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眼中的VR:一種更接近體驗的媒介

時間:2017-06-27 22:24:20 | 來源:全景網 

資訊>國際>

JeremyCouillard是一個在紐約創作VR藝術的藝術家。他最近發佈了一款第一人稱遊戲,名為AlienAfterlife.《紐約客》介紹了這款遊戲。此外,Couillard又將遊戲轉製成了一部題為Rebirth_redirect的VR視頻,在紐約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題為“FirstLook:Artists’VR”的藝術展上展出。外媒近日採訪了Couillard,與他交流了他對VR與藝術的看法。

Couillard提到他最早知道VR是因為任天堂的VirtualBoy,他的藝術作品最早的靈感來源也是玩遊戲。沉浸性的體驗能夠根本性地觸及人對自我的認知,這是VR藝術的迷人之處。他強調VR是一種體驗,而非敘事,VR作品應當更注重它作為體驗的本質。

他認為VR的敘事語言還沒有創造出來,VR作為一種體裁正在經歷電影在早期所經歷的事情:那時蒙太奇和剪輯的概念才剛剛出現,人們開始意識到電影時間線處理的新的可能性。一百年來人們已經習慣了只在一個小方框裏看畫面,但現在我們突然得到了一整個視野,這會帶來徹底的改變。

筆者認為Couillard對敘事語言的思考頗具啟發性。從表面上看,似乎VR技術不過是螢幕的擴展,我們從小小的黑白螢幕,到大屏高清螢幕,到IMAX球型銀幕,似乎VR不過是把這個螢幕再擴大了一步。然而事實或許並非如此,量變或將導致質變。

在有限的螢幕上我們或許只是在獲取資訊,不同的資訊品質決定了我們的注意力投入,此時沉浸是一個選項。但在VR當中,沉浸是默認值。

當我們選擇VR,戴上設備,將外界變成一片黑暗的時候,就是在選擇沉浸本身。那麼這種體驗到底應當以怎樣的邏輯呈現?VR作品的敘事語言是否真的與傳統媒體的敘事語言大相徑庭?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以下是採訪原文:

你對VR這個概念的最初的認識是怎樣的?

我第一次知道VR這件事是在90年代,任天堂發佈了一款叫做VirtualBoy的遊戲機,當時畫面還很簡陋。我並沒有玩過這款遊戲機,但是我覺得VR這個概念真的太棒了。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覺得未來一定會很酷。畫質麼總會變好的。後來oculus出來了,我毫不猶豫就搞了一套。

你是什麼時候意識到VR可以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的?

其實Oculus出來的時候我已經在搞藝術了,所以我立刻就想到,我怎麼把這東西變成藝術?因為我第一次真正地體驗到“藝術”這件事,就是在遊戲當中。我知道有些人第一次體驗藝術可能是被爸媽帶去看畫展啊什麼的,我也被帶去看過展覽,但是真正讓我震撼的,是玩超級瑪麗。

不過雖説我現在已經做了不少VR藝術的東西,但好像大眾並不關心裏面“藝術”的成分,他們只是想感受一下前沿技術。這挺挫敗的,因為你投入了那麼多精力想要創造一種獨特的“體驗”,結果最後你把東西拿出來的時候,別人只會説“哇是VR啊,那我試試”。

你怎麼想到做AlienAfterlife這個作品的?

我對虛擬現實最感興趣的一點就是它們能夠模擬任何你想要的東西。我一直想,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在現實中絕對無法體驗到的,這就是我想要模擬的。而其中之一就是死亡、死後的生活,還有一件是被外星人綁架。所以我就想要是我同時模擬出這兩件事會怎樣:你死了,你正要進入死後世界,結果外星人這時把你綁架了。

那你覺得,會有那麼一天,VR能夠創造出一個新的迷幻運動嗎?

我很希望會有。我認為那是個很有意思的方向。這就像藥物,但更加可控。我一直覺得,技術能夠如此使人沉浸其中,甚至讓人忘記了自己的個體性,忘了自己是誰,這件事情太迷人了。就甚至可能你都會忘了自己還是人類。那也許會很可怕,但也許也會很有趣。更讓人著迷的是,這不僅僅是一種靈性體驗或者技術體驗,更是一種藝術體驗。

有哪些藝術家或者作家給了你這些靈感嗎,給你指出了方向之類的?

我最早的靈感來源應該是玩紅白機。然後我大學修的是西班牙語,我很喜歡讀博爾赫斯還有羅貝托博拉尼奧(智利小説家、詩人),這些光怪陸離的南美作家啟發了我“敘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在藝術方面啟發我的還有PaperRad(一個現代藝術團體)。

你覺得在VR當中能夠講好一個故事嗎?

我覺得這不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認為VR是一種“體驗”。我覺得VR正在經歷電影在1910年代經歷的事情。那個時期電影行業開始出現諸如蒙太奇、剪輯這樣的概念,以及對電影時間線的再理解。我認為VR的敘事語言現在還沒有創造出來。

甚至也許它不會有這樣一種語言,因為它真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一百年來我們已經太習慣於在一個方框裏看著畫面運動,但是現在,突然之間,我們有了一整個視野。我認為這會帶來全新的改變,VR是一種更接近“體驗”的媒介。

你認為藝術界會抵制VR嗎?藝術界對VR感興趣嗎,還是説不屑一顧呢?

《紐約時報》有篇文章就是寫我們在新當代藝術博物館辦的展覽,題目是“VR進入了藝術的世界,然後呢?”我覺得大概表達了主流藝術界對VR的評價吧:“行吧,有幫藝術家在用VR七搞八搞,有點意思,但是然後呢,要做什麼?”

我讀那篇文章感覺作者沒怎麼看我們的作品就得出了這個結論。

你覺得你的VR作品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我認為科技能夠使人孤獨,也能夠把人聯繫到一起。最終我希望能夠創造出這樣的虛擬體驗:你進入到一個虛擬的世界,但在那個世界中你遇到的是真實的人。我認為那樣的藝術體驗會很有意思。不過我也知道,距離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感覺你的作品一直是在利用技術探討人類最基礎的靈性體驗。

我對電腦感興趣的一個原因就是,我覺得它們有種非現實感。我知道電腦本身肯定是很現實的東西,你還得插電才能用是吧。但是當你用電腦的時候,你進入那樣一個空間,那種感覺就和你沉浸在思維中的感覺很類似。你可以利用電腦接觸到一些很深刻的東西。我知道有個搞VR的藝術家,她就把這個技術當成一種靈性的工具。

你對VR這件事有什麼預期嗎?

我覺得我應該是既樂觀又保守。超越螢幕這件事是很好的,但螢幕已經佔領了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能夠擺脫它,我認為那應該挺不錯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