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看全球藝術市場新格局

時間:2017-06-24 16:53:37 | 來源:鳳凰藝術

資訊>國際>

今年6月,五年一次的卡塞爾文獻展、兩年一次的威尼斯雙年展和一年一次的巴塞爾藝博會聯袂出現在歐洲大陸,在盛況空前的同時大家也在不斷觀察藝術發展的趨勢和藝術市場發展的趨勢,以求在極為複雜多變的大背景下找到合理的判斷依據。

“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與“鳳凰藝術”攜手合作,陸續為大家推出“藝術市場專題”,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篇瞿丹的《大數據看全球藝術市場新格局》。

巴塞爾藝博會與瑞銀首發藝術市場報告

image002

▲文化經濟學家克萊爾•麥克安德魯(Clare McAndrew)博士

《環球藝術市場報告》,是巴塞爾藝博會與瑞銀集團在2017年首度合作打造的藝術品市場報告。該報告由著名文化經濟學家克萊爾·麥克安德魯(Clare McAndrew)博士領銜完成,作為Arts Economics創辦人的她,曾在2008-2015年擔任《TEFAF藝術品市場報告》的撰寫。

該報告首先介紹了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核心數據和行情變化,之後從經紀人、藝術博覽會、拍賣、線上交易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並以藝術品板塊交易情況進行補充説明,最後探討全球財富分配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以及藝術品市場的經濟效益。

報告的數據來源非常多元化:所有數據均由Arts Economics直接從藝術商、拍賣行、藝術品古玩收藏家、藝術品價格數據庫、金融和經濟數據庫、行業專家和其他藝術交易相關方處獲得,並通過匿名調查、一對一採訪等方式作為補充。

雖然報告中的數據與此前由TEFAF發佈的《年度報告》內容相近,但正如巴塞爾藝博會總監馬克·斯皮格萊爾所説,這份報告對拍賣數據、私人交易以及全球財富趨勢等內容的梳理可以提高藝術市場透明度。克萊爾博士表示,不同的報告會在樣本採集、數據來源以及交易商覆蓋上有所不同。她説:“藝術市場應該有辯論式的氛圍、更多創新的研究方法,這樣才會對全球藝術市場的發展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市場總覽:美英中領銜,區域化、個性化發展

image003

▲2006-2016年全球藝術市場份額構成  © Arts Economics

image004

▲2006-2016年全球主要藝術市場成交額變動  © Arts Economics

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藝術市場銷售總額達566億美元,比2015年下滑11%。其中排名前三的美國、英國、中國維持了各自的優勢地位,分別以40%、21%、20%引領了全球市場81%的銷售佔比。

美國市場,2016年的銷售額為229億美元,同比下降16%,是近四年來的首次下滑,這與其2016年拍賣市場成交額45%的大幅跳水關係密切。得益於純藝術特別是現當代藝術版塊的強勁表現,2015年美國市場從金融危機重創中快速恢復並達到階段性的峰值,但2016年的急跌行情之後全年銷售額相較2006年的水準仍下降了8%。報告認為,美國市場自2013年開始的快速上升行情是促使市場出現自身調整的主因,短期內行情調整將是“常態”,但是下降通道還未出現。

英國市場,2016年6月的脫歐公投引發了對藝術市場影響的種種猜測,作為脫歐進程關鍵一環的“《裏斯本條約》第五十條”已於今年3月正式啟動,但2016年至今的英國市場仍屬穩健,短期行情會持續走高,長期趨勢將受制于包括進口增值稅、轉售版權費等一系列法規政策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中國市場,2016年以115億美金的銷售額構成全球市場20%的份額,較2015年小幅下降2%。與美國市場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銷售額縮水近半又快速恢復不同,中國市場在2006-2008年起步,2009-2011年期間出現飛速增長,2012年開始中國市場出現停滯。雖則如此,中國市場已在全年銷售額和全球交易佔比上取得穩定的話語權,短期行情以穩健為主,長期趨勢取決於融入全球市場與自身市場創新的兩個要素。

一級市場:購買力挖掘

image005

▲2016年經紀人交易價格分佈下的凈利率統計  © Arts Economics

image006

▲“您認為未來5年一級市場所面臨的三大挑戰是?”調查 © Arts Economics

報告圍繞著藝術經紀人、展覽及藝術博覽會,對一級市場展開描述。

2016年,藝術經紀人銷售額同比增長3%,達到325億美元。80%的交易額由約5000位處於核心位置的經紀人所瓜分。69%的經紀人交易是面向私人藏家,高於拍賣行與私人藏家之間佔比54%的交易比例,34%的經紀人交易來自新客戶拓展。

報告對藝術市場賣方資産負債率(Debt Ratio負債/資産)、毛利率(Gross Profit Ratio (收入-成本)/收入)及凈利率(Net Profit Ratio(收入-成本-費用)/收入)的調查數據尤其值得關注。數據及調查顯示,資産負債率為0-10%的藝術經紀人、拍賣公司分別佔比高達64%和95%,而美國一般零售業的均值約為31%。儘管低桿杠代表著高穩定性和低財務風險,但這一比率並不僅僅是經紀人運營策略選擇的結果,而更多地反映出對融資的需求。藝術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作為資本密集的代表存在著大量的信貸需求,但目前市場對交易融資的支援仍然十分匱乏。在另一方面,毛利率30%或以下的經紀人佔比40%,近半數在30-50%的區間,僅有9%的經紀人毛利率超過50%,而扣除各項費用後的凈利率更反應出行業整體盈利水準較低的現狀。美國一般零售業的毛利率平均值為37%,金融服務業為51%。報告進一步指出經紀人的凈利潤與銷售額並不同步的現象,往往出現以市場版塊內部變動而非版塊之間為行情背景。

展覽,是藝術作品與公眾間的最基本的連接形式。過去一年,全球共舉辦了45387個重要展覽(包含個展和群展),較過去十年上漲了20%。即便近80%的交易集中在美國、英國和中國,但三國所舉辦的展覽數量全球佔比僅為31%。

近年來全球藝博會數量年增長率為5%。2016年全球藝博會的數量比2010年增長了57%。2016年全球藝博會銷售總額為約133億美元。藝博會的主辦方和參展方之間的互動性逐年增強,主辦方試圖縮減參展商數量以保證品質和服務,而經紀人和畫廊只選擇參加能為其帶來更大利潤的博覽會。

藝術經紀人靠協調藝術資源的供給與需求在市場上生存,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敏銳的商業頭腦同樣重要,對所有包括價格在內的交易細節保密是經紀交易最有競爭力的優勢。即使是高端市場的經紀人也表示,針對購買力的服務能力、挖掘新的藏家和對參與博覽會的選擇是未來五年全行業必須面臨的挑戰。

二級市場:保質減量

image007

▲2006-2016年中國拍賣市場成交額 © Arts Economics (2017) with data from AMMA

image008

▲2004-2016年中國拍賣市場上拍量、成交量和流拍率© Arts Economics (2017) with data from AMMA

根據報告統計數據,2016年全球公開拍賣的成交額為221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6%,這一較大降幅主要與美國高端市場的縮水有關。

三大主要市場,包括中國、美國、英國,分別以34%、32%、18%佔據84%的全球佔比。優質資源的集聚效應在二級市場體現明顯:超過100萬美元的拍品,以成交量佔比不足1%,實現了48%的成交額佔比;低於5萬美元,以成交量佔比94%,成交額佔比僅為13%。此外,所有頂級拍賣行都涉及私洽業務,交易額平均佔比已經達到了16%。

中國拍賣市場成為全球的焦點。2009-2011年是爆髮式增長期。2012年後進入調整,全年縮水近35%。2015年和2016年持續調整,並出現了小幅探底。

2016年中國拍賣市場(包括大陸和香港地區)總成交額為75億美元,是2011年頂峰時期的152億美元的一半左右。其中“中國書畫”佔總成交額的48%,“瓷雜專項”由原來的20%上升至40%,中國當代藝術佔比12%。

中國拍賣市場流拍和交付問題嚴重。2016年上拍量下降17%,流標率為55%,即便有所改善也在全球處於高位(例如美國為26%),拍品品質參差不齊、偽作問題仍然存在是其中的主因。交付問題同樣值得關注,無法如期交付的比例在近三年持續增長,2015-2016年間高達41%,但高價拍品交付情況有所改善(2016年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成交作品實現了52%的如期交付)。對於無力承擔更大風險的小型拍賣企業,交付問題帶來的現金流短缺依舊嚴重。

在價格變動上,不同價格區間的拍品呈現出了不同特徵。頂級拍品的成交對整體交易額影響明顯,中低價位拍品則承受著市場行情的下行壓力。報告將拍品劃分為三個區間,自2005年以來的價格變動分別是:低價位(5萬美元以下)上浮65%,中價位(5萬-100萬美元)上浮89%,高價位(100萬美元以上)上浮400%,而超高價位(1000萬美元以上)漲幅超過1000%。

但是2016年的數據也反映了另一個現實:在市場全面下滑的大背景下,各區間價格的成交量無一例外出現了下降,其中頂級拍品的降幅尤為明顯,如2016年價格1000萬美元以上的成交量下滑近53%。

線上交易:充滿活力

2016年,全球藝術品及古董線上交易額約49億美元,佔總交易額的9%,同比增長4%,在市場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下逆勢增長。

一線拍賣行和傳統的實體拍賣行,都在積極嘗試以各種方式向線上交易領域滲透。佳士得從2011年開始就針對線上交易做系統投入,2016年舉辦的僅面對線上開放的拍賣會就超過百場,交易額累計達到了6710萬美元。蘇富比選擇與諸如eBay這樣的專業線上交易平臺合作,2016年線上銷售額達到1.55億美元,同比增幅達20%。

線上交易吸引了很多新買家的入場,並成為新買家參與拍賣與競價最受歡迎的方式。而對更多的小型拍賣行而言,第三方線上平臺既能節省其自身開發電子商務的高額成本,也為線下的實體拍賣提供了更便捷的競價途徑。

2016年全球經紀人的線上交易額約佔其總交易額的8%,大部分的交易是由畫廊自身的網站來實現的。而線上交易額的56%都來自新客戶,已經證明線上交易已成為經紀人們接觸新客戶的重要途徑。

板塊劃分:現當代藝術行情突出

image009

▲2000-2016年拍賣市場按板塊劃分的成交額© Arts Economics (2017) with data fromCollectrium

image010

▲2006-2016年戰後及當代藝術板塊成交額© Arts Economics (2017) with data fromCollectrium

根據報告數據,2000年現當代藝術的市場交易額佔比為48%,其中的“現代”板塊佔比為31%,處於絕對優勢。2004年以後現當代藝術行情大幅走高。2007年“戰後及當代藝術”板塊開始出現超越“現代”板塊的行情變化,這一變化除2009-2010年間因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出現微調之外,至今也沒有改變。2015年現當代藝術的市場交易額佔比已高達78%,2016年則為75%。

2016年,“戰後及當代藝術”板塊雖連續調整兩年,但市場交易佔比仍有52%,處於支配地位。“戰後及當代藝術”也以高達92%的佔比成為全球展覽數量最多的藝術內容。報告進一步指出,在這一板塊的拍賣交易中,39%的作品在估價範圍內售出,36%的交易超出估價,這説明大部分拍品受到了買家的關注和肯定。

全球財富與藝術市場:美國領先

image011

▲2016年全球財富分佈© Arts Economics (2017) with data fromCredit Suisse

image012

▲2016年全球億萬富豪分佈© Arts Economics (2017) with data fromCredit Suisse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財富分佈特徵的變化對藝術市場交易的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與高凈值人群(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HNWIs)達成的交易決定了高端市場的成交量和成交額。

在宏觀方面,過去十年間中國GDP的增速是全球最快的,雖然2016年維持在6.6%,相比2006年降低了一半,但依舊位列全球第一;中國每人平均GDP十年實現了291%的增長,達到8621美元。

2016年,美國、中國、日本分別以33%、10%、9%佔得全球總資産的前三位。全球近半數的財富為全球人數1%的高凈值人群所支配。

美、英、中、法、德,擁有的百萬富翁數量佔到了全球總數的63%。有兩千萬的新興百萬富翁在2000年之後産生。2016年新財富人群的增長達到了155%,大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而中國的高凈值人群則增加了45倍。

億萬富翁的地區分佈,北美、歐洲、亞洲分別以33%、30%、22%佔據前三位,亞洲是億萬富翁增長最快的區域。報告指出,美國擁有人數最多的高凈值人群階層,中産階級的範圍也與日俱增,這對於美國藝術市場的發展十分有利。

報告根據ART NEWS在1990-2016年期間發佈的“全球前200名收藏家”的地區分佈來具體説明全球財富分佈對藝術市場的影響:美國以佔比近50%處於絕對優勢,但出現了緩慢下降的趨勢,2016年比2006年減少了4%,比1990年減少了7%,主要源於亞洲新藏家的進入,尤其是近十年來自中國內地的新藏家的入榜。在1990年亞洲佔據的18個藏家席位中,12位來自日本,6位來自香港;2016年亞洲所佔的21個席位中,中國內地7位藏家入榜,成為亞洲區域入榜人數最多的國家。

經濟效應:藝術市場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約發生了31萬次交易,其中有約29.6萬次發生在畫廊,1.4萬次發生在拍賣行。畫廊、藝術品經紀從業人員達到了270萬人,83%的從業人員接受過大學高等大學教育,普遍高於多數國家其他行業勞動者的教育水準。

在從業人員的性別比例方面,女性佔據絕對優勢:經紀業務和拍賣業務的女性從業者比例分別為59%和62%,但隨著從業時間的延長,男性的比例將超過女性。預計藝術品行業未來將提供超過330萬的就業崗位。

從文化經濟的範疇來看,近年來文化旅遊産業發展迅速,2016年的産值約佔全球GDP的9.8%,並提供了1400萬個工作機會。報告指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場上,藝術品市場是提升國家文化價值及新競爭力的關鍵元素,是打造個性化品牌的重要途徑。

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的逐漸擴大,有助於形成一個更健康的跨界貿易市場;另一方面,正是由於藝術品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一些國家也逐漸開始制定相關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與警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