很快,國際新聞報道就傳出了諸如人的自由意志被壓迫、個人身份被威脅的敘事版本。這一敘述被動員起來,服務於敘利亞參議院對關於難以控制的複雜衝突問題上的泛泛討論。類似的敘述也為被巴沙爾·阿薩德所控制的國家媒體提供了素材。他們開始迅速宣揚這些少數派轉換為阿薩德的假消息。並以此作為藉口成為“合法化代理人”,對數千人實行了殘酷的刑罰和謀殺。然而,另一個讓人更為意想不到的説法開始出現。有一種説法是:這些村民並不像所描述的那樣是錯誤的信仰轉換的受害者。它並不是所看上去的由德魯茲派皈依伊斯蘭教的轉換。它實際上是一次“塔基亞”行動。在傳出的視頻裏聽起來像是皈依伊斯蘭教宣告條文的聲音,實際上是念誦“塔基亞”時所發出來的聲音。“塔基亞”聽起來就像是真相,也像是政治。正因為它的媒介是言語,因而“塔基亞”的整個行動實際上是一種言語行為。這種言語行為是什麼,它為什麼會産生?它是怎麼形成的?一位德魯茲派學者將和我一起對這種“塔基亞”言語行為進行闡釋。

勞倫蘇·阿布·哈姆丹的“塔基亞”(Taqiyya)裝置展,圖片:lawrenceabuhamdan.com

“在德魯茲派,母親與新生兒是通過兩個不同的音節來進行溝通的。這兩個音節沒有任何含義。新生兒在很大可能下是無法通過大腦去理解正常語句的含義的。它們只能感受和隱約理解母親發出來的簡單音節的意思。這兩個簡單音節沒有任何語言學意義,但它們卻向孩子傳遞母親的愛意。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這種語言也會隨著母親與孩子交流能力的提升而逐漸增強。比方説,孩子長大了一點,母親這時發出這個聲音的意思是叫他們吃早飯;到了上學的年齡,就變成了讓他們帶上自製的三明治到學校;等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後,母親就不再能通過這種簡單音節與孩子進行交流。因此可以説,“塔基亞”是一種與語言使用者的知識和理解水準相對應的語言體系,用與別人的理解水準相當的語言進行交流”。

這個德魯茲派學者的話讓我們意識到:先有聲音後有文字。因為有了聲音才會産生文字。正如同孩子會聽懂簡單的音節和聲音本身並不是語言的兩個例子一樣,這才是交流的本質。這一點對於理解“塔基亞”是十分關鍵的。因為它是關於堅持依附所説語言體系的。在任何言語環境中,語言對於聲音的依賴性仍舊是十分強烈的。語音本身作為一種簡單的溝通方式仍有重要意義。

勞倫蘇·阿布·哈姆丹在進行演講,圖片:YouTube

可以説,“塔基亞”是一種語言表現形式。它的表現取決於參加談話的人的各方面水準。如何去説,和誰説,都會對言語的表現産生影響。“傾聽”比言語本身更能産生言語行為。他們想聽到什麼、他們聽不到什麼、他們能聽到什麼都嵌在這種言語行為當中。有一位黎巴嫩人類學家提到:“德魯茲人學會了如何正確發出所有阿拉伯語的音素。這是在我知識範圍內所無法想明白的。”所以這也是變相在堅持語言是另一個規則體系、是一種特定聲音的形成模式的觀點。因此,這種學習正確的語言發音的機制使得“塔基亞”變得更為現實。畢竟真相不在於説了什麼,而在於以什麼方式去説。所以即便人們表面上言不由衷,他們仍能説出真相。所以,德魯茲派所發出的正確阿拉伯語發音裏,某些阿拉伯語字母的咬字發音與英文字母“q”相似。但這裡的聲音是由聲門最底部發出。他們發出來的音聽起來就像“cop(警察)”,德魯茲派也因為能發出這個整個地中海地區都很少聽見的音而出名。但在具體的發音上,他們省去了一些音節使其聽起來像“up(上)”。這種聲門塞音的發音方式類似于英語中“butter(黃油)”前半部分的發音規則。

當你想要尊重語言的真實性時,就必須遵從自己的意願來發音來發揮語音的真實性,以闡明其作為語言的意義。我們遵循每一個阿拉伯語音素的發音規則以遵循其語言最基本的規則。如果發音不正確,就相當於沒有闡明真相。在這個概念中,真相是處於一種語言表達語境裏的。它就如同一個詞本身的意義一樣多。一個詞的發音中所包含的真相與這個詞本身所含有的意思一樣多。説真話的目的是為了在阿拉伯語和神學語境中闡明這個詞。阿拉伯語是神的聖言。不像英語,阿拉伯語是聖經的原始語言,是造物主所使用的語言。這意味著阿拉伯語不是世界上萬事萬物的代表,而是一種獨立的模式。在阿拉伯語中,口語的聲音是由同一個人發出,其在形式和聽覺上都是一致的。英語中的擬聲詞(Onomatopoetic)一詞事實上是指模倣人們所提及的聲音的來源。它的含義來源於希臘語,意為製造或創造名字。不論相信真主與否,對一個物品最原始的聲音的鍛造過程本身,就是所有語言起源的過程。真相不僅存在於系統中,也存在於他們自己之中。

勞倫蘇·阿布·哈姆丹的“塔基亞”(Taqiyya)裝置展,圖片:lawrenceabuhamdan.com

在這種語言概念下,真相同時存在於一個詞的聽和説之間。但有時真相並不是你所想要揭露的。比方説,發出的咳嗽音會暴露德魯茲派的身份。在“塔基亞”及其學説實踐中,這是不允許也不鼓勵的。咳嗽音的關鍵在於它自身就能表達意思。它不會為他人而適應改變。相反,它會著重強調對話者的聽覺作用。在發出咳嗽音的同時恰恰會揭露出“塔基亞”規則所禁止的事情。它整個詞的發音本身就是一個有著不同含義的矛盾體。“塔基亞”從來就不是在主張一個身份,也從來不是在聲稱一個地位,而是在不斷改變一個人所處的狀態。

因此在現代,我們實際上面臨一個巨大的監視系統。我們難以輕易逃離它的監視範圍。在這個監視系統下,人們所説的一切話語不僅對話者自身能夠聽到。透過手機麥克風和後臺的運算操作,誰都有機會聽到。人們的言論步入了一個新的政治敏感地,人們不再能依靠法律對聲音進行時間和空間上的處理。比方説如果我現在向你們其中的三四個人發送含有“毒氣”(gas)字眼的郵件,尤其你們其中還有姓“穆罕默德”的,我相信警察很快就會全副武裝趕到這裡。

勞倫蘇·阿布·哈姆丹的“塔基亞”(Taqiyya)裝置展,圖片:lawrenceabuhamdan.com

有種説法是:“秘密是阻礙民主進程的最大絆腳石。”在現在這種社會透明度和監督體制下,人們有著一致的認知:“恐懼和害怕這些系統的人都懷藏有秘密。”雖然人的言論自由在這裡有一定的影響力,但這不代表人們不需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自由發言是構成健康民主體制的一部分,人們也經常鼓勵去公開發言、陳述自己的看法。言論自由會促進産生一個沒有秘密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裏,所説的一切都關乎政治。“塔基亞”類型人物愛德華·斯諾登讓我們知道不論我們“傾聽”的方式出現了何種改變,言論仍然是自由的。正如德魯茲派學者所説的一樣:“在言論自由的情況下,我可以説任何我想要説的東西。但與“塔基亞”聯繫起來的話,言論自由也意味著有保持沉默的自由。“塔基亞”讓我有保持沉默的權利。如果在所謂的言論自由裏,一個人不能一言不發,那這就不是真正的言論自由。而敘利亞的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完全就是在強迫人們進行言論。”

儘管“塔基亞”早在大約一千年前就已出現。時至今日,它仍在某些方面保持著活力。第一:“塔基亞”可以在言語的偽裝下保持沉默。它是清晰的言語掩蓋之下的沉默。第二:人們沒法保證在經受酷刑折磨之下仍能保持“言論的自由”。因此在一個不穩定的無國籍法律框架下,“塔基亞”就變得尤為重要。它在人類言語的細枝末節中扮演著不純的政治角色。它是由居住在“仲介”地區的人改編演化過來的。在這些“仲介”地區,時刻上演著虛虛實實,謊言和真相交織、言語和保持沉默的場景。“塔基亞”不是少數派對自己的身份或國家的宣告。它是對一種無國籍狀態的聲明。它不是在邊界命令的統治權力,它也不屈從和垂首于各種政治機構。它是能夠同時保持言論自由和沉默的一種混合體。“‘塔基亞’就是真相。”(視頻來源:YouTube;作者:Lawrence Abu Hamdan;聽譯/李琦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