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購藏重建倫勃朗“朋友圈”

時間:2017-07-03 10:09:00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資訊>國際>

西方有著相對成熟的家族收藏體系,尤其在歐洲,很多家族的收藏曆史達到百年以上。文藝復興時期的美第奇家族、創建整個歐洲金融和銀行現代化制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盧浮宮最大的經紀人威爾頓斯坦家族等,數代人通過藝術贊助和購藏的方式,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收藏帝國,不僅收藏範圍廣泛,更多時候還保持著一定的神秘性。近期,高調登陸中國的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藏家托馬斯·S·卡普蘭為我們打開了收藏的另一扇窗。

2003年,美國礦業主卡普蘭在倫敦買入一幅小巧的橢圓形畫作,幾個月後,該畫被正式認定為格裏特·德奧所作。此後,卡普蘭夫婦開始了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作品的購藏,短短五年時間,已經買入約250幅作品,成為目前擁有十七世紀荷蘭藝術畫作數量最多、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

結束法國盧浮宮的巡展,6月17日,“倫勃朗和他的時代:美國萊頓收藏館藏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逾七十幅古典大師作品抵達北京,除了十余幅倫勃朗油畫,還包括天才藝術家維米爾的一張作品。佳士得古典大師專家介紹,目前可在市面流通的維米爾作品僅有兩張。

以藝術聖地之名

以家族的名字命名,似乎成為西方收藏的一種傳統,而卡普蘭將其收藏命名為“萊頓收藏”。萊頓位於阿姆斯特丹西南方向15公里處,倫勃朗誕生於此地,他的多名弟子也曾經在萊頓學習並創作,其中包括格裏特·德奧——倫勃朗第一位,也是最具影響力的門生,他還是萊頓“精細繪畫”學派的創立者。

此次帶到國博的畫作,從倫勃朗標誌性傑作《書房中的女神密涅瓦》,到極富故事性的《身披金絲斗篷的女孩》,幾乎涵蓋了萊頓收藏的重要藏品。作為此次的一大亮點,維米爾的油畫《坐在維金納琴旁的少女》與目前收藏于盧浮宮的《織花邊的女工》創作于同一匹帆布上,屬於維米爾成熟風格作品。同時抵達北京的,還有倫勃朗在萊頓的同畫室好友揚·利文斯的四幅佳作、格裏特·德奧的九幅重量級畫作、與倫勃朗同時代最耀眼的藝術家之一揚·斯坦的六幅經典傑作、肖像畫大師弗朗斯·哈爾斯的珍貴銅板肖像畫,以及《金翅雀》作者、倫勃朗的學生卡爾·法布裏蒂烏斯目前僅存的由私人收藏的十三幅畫作之一的《夏甲與天使》。

萊頓收藏現任管理人勞拉·耶格爾專攻十七世紀荷蘭和佛蘭德藝術,她是此次萊頓收藏全球巡展北京站的策展人。勞拉將展覽以黃金時代的三大主題進行劃分:肖像畫、歷史畫、風俗畫,毫無疑問,展覽以倫勃朗的作品打頭陣。一面紅色的墻上,挂著倫勃朗“感官的寓言”系列其中的三張作品。勞拉介紹,這個系列共有五張作品,此前發現了三張,卡普蘭2016年買入的《嗅覺的寓言》是第四張。

這張僅有二十釐米高的木板油畫,還有一個頗具玩味的流通故事。2015年,這張作品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個匿名拍賣會上以650美元起拍,最初認定為由19世紀無名藝術家創作。巴黎一家畫廊以100萬美元競得該畫作,經過修復,卻驚喜發現了倫勃朗的親筆簽名。隨後,這幅畫進入了萊頓收藏。

穩準快的收藏方式

收藏,本應是幾代人共同構建的事業。“中外收藏家最大的區別是文化層次不同,外國收藏的歷史比較長,中國的中斷過。”資深藝術顧問石建邦説。中國經歷了文化斷代後,家族收藏已經銷聲匿跡,而在國外,即便經歷了兩次戰爭,這項傳統仍在延續。相對於“前輩”,收藏至今不過14年的卡普蘭夫婦,則是年輕的主力軍,他們一反“前輩”細水長流的收藏方式,通過穩準快的購藏,得以快速晉級頂級藏家行列。

“2003年至2008年的五年間,我們每週都會購入一張畫作。”卡普蘭説。在這五年近乎瘋狂的購藏期內,有時卡普蘭上午剛買了一幅畫,下午又買一張。經紀人們一度怕他買得如此迅速,終有一天會反悔“買得太多”,可是這種情況至今沒有發生。

相對於卡普蘭大步流星的收藏方式,傳統家族收藏遵循的準則依然是小步慢走,外加神秘。

號稱全球最神秘家族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是17世紀荷蘭藝術品的大藏家,2015年年底,該家族定價1.6億歐元(約合11.4億元人民幣)出售兩張倫勃朗的肖像畫,面對這樣的高價,荷蘭國立博物館與法國盧浮宮上演了驚天合作,兩方籌款共同買下了作品,這兩幅傳説中的倫勃朗作品終於得以重見天日。至今也沒有人説得清這個家族到底有多少財富、有哪些藝術作品。該家族從1830年起與世界各國的藝術家交往甚密,從此以它的眾多收藏而享譽藝術界,並借此建立了極大威望,但是他們卻很少公開自己的藏品。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一條購藏的共識:“我們應該總是買最好的東西,而不要在意價格”,因為“最好的東西”只會增值。該家族對於黃金時代作品的鍾愛,多半與資産配置有關。無界藝術創始人楊好主攻歐洲大師畫研究與鑒賞,她對於西方古典大師的作品頗有研究:“荷蘭黃金時代的作品絕對保值。”

毫無疑問,黃金時代作品成為卡普蘭夫婦的首選,既是源於兒時看到倫勃朗作品的悸動,也是出於“保值”的誘惑。通過六位專家和藝術顧問擔任“尋寶獵人”,卡普蘭夫婦已經收藏了五十余位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的是師徒,有的是朋友。如果以倫勃朗為圓心,通過這250件收藏,已經可以構建一個荷蘭黃金時代關於倫勃朗的“朋友圈”。

專業化收藏

聘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或許是中外收藏方式中最大的不同。“中國收藏家不相信經紀人和中間人,購買行為大多依據個人的判斷,當然其中也有‘倒爺’的心理作祟;老外有藝術顧問,支付給藝術顧問的佣金也是一個保障,如果買錯了,顧問要負責的。這正是契約精神。”石建邦説。

卡普蘭用兩個詞形容他和“尋寶獵人”之間的關係:忠誠和信任,這正是萊頓收藏得以迅速建立的重要原因。萊頓收藏有包括勞拉在內的四位員工,分別負責管理、登記、協調、文獻編輯等工作。在隨本次展覽印刷的畫冊中,可以清晰看到萊頓收藏對於每件作品的分析以及解讀,尤其對於收藏界最為看重的流傳有序問題有著清晰的著錄。

西方不乏收藏古典大師作品的藏家,但是大多數處於潛水狀態,像卡普蘭此次一樣高調巡展的屈指可數。卡普蘭解釋:“希望讓觀眾更好地了解藝術,我們的藏品需要分享。”自創立之初,萊頓收藏便創建了唯一一家可供出借古典大師畫作的“借閱圖庫”,至今已向歐洲、美國和日本的主流博物館匿名提供藝術作品借閱支援多達170余次。卡普蘭僅在紐約麥迪遜大道開設了一間專屬展廳,大多數作品購藏直接借閱至美術館展出,很多作品連他本人也難得有機會一見。

此次通過全球巡展,萊頓收藏第一次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在公眾面前呈現。除了那些藝術佳作,卡普蘭所建立的萊頓收藏模式似乎也可以為中國藏家提供一種不同的收藏方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